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日報
2023-04-24 09:12:04
原標題:青島山炮臺:一戰遠東唯一戰場遺址
來源:青島日報
原標題:青島山炮臺:一戰遠東唯一戰場遺址
來源:青島日報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崔燕
2006年,央視《探索·發現》欄目將青島山炮臺拍攝成一個大型紀錄片《青島要塞》。播出后,很多人知道了青島不僅有碧海藍天,紅瓦綠樹,還有一處神秘的軍事要塞——第一次世界大戰遠東唯一的戰場遺址,抑或者說當時世界上最為先進的軍事工事。
“青島炮臺之最重要者”
青島山位于貯水山之東南,伏龍山正東,信號山之東北,太平山之西北,海拔128米,面積20.86萬平方米,山體由花崗巖組成,形體渾圓,山深林密。青島山原為即墨縣仁化鄉文峰社青島村的草山,因山高風大,稱為風臺嶺,也稱豐臺嶺。清末守將章高元曾在山上設防,將兵營建在山的西南坡。德國侵占青島后,對風臺嶺的地理形勢極為重視。德國膠澳總督署將風臺嶺以德國“鐵血首相”俾斯麥的名字來命名。1899年,德軍于青島山的南北兩處各設一處永久性炮臺,直到1905年才得以竣工。
青島山炮臺,德稱俾斯麥山炮臺,由南、北炮臺組成。北炮臺配置有兩門150mm加農炮,南炮臺設置有1904式280mm榴彈炮4門,曾被德軍詡之為“青島炮臺之最重要者”。南炮臺連同地下掩體面積近2000平方米,使用劈山、澆注、回填式方法建成,共42個廳、室,三層立體結構,頂部裝有鑄鐵旋轉瞭望塔,發電機房、鍋爐房、蓄水池、廁所、秘密出口等設施一應俱全,其規模宏大,結構復雜,功能齊全,當時堪稱亞洲第一,國內僅存。
青島山炮臺遺址既是德帝國主義侵略霸占青島的歷史見證,也是地下軍事建筑的經典之作。這個指揮部先后為德、日、美軍所用。新中國成立后,為海軍某部戰備指揮所,1992年交由地方,1997年11月14日修復對外開放。
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場遺址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趁機對德宣戰,青島成為亞洲最重要的戰場。日德兩國軍隊在青島山進行了激烈的炮戰,德軍戰敗投降前自行炸毀了南、北炮臺,惟地下指揮部保存比較完整。
鑄鐵瞭望塔位于青島山炮臺遺址展覽館后側,塔自重6噸,可以說是當時最堅固的軍事堡壘。在瞭望塔不遠處就是德軍青島要塞地下中心指揮部,該指揮部總面積2000余平方米,50余個廳、室,大部呈三層立體結構,局部五層。頂部裝有鑄鐵旋轉瞭望塔,可全面觀測掌握進出膠州灣入海口的艦船情況。內設兩個蓄水池,可保障2000余名官兵三個月的作戰生活用水。
青島山炮臺從建筑布局上,分為作戰指揮、生活衛生、后勤保障三個區域。內部還建有發電機房、鍋爐房、水泵房、會議室、兵器室、機要室、官兵餐廳、衛生室、洗澡間、警衛兵室、勤務兵室、秘密逃生孔道等。三道保存完好的大鐵門,具有防彈、防毒,防水的功能。
蓄勢待發的旅游資源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神秘的青島山炮臺一直是很多青島人心中共同的一個謎團。所有關于這個軍事要塞的傳說,在民間流傳比較廣泛的一個版本是,當年青島山的秘道一共有三個方向,一個是通往總督府,一個是通往第一海水浴場,還有一個就是通往前海。這個“前海”沒有明確地指明到底是哪里。從地理位置上看,當時老二中(今育才中學)旁邊有一個碼頭叫“蝸牛橋”,德軍很可能從這個方向撤退,有秘道也就合情合理了。數年間,到青島山探險的青少年層出不窮,除了當年挖干道的時候,偶爾有人發現秘道的一點蛛絲馬跡,其他均無果而終。
很多人去過大連旅順的炮臺遺址,這個旅游景點在當地一直炙手可熱。青島山炮臺要完整、神秘得多,同時配有史料翔實的一戰博物館,還是著名的愛國教育基地,可以探究的歷史文化非常豐富。
青島山海拔高度128米,是青島城區的第二高山,“老青島”更習慣叫它炮臺山。作為青島市內著名的山頭,亦是一個可登山踏青、可憑海臨風、可“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可俯瞰欣賞老城風光的制高點。作為一個擁有多重網紅元素的景點,青島山炮臺的旅游價值蓄勢待發。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