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山東網
2023-01-16 18:39:01
原標題:齊魯最美健康衛士|張金彪:于平凡中彰顯醫者本色
來源:中國山東網
原標題:齊魯最美健康衛士|張金彪:于平凡中彰顯醫者本色
來源:中國山東網
齊魯最美健康衛士張金彪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月16日訊 (記者 劉自銳)一般人看病總喜歡找老醫生,總覺得老醫生看病更有經驗。初見張金彪,你會覺得這是位很年輕甚至有些靦腆的醫生,會禁不住心有疑慮。可你不會想到,這位年輕醫生已經與神經系統疾病“斗智斗勇”了17年之久,也不會想到他已經踏足進神經病學的“專家”行列。
說起自己的從醫之路,張金彪禁不住心有感慨。跟大多數醫生一樣,這一路走得并不順暢,有拼盡全力救治危重患者最終卻無力回天的失落,也有來自患者和家屬的不信任不理解……但這些從來沒有動搖過他對醫學的堅持。他說,“我相信,所有醫生起初選擇從醫都是一種理想使然,而不是為了某種利益。要說我們有所圖,我想那應該是我們希望,我們所學的是有用的。”說這話的時候,他的眼神明亮而堅定。
勇攀醫學高峰,為患者提供精準醫療
神經內科醫師在探索疾病診斷時,如同偵探抽絲剝繭尋找案件線索一樣,需要通過詳細的詢問病史和體檢收集資料來明確診斷,通過一系列的癥狀和體征來判斷患者病灶的定位,并根據發病特點和病史來推測疾病的性質。張金彪說:“真正出色的神經科醫師是靠患者發病前的‘蛛絲馬跡’來判斷患者病灶的位置,而先進的神經影像技術(CT、MRI)只是用來進一步證明自己的推斷。”
2001年,張金彪自吉林醫學院臨床醫學系本科畢業,考上吉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內科碩士研究生進一步攻讀。2004年,張金彪進入威海市立醫院神經內科從事臨床工作。為了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張金彪利用業余時間努力自學。2009年,于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進修神經重癥及神經疑難病。2010年,順利考上首都醫科大學神經病學博士。讀博期間,他如饑似渴地跟隨全國知名的神經內科專家學習。2013年,張金彪博士畢業后,拒絕了導師挽留,毅然返回威海市立醫院,選擇繼續在繁忙的臨床一線工作,2016年又至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進修學習神經免疫病。
如今,張金彪已經成為市立醫院神經內二科副主任,對診斷治療腦血管疾病、認知障礙疾病、神經免疫病及疑難病也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獲得了諸多贊譽。對于一般人來說,學歷有了,社會地位有了,已經算是人生贏家了,但張金彪卻從未滿足過。
為了讓患者在威海當地就能夠得到國內最先進的神經科疾病(尤其是腦血管病和阿爾茨海默病)診斷和治療,張金彪把所學到的前沿知識和學術轉化為摸得見、看得著的臨床實踐應用,和科室同事一起加班加點,積極開展新技術、新業務,推行并開展 “腦微出血預測腦出血尤其是抗栓治療后腦出血的發生”“缺血性腦血管病在血小板功能及基因檢測指導下個體化抗栓治療”“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癡呆)的早期診斷”“糖尿病合并認知功能障礙的早期診斷及藥物干預”及“帕金森病合并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早期診斷及藥物干預”等前沿診療技術在臨床的應用,快速在威海地區實現了多項零的突破,使威海地區缺血性腦血管病個體化診療及認知功能障礙診療技術一舉成為省內領先水平。
他先后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國際權威雜志發表SCI文章13篇,在Ⅱ型糖尿病伴體位性低血壓(OH)患者體位改變對認知功能影響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國際著名期刊《Annals of Neurology》獲得在線發表,SCI影響因子高達11.193。主持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及山東省醫藥衛生計劃項目各1項;主持市級科研3項,獲省醫學科技獎1項,威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
51歲的徐女士因雙下肢癱瘓、青光眼來市立醫院就診。張金彪接診后經過詳細檢查,確診徐女士為視神經脊髓炎。這種疾病如不及時診治,致殘率、死亡率極高,且預后差。病情危重時,隨時可出現呼吸循環驟停并危及生命。但由于患者肝功能不好,給用藥帶來諸多困難。
張金彪同團隊成員經過仔細研究,為患者制定了經濟實惠科學詳盡的治療方案。經過醫護人員們細致入微的觀察護理,患者的身體狀況很快恢復。威脅生命的“炸彈”拆除了,患者及家屬對張金彪充滿了感激。
“做神經內科大夫不難,要做優秀的神經內科大夫卻不容易。我一直在為成為后者而努力。”張金彪以此勉勵自己。
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
雖然神經內科這個學科已經存在很多年了,但是社會上依然有很多人對神經內科不了解,將神經內科看的神經病理解為精神病。張金彪說,老百姓有這樣的誤解,主要原因是他們這些專業醫生科普工作做的不到位。
在他看來,只在醫院等著給患者看病治病是遠遠不夠的,需要讓老百姓懂得健康知識,防患于未然。為此,他總是利用空閑時間向病區患者及家屬普及健康養生知識。
為了及時幫助到患者,從醫十多年來,張金彪手機從不離身,隨時保持著開機狀態。他說,“我的手機號是公開的,有不少患者出院之后經常會打電話咨詢問題,電話只要響起,不管電話號碼是不是陌生,都是一定要接的,因為,電話那端很可能是位需要幫助的患者……”
醫生這個職業是眾所周知的苦累忙。自從干了這一行,張金彪很少能按時吃上飯按時上下班,節假日加班對他來說更是常有的事。
白天忙完復雜、繁重的工作,晚上躺在床上,他心里總是會情不自禁地回顧白天發生過的一切,若是不放心某個患者,有時會爬起來打個電話問一下夜班醫生或護士,有時干脆再穿好衣服跑到醫院看一看。只有親眼見過病人沒有異常后,他才能徹底放下心來重新回家休息。這些年來,每天上午到科室給病人查房已經成了雷打不動的習慣。如果哪一天沒去科里走一走,他就會渾身不自在。
為了做好醫患溝通,張金彪身體力行的同時,還經常提醒科室里的醫生護士,“要多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想一想,如果面前是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孩子,你會為他選擇哪種治療方案,就應為患者選擇什么治療方案。”
神經內二科病區住院病人較多,每天光查房就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護士長黃建波說,“張主任查房時間比較長,除了詢問病情外,對于每個病人的問題都堅持回答清楚。”在張金彪看來,醫患關系最好的解決方案就是做到良好溝通,把話說清楚,把問題說透徹,既能避免了誤會,又能讓病人心里踏實,贏得病人的信任和尊重。
為了幫助更多患者,在加強自身專業水平的同時,作為科室副主任,張金彪非常注重人才的培養。他說,“現在的科技發展太快,雖說大夫越老經驗越多,但是新的機器不會使用也是白搭,我上學時候的病種和現在是不一樣的,檢查手段也是不一樣的,現在借助先進的儀器能更好的確診病例實施治療,所以要讓年輕大夫多鍛煉,多實踐,盡早成為獨當一面的醫生,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學科向前發展,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
在神經內科的病房里,經常能夠看到張金彪帶領學生們一起查房的情景:他讓躺在病床上的患者做了一個舉起雙上肢并持續一會兒的動作,觀察好病人的反應后,隨即提問“做這個動作有什么作用?”學生們面面向覦。沒有聽見滿意回答,張金彪便和顏悅色說出答案,并就答案進行解釋……顯然,他非常重視臨床實踐和經驗積累的作用,也尊重學生,他相信這樣的潛移默化對培養醫生至關重要,他常常說:“我要把所有的經驗再傳遞給我的學生。”
在工作中,張金彪還積極開展對下級醫師的指導工作,培訓下級醫師進行各種常用內科操作,規范三級查訪制度,提高下級醫師對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水平,組織院內講座,規范各種常規操作技能,真正發揮了業務骨干作用,并參與培養醫學院研究生。因工作突出,張金彪被評為濱州醫學院“優秀帶教老師”,得到學生和學校的共同認可。
面對眾多的榮譽和褒獎,張金彪從不居功自傲,反而十分低調。他說:“我只不過做了一個醫生應該做的事,我取得的一些成績,離不開醫院領導的支持以及團隊的齊心協力。未來的道路有更多的挑戰和機遇,我將繼續努力,為醫院和科室的發展盡一份力。我只求問心無愧,對得起這份事業、這份良心。”沒有豪言壯語,也沒有驚天動地的偉大事跡,但卻在平凡中彰顯著醫者本色。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