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晚報
2023-05-06 09:02:05
原標題:濟南城區每2.5公里就有一處跨黃通道
來源:齊魯晚報
原標題:濟南城區每2.5公里就有一處跨黃通道
來源:齊魯晚報
4月底,濟南黃河大橋新橋主塔封頂,鋼桁梁施工過半,黃河之上,多條跨黃通道同步推進,北跨交通建設再次提速。
除在建跨黃項目外,濟南起步區近日陸續公示的區域規劃中,又有一批新的跨黃通道亮相,包括主城區主干道奧體西路及順河的北延跨黃線。跨黃通道的增多,過黃間距的縮小,也讓黃河逐步成為濟南的城市“內河”。
記者 于泊升
突破黃河阻隔,支撐南北連接
起步區段通道將達到18處
5月5日上午,黃河濟南段施工忙碌,黃河黃崗路隧道、黃河大橋新橋、濟濱高鐵跨黃河大橋建設場區內機器轟鳴,曾經的黃河灘涂區,即將建設成現代化的北跨交通中轉地。
2021年4月25日,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獲國務院批復,同年9月,“萬里黃河第一隧”濟南黃河濟濼路隧道建成通車,三個月后,雙向八車道、公軌合建的濟南黃河鳳凰大橋竣工,濟南跨黃通道加密。2022年,《濟南市“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編制完成,規劃明確了攜河北跨要打造全域高快一體通道,推進跨黃橋隧建設。
進入2023年,在建跨黃通道提速,規劃更加成熟。4月底發布的《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綜合交通專項規劃(征求意見稿)》提到,濟南在起步區規劃了一批新的跨黃通道,突破黃河阻隔,支撐南北連接、新老互促融合發展,加密黃河橋隧布局,未來起步區擁有18座跨黃通道,通道之間的間距在2.8公里。
“最新公示的規劃,讓我們看到了濟南北跨的決心。”市民趙先生經常往返于黃河兩岸,從最早的浮橋到現在的公鐵大橋,黃河之上日新月異。“現在走不了多遠就有一處跨黃通道,天氣好的時候,在岸邊遠眺黃河,視野中幾座大橋并行,非常壯觀。”
目前,濟南新建的跨黃橋隧中,基本連接著城區南北向主干路,如濟南黃河濟濼路隧道、濟南黃河鳳凰大橋分別屬于濟濼路、鳳凰路的北延跨黃線。在建的濟南黃河黃崗路隧道串聯黃崗路與緯十二路。在起步區發布的交通規劃中,奧體西路、順河也將向北穿跨黃河。在西部,臘山河一線也規劃了一條跨黃通道。而在原東郊黃河附近,則規劃了一條東城過黃通道。
奧體西路跨越兩河
東城將添兩處跨黃隧道
新規劃的連接主城區的跨黃通道會建設成什么形式?容量有多大?記者查閱規劃資料發現,此前公示的東城跨黃通道在《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綜合交通專項規劃(征求意見稿)》中,已經變更為張仙寨隧道。從道路布局上看,張仙寨路在起步區崔寨組團內,規劃向東以隧道的形式下穿黃河,附近的東郊黃河浮橋已經于去年拆除,張仙寨隧道的建設,可以補充該區域的跨黃通道。在其北側不遠處是已經開始前期工作的航天大道隧道,兩條隧道臨近機場,未來可便利北岸新城與機場的聯系。
起步區管委會相關部室工作人員透露,航天大道隧道計劃在今年開工,初步規劃為雙向六車道,目前濟南開工的橋隧多為南北向,航天大道隧道是東西向跨黃通道,和規劃中的濱黃大道相接。
作為城區重要的兩條主干路,順河、奧體西路的跨黃通道受關注程度較高。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目前,兩條通道正在進行論證及路線研究,順河通道與濟南黃河濟濼路隧道距離較近,考慮到附近兩岸居民的實際過黃需求,可能加入慢行交通元素。奧體西路目前已經北延跨過小清河到達華山,進入北跨橋頭堡區域。未來穿跨黃河后,可將起步區各組團與奧體中心快速連接,提升東城與北岸新城的路網銜接,兩次跨河,也將進一步提升奧體西路的服務水平。
考慮到區域連接的整體平衡,在西部,臘山河通道掀開了蓋頭。從《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綜合交通專項規劃(征求意見稿)》示意圖可以看出,該通道極有可能是臘山河西路的北延線,穿跨黃河后,接入梓東大道,與齊魯黃河大橋、黃河黃崗路隧道在大橋、桑梓店高效互通。
除了濟南規劃的黃河通道外,德州在對岸布局了齊州黃河大橋,西岸接齊河縣齊州大道,東岸接濟南市槐蔭區醫學大道,按雙向六車道一級公路標準建設。
黃河之上布設景觀橋梁
居民可多種方式穿黃
在此次起步區的綜合交通規劃中也提到了在黃河上建設景觀橋的設想。《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綜合交通專項規劃(征求意見稿)》指出,起步區普及慢行橋梁通道,試點跨黃觀光橋,縫合兩岸慢行網,打造萬里黃河新風貌。其中,齊魯黃河大橋、建邦大橋、黃河鳳凰大橋打造復合通道。
新建及預留出鵲山橋、藥山橋、華山橋等幾處慢行通道,藥山橋從黃河北岸的龍湖濕地連接天橋區藥山,華山橋從黃河北大橋組團的都市陽臺連接華山景區。景觀橋梁的預留、建設再度豐富了濟南跨黃通道的形式,也為兩岸居民親近母親河提供了新形式,為北跨交通注入文化內涵。
記者梳理發現,濟南目前擁有16座跨黃橋隧,包括鐵路橋、高速路橋、市政路(快速路)橋以及公鐵(公軌)兩用橋。其中,近兩年一直提及的“四橋四隧”屬于高速路及公鐵兩用橋形式,濟南黃河濟濼路隧道、濟南黃河鳳凰大橋公路軌道合建,預留出了未來地鐵穿跨黃河的通道,正在建設中的濟南黃河黃崗路隧道屬于單一的公路隧道,考慮地鐵跨黃布局,沒有預留軌道交通空間。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濟南最早的穿越黃河的大型橋梁是濼口黃河鐵路大橋,建設時間可以追溯到1909年,曾入選第一批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目前黃河濟南段上的京滬鐵路橋、曹家圈特大橋與正在建設的濟濱高鐵橋都屬于鐵路跨黃通道。
按照規劃,濟南建成、再建以及規劃的通道將達到30多處,濟南中心城區范圍內跨黃通道有20多處,平均2.5公里1處。跨黃通道涵蓋市政道路、公路、高速公路以及軌道交通多種形式。此外,濟南部分跨黃通道在規劃和建設中還布設了非機動車道和人行步道,未來,市民可以選擇自駕、騎行、公路、地鐵等多種方式穿過黃河天塹。
打破南北發展局限
黃河有望成為濟南“內河”
濟南城市發展空間東西長、南北窄,向北受到黃河天塹的制約,對于沿江沿河的城市來說,將江河由城市屏障轉變為城市發展軸帶是轉型升級面臨的重要考驗,如何更好地保障跨河交通,又是不得不面對的首要問題。《濟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提到,濟南要加密過河通道,促進黃河兩岸交通布局優化、銜接成網。
山東大學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張汝華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濟南黃河橋隧的布局,顯而易見對促進濟南起步區的發展具有較強的支撐作用,不僅帶動北部地區的發展,也有利于主城區進一步集聚資源、轉型升級、增強吸引力。
“穿越黃河在不同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形式,從擺渡到浮橋再到大橋大隧,人類的交通方式在不斷更新。”張汝華認為,隨著基建水平的提升,濟南擁有了更多大型橋梁、隧道,這些大橋隧運量更大、承載力更強,且具有更強的穩定性。
跨黃橋隧的不斷增多,綜合交通運輸方式的不斷完善,助力濟南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讓泉城實現擁河入城,隨著北岸新城建設步伐的加快,黃河也將在發展中變成濟南的城市“內河”。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