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日報
2023-03-27 17:09:03
原標題:風起濟南超算 潮涌數字經濟
來源:濟南日報
原標題:風起濟南超算 潮涌數字經濟
來源:濟南日報
在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成立的第11個年頭、濟南科創大走廊“超算中心創新圈”謀劃的第4個年頭——2022年,濟南超算算力科技成果轉化突破億元,數字經濟規模增長30%以上,帶動產值超百億元,用戶超過2000家。
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濟南數字經濟“加速器”作用凸顯,成為經濟恢復向好的關鍵力量。
也正是在這一年,歷城區承接落地的“濟南超算數字經濟生態創新圈”建設有了突破性進展——超算科技園二期建成即與多家企業簽訂認購協議;濟南超算數字經濟創新圈服務中心正式揭牌,片區規劃、招商、項目服務等各項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濟南智能傳感器產業園”,作為歷城區數字經濟的突破口,在2022年全省春季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上,宣布正式開工建設……
從單純打造頂級算力,到建設超算科技園;從計算、研究的單一路徑,到產業化之路的多元路徑;從專門用于科研和服務國家戰略,到走向千行百業、千家萬戶……濟南超算成立之初謀劃的“超算生態”,正在“濟南超算數字經濟生態創新圈”中一一實現。
近日,關于數字中國的頂層設計規劃出臺,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作為影響中國未來發展的重磅文件,這也被業界評價為“數字掛帥時代來臨”。
風已起,潮正來。
濟南“超算生態”厚積薄發可望,數字經濟發展未來可期。
“超算生態”
2011年,濟南超算作為中國首批成立的國家超算中心,其90%的算力支撐,都來自國產神威藍光計算機。而就是憑借幾乎全部國產的配置,濟南超算實現了算力世界領先。
“如果國產計算機用得不多,那就很難發展。而國家超算無論是技術需求還是數量需求,都給‘國貨’提供了最好的‘練兵場’。同時,濟南超算也證明了中國人可以用自己的東西,建設世界前列的超級計算系統。”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研究員郭猛說。
“國貨”在濟南超算“發光”、發展,但國產計算機的生態與國外計算機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國產超級計算機在氣象海洋、航空航天等高性能計算發展歷史悠久、技術儲備比較充分的領域應用得比較好,但是像工業仿真、影視渲染、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領域,國外比較成熟的軟件難以在國產計算機上適配、運行,這是國外計算機在超算應用生態上的壟斷。超算如果僅僅作為一個大科學裝置,輻射范圍小,發展會走進死胡同。因此發展‘超算生態’,是濟南超算發展的必由之路。”
什么是“超算生態”?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副主任、濟南超級計算技術研究院院長潘景山認為:人、機、料、法、環,五個要素缺一不可。
“人”,就是超算研究領域的各層次人才;“機”,是組成超級計算機的各種設備;“料”,是用于計算的大數據;“法”,是能夠提高計算速度的運算方法;“環”,是超算的應用場景,即算力賦能的產業化發展。
2019年,濟南超算科技園主樓以108天主體完工,創造了項目建設的“濟南速度”,“超算生態”的種子自此萌生。
“在濟南超算科技園謀劃之初,我們便規劃了‘超算生態’發展之路。因此,我們部署了國際上應用生態比較好的X86、GPU架構的計算平臺,也布局了神威、寒武紀、華為等國產架構的計算平臺,目的就是要讓各類應用軟件能更好地運行,把用戶習慣培養起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鼓勵國內軟件開發者將軟件移植到國內計算機上,一步步引導大家搞自主生態。”郭猛說。
截至目前,濟南超算已經在國產計算機上移植了上千款軟件,并為科技園周邊的高校、科研機構提供平臺,讓高校師生在國產CPU和加速器上移植應用。至此,濟南超算不僅是國產計算機的練兵場,更成為國產新一代信息技術試驗場。
2021年,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成為進駐濟南超算科技園的首家單位。入駐當天,高朋滿座,全國各地的數字經濟人才云集,世界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丁肇中團隊也在此“安家”,濟南超算科技園憑借世界頂級的算力,吸引了世界頂級的科技團隊。而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同時也為濟南超算提供了足夠的“料”——大數據。
截至目前,濟南超算科技園內已經聚集了包括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泉城省實驗室、濟南超級計算技術研究院等一批科研機構,云集了來自俄羅斯、加拿大、美國等國家和地區的海內外高端人才。
如此,濟南超算牢牢抓住了“超算生態”中人、機、料、法四大關鍵力量,“超算生態”的鏈條正逐漸清晰。
產業化之路
2021年,歷城區承接的“濟南超算數字經濟生態創新圈”范圍與目標被正式確定:以濟南超算為核心,在齊魯科創大走廊14.2平方公里的核心區域,構建“兩心四區五園”布局,先期建設“國家超算濟南中心科技園”和“濟南智能傳感器產業園”,形成“上游算力支撐、中游數據研究、下游產業應用”的數字經濟全產業鏈,打造千億級的數字經濟高地。
今年2月25日,在經過一年的建設周期后,緊鄰濟南超算科技園的濟南智能傳感器產業園提前半年開園。作為數字經濟的突破口,該園區開園實現了濟南傳感器產業從無到有,形成了以超強算力支撐智能傳感器產業、以智能傳感器產業作為數字經濟突破口,“軟硬結合、融合共生”的產業生態,將為濟南數字經濟產業達到萬億級規模提供強力引擎,也標志著濟南超算走向規模化產業應用。
記者采訪了解到,僅濟南智能傳感器產業園內部,就能搭建一條完整的算力賦能產業鏈。
該園區縱向瞄準搭建完整產業鏈,招引研發、設計、創新應用等領域的龍頭企業,并利用企業的“虹吸效應”,帶動關聯產業集聚,最終使企業在園區內就能實現業務自循環。這不僅大大節約了企業的運輸成本,也增加了園區的效率和活力。橫向錨定擴大產業集群,進一步細分產業領域,規劃設計了圖像傳感、紅外傳感、第三代半導體等多個產業園中園。每個園中園都會引入“龍頭”企業,并依靠“龍頭”企業的“集聚效應”,吸引不同領域、相同產業的企業入駐。
擇“美鄰”而居、抱團發展,濟南智能傳感器產業園正以龍頭聚龍頭、以產業帶產業,實現智能傳感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成長。
目前,園區已迎來首批21家企業入園,未來3年內,將力爭實現入駐率95%以上,累計實現產值超200億元,帶動就業2萬至3萬人。濟南超算從專門服務于重要研究、國家戰略,真正走進千行百業、千家萬戶,“超算生態”五大要素補齊最后一“環”,生態鏈條更加完整。
向全球招商
2023年初春,濟南數字經濟發展面臨新的機遇——濟南超級計算技術研究院與濟南超算數字經濟創新圈服務中心攜手,共同面向全球招商。
2021年3月正式運行的濟南超級計算技術研究院,是一家“四不像”新型研發機構,該研究院的成立,彌補了濟南超算產業化發展和算力推廣服務工作的“短板”;2022年4月15日,濟南超算數字經濟創新圈服務中心正式揭牌,全面啟動片區規劃、招商、項目服務等各項工作。
一個是技術科研的支撐,一個是政策服務的保障,雙方合力,“硬杠杠”與“軟實力”兼備,將讓算力賦能的招商之路更通暢。
3月8日,濟南超級計算技術研究院召開聚焦“雙招雙引”工作推進會議。會議明確要組建專職團隊,穩步推進算力、項目、人才等招引工作快速落地。同時,盡快完成超算資源市場需求情況摸底,梳理細化招引方向和領域,建立人才、項目等招引資源庫,匯總形成算力技術產業招商“一張圖”。“如果說普通園區招商提供的是廠房、辦公室、政策等基礎性服務,那濟南超算則是在此基礎上,疊加了算力服務,入園企業享受的是世界領先的算力賦能。”郭猛說。
“我們把招商引資作為全年重點工作任務,細化產業類別,選優配強專業隊伍,形成‘人人參與招商、事事聚焦項目’的濃厚氛圍”。濟南超算數字經濟創新圈服務中心主任王愛國表示。記者采訪了解到,此前,該中心在“雙招雙引”方面就已經發揮了關鍵作用:成立創新聯盟,目前已有“創新圈”內100余家單位加入,推動了產學研、產教研深度結合;組建全國第一只算力基金,成立金融管家服務團隊,搭建平臺為入駐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打造全市首個“駐園企業服務e站”,配備濟南政務自助終端,可實現營業執照打印等200余項政務服務“園區內”辦理。今年,該中心還謀劃協調相關部門,將算力光纜直通企業辦公樓內,輻射整個“創新圈”,并為入駐企業提供部分免費算力服務。
招商為要,落地為大。單憑硬件一流的產業載體,還未必能招來金鳳凰。
為滿足“創新圈”招商需求,歷城區不斷創新政策機制,保障產業發展,出臺《促進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15條、招商引資招大引強激勵辦法、重大項目要素保障機制、全市首個數字經濟“1+433”專項人才政策等一攬子政策舉措,組建“母基金+系列子基金”多層次基金體系,以投促引,專業化招商,持續提供“店小二”式的精細化服務……
日前,“創新圈”已牽頭梳理出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為核心的招商方向,細化了10大招商配套政策,正式啟動全球招商。
(本報記者李小夢見習記者張聽源實習生袁海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