來源:中國山東網
2022-10-05 20:28:10
原標題:國慶里的豐收季丨鹽水田里長甜蝦!這個“十一”蝦農老譚豐收忙
來源:大眾網
原標題:國慶里的豐收季丨鹽水田里長甜蝦!這個“十一”蝦農老譚豐收忙
來源:大眾網
編者按:
金秋十月,碩果累累,齊魯大地進入了五谷豐登、瓜果飄香的時節。近年來,作為農業大省的山東牢記囑托,奮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如今,山東秋糧和各類農產品長勢良好,即將交出一張盈車嘉穗的“豐收答卷”。今年的國慶假期,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們走進田間地頭、山間海邊,與在豐收一線的人們一起,記錄熱火朝天的收獲畫面,講述老百姓的美好生活故事,展現“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的大省擔當。
濱州是山東對蝦的主產區,大家平時吃到的山東對蝦,每兩個就有一個產自濱州。
渤海水產股份有限公司職工譚振語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滿倩倩 李義方 濱州報道
眼下,正是濱州蝦農搶抓蝦子收獲的季節。
這天凌晨3點半,58歲的譚振語準時醒來,麻利地披件厚外套,然后將捕撈用的蝦桶和冰塊裝上車,兜里揣倆白水煮雞蛋,便跨上他的電動三輪車,一路摸黑,朝著海邊駛去……
譚振語是渤海水產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簡稱“渤海水產”)的職工。四年以前,他一直靠在村里開小賣部為生,后來兒子在縣城里開了大飯店,家里的日子越過越好,他便關了小賣部。可閑不住的老譚沒享幾天“清福”,就跑到海邊起早貪黑干起了水產工作。
或許很多人不知道,濱州是山東對蝦的主產區,大家平時吃到的山東對蝦,每兩個就有一個產自濱州。全市對蝦養殖面積共有80萬畝,且具有“濱州對蝦”國家地理標志認證。2021年,濱州對蝦產量突破12萬噸,占山東省總產量的65%以上。
而老譚所在的企業,位于山東最北部、渤海灣西海岸的濱州北海新區,這里既是目前國內養蝦面積最大的公司,也是全國乃至全球最大的天然鹽田養殖基地。與其他地方的養殖方式不同,濱州對蝦中最具特色的當屬鹽田蝦,且占全市對蝦總產量的70%以上。
老譚一個人站在車上用漁網撈蝦,站在底下的人各司其職,有的負責撿蝦、倒蝦,有的負責裝筐、稱重,最后抬上運往市場的大貨車。
早上6點半,老譚和他所在的12人組成的小團隊分兵作戰,按他的話說,叫“陸海協作”。老譚是“陸軍”,主要負責運輸;隊長負責每天的安排和調度;還有專門從濟寧微山湖趕來的專業捕撈人員,負責海上捕撈。
捕撈鹽田蝦的船多是只能乘坐兩人的小木船,這種船船身小、靈活好調頭,每一次從岸邊出發到捕撈返回,時間都盡量控制在15分鐘以內,只為了保證捕獲的蝦能夠處于活蹦亂跳的狀態。
“車跟船走,船到哪里,三輪車就開到哪里。”船靠岸后,老譚兩步上船,用漁網兜住捕獲的蝦,使盡全身力氣倒入提前準備好的蝦桶,等到裝滿1000斤的蝦時,他再開上三輪車,嘴里哼著歌,晃悠悠地行駛在養殖基地隆起的土路上,開回龍王廟附近的碼頭。
此時,碼頭上一片喧鬧,來自全國各地的收蝦企業和個體戶已經等候多時了。老譚的三輪車剛一停穩,四五個中年人便圍了過來。只見老譚一個人站在車上用漁網撈蝦,站在底下的人各司其職,有的負責撿蝦、倒蝦,有的負責裝筐、稱重,最后抬上運往市場的大貨車。
在一群男人堆里,風風火火的祁大姐格外顯眼。祁大姐是江蘇人,今年50出頭,每年的8月份到11月份期間,她都“駐扎”在濱州收蝦。祁大姐說,她干魚蝦生意將近20年,最初在連云港收淡水蝦,后來得知濱州的鹽田蝦賣得好,于是便“轉戰”濱州,每天一早收完蝦再拉到市場上批發賣。
上午10點,老譚來來回回運了三車蝦,每一次都被搶購一空。
渤海水產龍王廟一場的場長王洪德
碼頭不遠處,渤海水產龍王廟一場的場長王洪德還在忙碌著,而他已經將近24個小時沒合眼了。接受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采訪時,王洪德下意識地摘下了帽子,露出一張長年被海風吹得干皴黢黑的臉。
“今年的產量要比去年同期增產13%左右。”王洪德介紹,“以前我們馬山子鎮的村民家里都種玉米、棉花等農作物,十幾年前,渤海水產成立后,我們就都變成了蝦農,現在年收入至少10萬元。”
“這里處于渤海灣海水與淡水交匯處,經過日積月累的天然日曬,周邊水域的含鹽量遠超于天然海水3倍以上。在與海鳥和蝦虎魚的生存博弈中,只有最富有活力的蝦才能存活下來。”在王洪德看來,濱州的鹽田蝦之所以好吃,得益于當地獨特的生態環境和天然的生態養殖。“鹽田蝦吃的是天然的餌料,平均每平米只有3-5只蝦,接近于野生的養殖狀態,而且要經過120天的足期生長,才能保證蝦肉口感Q彈、味美鮮甜。”
據了解,渤海水產目前擁有養殖區總面積22萬畝,年可捕撈鹽田蝦、海參、豐年蟲卵等各類海產品近30000噸,建立了鹽田蝦從苗種培育、養殖、加工到冷鏈運輸全程可追溯的生態產業鏈,公司產品不僅銷往南京、長沙、成都等國內各大城市,并且連續多年出口至日本等國家。
渤海水產目前擁有養殖區總面積22萬畝
譚振語面朝大海,放聲高歌
臨近中午12點,老譚從養殖基地拉回最后一車蝦。他和王洪德下午回到公司后,還要忙到六七點才能休息。
記者問他,“您覺得這種黑白顛倒的日子苦不苦?”
老譚騎著三輪車,吹著咸咸的海風,遠處的海岸線上矗立著一排排白色“風車”,岸邊的蘆葦隨風搖蕩,成群的海鳥在海面上自由盤旋,他樂呵呵地回答:“咱們普通老百姓都能吃苦耐勞,起早撈蝦這點活咋能叫苦呢?人要學會在苦中作樂。”
說完,老譚突然停下車,走到岸邊,沖著遼闊的大海,大聲地唱起歌來,“海變地來地變海,嫩嫩小苗終要長,款款細柳能成材,做夢它做不出個夢兒圓,金盆不會掉下來,不會掉下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