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報新聞
2023-05-14 20:28:05
原標題:“躺平式”帶娃的Z世代媽媽,如何定義親子關系?
來源:海報新聞
原標題:“躺平式”帶娃的Z世代媽媽,如何定義親子關系?
來源:海報新聞
海報新聞記者 孫佃瀟 北京報道
作為與互聯網共同成長起來的一代,Z世代(1995-2009年出生的群體被稱為“Z世代”)已陸續加入新手媽媽隊伍。而隨著代際更迭,Z世代媽媽的育兒觀念也隨時代發展逐漸發生改變,呈現出個性化、多元化的趨勢。
“躺平式”帶娃、“用魔法打敗魔法”、咖啡“搭子”……近日,海報新聞記者采訪了2位95后寶媽,她們新手上路,也曾迷茫無助,但她們不想被傳統的教育理念所裹挾,而是注重科學育兒,并把孩子作為獨立個體,在成為媽媽的同時,更成為自己。
Z世代媽媽更注重科學育兒
95后李俐穎居住于哈爾濱,今年28歲,目前正處于全職帶娃階段,其孩子已7個半月大。作為新手媽媽,當談及“帶娃竅門”時,她給出的答案是:通過網絡檢索科學育兒信息。
李俐穎的曬娃日常
“生孩子之前,我沒覺得帶孩子是一件多么難的事情,但是等有了孩子之后就會發現,真是跟想象的不一樣。”李俐穎說,現在孩子年齡太小,還不會說話,遇到問題后只會用哭的方式來表達感受,但她有時候并不知道孩子為什么哭,或者想表達什么,“這種時候我就覺得特別無助”。
作為與互聯網共同成長起來的一代,Z世代自帶的優勢,就是善于利用互聯網平臺來獲取信息。當李俐穎遇到帶娃難題時,她也往往會通過各類互聯網平臺,來主動學習育兒知識、總結育兒方法,從而追求科學育兒。
“我覺得我們現在比較講究科學育兒,關于這方面的內容,我自己也會關注和學習。”在日常生活中,李俐穎經常會關注社交平臺上的各類育兒知識,在不斷積累育兒經驗的同時,她也逐漸發現,社交平臺上呈現的育兒內容相對廣泛,有些內容并不適用于所有的孩子。
“網上會教你這樣做、那樣做,但是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都不一樣,我們不一定非要根據網上說的去做。就像孩子吃輔食一樣,網上有好多花樣,但是有些可能并不適合自己的孩子,所以自己的孩子還要自己摸索。”李俐穎說。
“與上一代媽媽有很多不同”
今年同樣28歲的杜菲菲居住于山東濱州,是一位職場媽媽,其孩子將近4歲。說起上一代的教育,她認為上一代父母對待孩子的教育態度和方式都相對強硬,也不會經常夸贊孩子。與上一代媽媽的教育方式不同的是,她更傾向與孩子做好朋友。“更多的時候,我們會在一起商量,并且我會把‘彩虹屁’掛在嘴邊,會經常夸獎他。”
杜菲菲與孩子的合影
“在育兒方式上,我們與上一代媽媽們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李俐穎舉例,在給孩子使用尿不濕方面,長輩就會跟自己有不同的看法。“現在的媽媽,基本上都會接受給孩子使用尿不濕,但是上一輩的媽媽,就會覺得尿不濕對孩子這樣不好、那樣不好,我們在這種事情上就會有分歧。”
除此外,她還舉例說,“當我要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長輩會說‘得給孩子圍上點什么’,我覺得孩子外出其實沒有必要穿得太多,但是他們會說‘我們那個時候就是這樣的’。”
“躺平式”帶娃:用魔法打敗魔法
“我可能是一個又懶又隨意的媽媽。比如說,我可以接受他用手抓飯吃,也可以接受他在地上打滾兒,只要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他的這些舉動,我都可以接受。”杜菲菲說,孩子在耍賴哭鬧的時候,她會玩著手機等孩子哭完,或者學孩子一起哭,試圖“用魔法打敗魔法”。
在杜菲菲看來,這種“躺平式”帶娃,其實是家長會更多關注于自身的感受,因為以前的父母經常會說“為了你,我都做了什么;為了你,我犧牲了什么”,看似是為孩子做出了犧牲,其實是在用更權威的手段來壓制孩子,孩子聽來只會徒增壓力。面對更權威的父母,孩子可能會更叛逆,而面對像朋友的父母,孩子可能會更愿意與其“打成一片”。
杜菲菲鏡頭里的孩子
“我覺得‘躺平’挺好的,我們不要過多地要求孩子一定要多優秀,也不用刻意地給他打雞血,來要求他這樣一定要這樣、那樣。他最需要的,其實是一個快樂的童年。”李俐穎說,自己有了孩子之后,并未想過一定要讓孩子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或者有怎樣遠大的抱負,只希望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不過,李俐穎也會對孩子有一點小期待。“我比較喜歡咖啡和甜品,在沒懷孕之前,我會經常探店,等孩子大一些了,我可能就會帶著他一起去探店,讓他變成我的咖啡‘搭子’。”
重新定義親子關系:是媽媽,更是自己
當女性成為媽媽,意味著什么?在傳統觀念里,媽媽似乎是與“犧牲者”“奉獻者”等關鍵詞緊緊捆綁住的群體。而新生代媽媽,又將如何定義親子關系?
“以前如果有什么好吃的,上一代媽媽可能會全都留給孩子,然后跟孩子說‘媽媽不吃’,但是我們這一代就不會這樣做,你吃我也吃,為什么要委屈自己?對孩子好,也要建立在不委屈自己的基礎上。”李俐穎認為,在把孩子照顧好的同時,也要把自己照顧好,讓自己做一個快樂的媽媽,而孩子也需要一個快樂的媽媽。
李俐穎與孩子的合影
作為媽媽,李俐穎亦認為,不要把孩子當作自己的全部,不要把自己所有的愛都留給孩子,也要把愛留一部分給自己和愛人。“有了孩子之后,我會一門心思都撲在孩子身上,這樣就很容易忽略老公,但是這個情況需要有一段時間來過渡,畢竟現在孩子還太小,等孩子長大一些,就會好了。”
在她看來,生孩子的意義,并不意味著養兒防老、傳宗接代,而是兩個人愛情的結晶。“兩個人還可以通過孕育一個新生命,看到小時候的自己,然后學會感恩父母。”李俐穎認為,無論是孩子,還是爸爸媽媽,都是具有不同特點的獨立個體,需要慢慢摸索相處之道,更需要共同成長。
審核:鄭義風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