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時報
2023-06-05 15:18:06
原標題:《黃炎培考察教育日記》中的濟南記事
來源:濟南時報
原標題:《黃炎培考察教育日記》中的濟南記事
來源:濟南時報
廣智院省圖遐園書影
□楊曙明
黃炎培(1878-1965)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中國民主同盟的創(chuàng)始人,中國近代職業(yè)教育的開拓者。新中國成立后,他曾擔任過政務(wù)院副總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
史載,黃炎培在1914年至1917年間,曾以《申報》記者的身份,赴京、津、魯、蘇、皖、贛等地考察教育。隨后,其《考察教育日記》由商務(wù)印書館出版,其中的“濟南記事”,記載了濟南當時的教育狀況及十多處山水名勝。
濟南概況
濟南商埠辟建于1904年,其后十年得到較快發(fā)展。黃炎培在日記中載:“濟南商埠縱橫各十余里,在城之西。道路寬坦,經(jīng)緯分明,十之七闤闠(注:huán huì,意為街市)殷闐(繁榮)矣。津浦、膠濟兩線路相交于此。”
黃炎培來濟南考察教育期間,時逢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剛剛爆發(fā),日本已經(jīng)對德宣戰(zhàn),并開始進犯青島及膠濟鐵路,但當時的戰(zhàn)事,對濟南的影響似乎還不是太大。對此,他在日記中這樣寫道:“省城商務(wù)初未受戰(zhàn)事影響。就金融論,市面所通用者,為北洋鑄、湖北鑄,墨西哥站人(注:由英國鑄造,清末民初在中國廣泛流通的外國貨幣)等銀圓,以及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山東銀行等發(fā)行之紙幣,行使如常,其市價每銀圓一枚,換京錢兩吊七百左右,合銅圓一百三十余枚,較之向日,無可等之變動大小。商店照常貿(mào)易,且青島商場收束,皆散而之濟南。北方人冒險性較富,故雖戰(zhàn)事風云日緊,一入內(nèi)地,即若行所無事,居民自青島遷回者亦日多,故市面反較往日略盛。”
此外,黃炎培在日記中,還對濟南的大致情況作了簡明扼要的介紹:“據(jù)葉書(注:葉春墀編著的《濟南指南》),濟南城內(nèi)外凡六萬一千一百七十六戶,二十四萬五千九百七十八人。書成于民國三年(1914)四月,則此戶口數(shù)意必最新調(diào)查者也。濟南多泉,往往平地涌出。城之南曰歷山,蓋泰山之余脈;城之西北隅曰大明湖,合十數(shù)名泉,蕩為巨浸。”教育狀況
當時的教育十分落后。據(jù)《1914·濟南指南》載,當時濟南的普通中學僅有濟南一中、二中、三中,以及私立正誼中學和育英中學,中等職業(yè)教育尚無從談起。而就小學教育說來,當時濟南有公辦省立小學30所(其中初等26所、高等4所)、民辦私立小學16所。這些學校的規(guī)模都不大,大都是教員三五人,學生不過百,且場地狹小,教學設(shè)施落后。據(jù)黃炎培在日記中載:“省立”的30所小學,教員不過百人,學生千人有余。“省立”的情況尚且如此,私立的情況就可想而知了。
黃炎培在濟南考察期間,除了向教育管理部門了解情況之外,還實地考察了第一師范、第一中學、第二女子師范學校,第一模范初小、女子蠶業(yè)講習所、省立師范附屬小學,省立競進女子小學,以及廣仁善局的私立第七初等小學等。在位于西門內(nèi)大街的省立第一師范學校,他與鞠思敏校長會晤,詳細了解了班級設(shè)置、學生人數(shù)及辦學經(jīng)費情況,并由此與鞠思敏從相識成為至交;在位于貢院墻根街的省立第一中學,他旁聽了祁錫堉老師的地理課;在位于東流水的省立第一女子師范學校,他觀摩了學生的實習課,并閱看了學生張慧貞的作文《論停葬之非》。在省立第二師范附小,他對教員叢意珠的教學實踐大加贊賞:“目光能周顧全級,無一個兒童閑暇無事,純熟、綿密極矣。”
在日記中,黃炎培對“第一模范初等學校”和“廣仁善局私立第七初等小學”的記載較為詳盡。“參觀省立第一模范初等學校,在西公界。今歲新改組,教員三人,皆不兼他校事。學生三四學年合為一班,得三十余人;一二學年合為一班,得二十余人。校舍租用廟宇,稍稍修整,費省而合用,有足記者。廟之大殿為教員準備室,佛龕前編竹為屏,而糊以紙,其長抵兩壁。乍觀之,初不辨為佛殿也……學生不收學費,但書籍自備,時在暑假以后,午前八時到校,午后三時放學。教員俸每人每月各十六元,連膳食費各二十元。校役二人,每人工食共四元,每元連雜費八十元。”“晨,獨自入城,于西城小巷得一學校,曰廣仁善局私立第七初等小學。入門,經(jīng)民居曲折,可數(shù)十步,乃得小小天井。教室一,廣深而黑,學生數(shù)十,支長木板為桌,用書頗雜。然,有黑板、有教桌,略具學校形式矣。又至一處,曰歷城縣立第十一小學,與前校仿佛相似,而收拾稍整潔。”從這兩則記載中,可見當年教育之貧瘠、之落后。
黃炎培是中國職業(yè)教育的先驅(qū)者。他在濟南考察教育期間,還特意考察了“女子蠶業(yè)講習所”:“設(shè)三年畢業(yè)之本科一班,二年畢業(yè)之預科、傳習科各一班,每班二十余人,皆省城人及各地旅居省城者,故大多數(shù)通學,不收學費。男教員三人,女教員四人。栽桑十畝,曾養(yǎng)春蠶一次。觀傳習科制絲,用新學會社出版《制絲新論》,完全用講演式,循文講解,一周而課畢矣。學生年二十歲至三十余歲不等。”“省圖”·廣智院
除了考察教育之外,黃炎培此行還參觀了“省圖”和“廣智院”,并在日記中不厭其詳?shù)刈髁嗽敱M記錄:
(山東省)圖書館,前清宣統(tǒng)元年(1909)署山東提學政使羅正鈞創(chuàng)建,(地點)在大明湖西南隅。東西長二十八丈,南北長三十丈,為從前貢院舊址,占有全院七分之一,墻垣一仍其舊。面山背湖,頗饒形勝,建筑亦具公園性質(zhì)。進門為買票房,正中曰“海岳樓”,上下六十間,為儲藏圖書之所。前為宏雅閣十六間,以儲藏古物暨教育用品。閣下中(間)為檢發(fā)書籍處,左(為)接待之室,右(為)抄書之室。閱覽室在閣前,為圓形,榜以(蘇)東坡“讀書堂”三字。樓之西碑龕五間,循廊而南為金絲榭,二十有八間,以儲藏歷代古碑。榭之西北曰“碧琳瑯館”,為裝潢書帖之所;迤南曰“明漪舫”,為閱書游息之地。海岳樓之東曰“虹月軒”,為事務(wù)室。迤東六間,為員司所居,曰“提要鉤玄之室”。東北瀕湖,于土山建浩然亭。其南建朝爽臺,用以眺遠。迤南有假山一道,下臨池沼,頗極曲折幽勝之致。引湖水自東南入園,迤西而北,繞樓前,榜山東北入于湖,長七十有五丈。凡噴水池一,荷池一,嶼一,沜一,橋四、蓄水廚一。平日為男賓游覽期,土曜日(周六)為女賓游覽期,火曜日(周二)不賣票。票費每人收銅圓三枚。館員出示藏書目錄,核計經(jīng)部一萬四百七十四卷,史部二萬二千一十五卷,子部二萬一千九百六十三卷,集部一萬一千八百一十五卷,叢書一萬九千一十五卷,別錄三百四十五卷,都凡八萬五千六百六十八卷。
圖書館附設(shè)博物館,亦羅正鈞創(chuàng)立,就館之西院。不過,讓黃炎培頗為感慨的是:“省圖”的“館員謂,閱書者平均每日五六人。”為此,他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圖書館為社會教育機關(guān),亦有普通教育與高等教育之別,而以屬普通教育者為尤要,惟無論何種性質(zhì),須設(shè)法使人來閱,不則徒陷千百古人于無期禁錮耳。
“創(chuàng)建于1904年的廣智院,或許是因為展覽新穎、別致,當時名氣較大,人氣也較旺:
“院(址)在濟南城西南關(guān)山水溝。自表門入,經(jīng)隙地七八丈,得巍然大建筑,四周環(huán)以高下繽紛之花木。其前為博物堂,大自鳴鐘昂然屹立于云表。入堂,立計數(shù)機于門,驗之。自六月一日起,至昨日九月二十三日午后四時止,除停覽日外,得入覽者五萬六千一百一十九人,平均每日五百六十六人。院長出示英文報告(顯示),去年一年間,入覽者男二十八萬二千一百六十三人,女三萬九千八百九十二人,共三十二萬二千零二十五人,可云盛矣。
“博物堂中設(shè)有募捐柜,凡捐金者投入焉。門內(nèi)左為售書柜,英文報告顯示,一年間出售宗教書籍四千九百二十五冊。當門張貼巨幅于屏,為‘中華民國’祝禱文。堂內(nèi)陳列各種物擇要記下:……”
應(yīng)當說,黃炎培對“省圖”和廣智院的記錄,是目前各種史料記載中最為詳盡的,當然也是難能可貴的。
山水勝景
在考察教育之余,黃炎培順便游覽了三大名勝及開元寺、珍珠泉、黑虎泉。對此,他在日記中也都有記載:
環(huán)西城而南,得呂祖廟,游人雜杳。廟后有泉,所謂趵突泉是也。池心有三泉眼,水騰涌如沸,高可盈尺。臨流設(shè)茶座,售雜貨。每茶肆皆有抹脂粉、纏足之女子說書,節(jié)以鼓板,名曰說鼓書,望衡對宇,聲相應(yīng)也。過午開始傍晚去,則坐客亦散。聞遇舊歷每旬二、七,游客更盛。細審之,則列肆如林,卻無一女子經(jīng)商賣物者,游人中女子亦罕見。
當時,在趵突泉周邊密密麻麻的商鋪之中,有一所圖書館頗為引人注目,黃炎培入內(nèi)參觀,并與館員尹夢禪晤談。他對此事是這樣記載的:
在此商店櫛比之中,得一室焉,顏曰“山東通俗圖書館”。觀其陳列圖書分類,曰“中國舊有之通俗圖書”,曰“各縣通俗講演會講稿”,曰“高等小學校以下之教科書”,曰“各種改良小說詞曲及彈詞劇本”,曰“各種圖書及寫真影片”,曰“各種通俗教育雜志及報紙”。館初成立,昨日行開幕式。遇土曜日(周六)女子閱覽,男子不得入內(nèi),月曜(周一)則停止閱覽。此通俗教育機關(guān),特就人跡繁盛之地設(shè)立,其發(fā)達可卜也。
既呼茶小坐,飽聽趵突泉聲,復游覽通俗圖書館,遂入城南門,直行至大明湖。泛乎中流,孤客扁舟,極夷曠之致。初以湖為岸闊波平,一望且無際也,不意舟出入蘆灘荻港中。蓋汪洋萬頃之湖,早為水上人家乘水淺涸,累土為圍,蓄魚蝦、種菱藕菰蒲之屬以取息,而湖之面目一變。周歷北極臺、張公祠、歷下亭、圖書館。
(千佛)山在城南五里,自城遙望,蔚然深秀,如畫屏高立。其間,棟宇嵯峨,粉墻一道橫于山腰,則佛寺也。山一名“歷山”,相傳為大舜耕稼地……上山入寺,曰“興國寺’。僧一真出見,訝入茶室。推北窗一望,閭閻撲地,郁哉蔥蔥。山脈自南來,至此遂盡。大野高秋,其氣逾爽。大清河自西來,蜿蜒向東北以去。帆影出沒,濼口之橋,隱約可見。寺迤西有軒轅殿,塑黃帝像;重華殿,塑舜像,皆俗陋可笑。
從千佛山下山之后,越過山澗,復又上山,來到開元寺:“其地入山漸深,境益幽邃。門外石壁鐫‘逍遙游’三大字。峭壁下一穴,深廣可三尺,滴水冷冷。海棠一本,自穴深處斜出,當秋而花,幽艷可愛,額曰‘秋棠泉’。夫泉終歲不涸,而棠不常花。余見泉,得復見花,斯為良遇。壁高下鑿大小佛像無數(shù),石罅往往得小室供佛。一室佛龕下,泉一泓,室深黑,而泉清絕見底,魚游泳其中,亦一奇也。寺之南,嶺上一大佛頭,嵌入崖際,壁斬絕。”
珍珠泉在省署后園,碧水方塘,四周甃石,水與石平,高柳環(huán)映作濃綠色。波心時有大小無數(shù)泡影,續(xù)續(xù)上泛,“珍珠”之名蓋于此。旁有石碑,題“珍珠泉”三大字。此泉水自塘流出,分繞園之四周。因有明朝白云樓遺址,林木蔥倩,綠水洄環(huán),風景幽絕,視寧署瞻園尤勝。別有濋泉,則庭陰一勺,清可鑒發(fā),昔賢蓋取《爾雅》“自濟出為濋”之義名之。
黑虎泉在城東南,潺湲一水,荇藻交縈。搗衣女子,十百為群,泉聲與杵聲相和。臨流水小閣,曰“楊柳青”,倚欄啜茗,所謂“濟南瀟灑似江南”在此矣。
濼水會黑虎、珍珠、趵突諸泉,環(huán)城西作護城河,掠濼源門而北,一水西來入之,曰“東流水”。水聲若奔馬,水草長幾及丈,逐一碧之清流,縈拂盡致,轉(zhuǎn)入北城。則大明湖上,游艤三五,樓閣撐云,長堤覆柳,覺江南無此瀟灑也。
黃炎培濟南此行,作十天日記,為后人留下了許多珍貴歷史史料。梳理這些史料,禁不住對比今昔,感嘆歲月,感嘆我們生逢國家科技發(fā)展之盛世。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