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23-06-10 13:32:06
原標題:青島:以“標準化+”接軌世界
來源:青報觀象山
原標題:青島:以“標準化+”接軌世界
來源:青報觀象山
六月的青島,天高海闊。時隔兩年,一場關于“標準化”的國際盛會如約而至。
6月9日上午,2023青島國際標準化大會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盛裝啟幕,來自國內外的約300名嘉賓齊聚一堂共話“標準化支撐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共謀可持續發展良策,凝聚全球標準化發展共識。
作為由三大國際標準化組織支持,在我國組織舉辦的高規格、高水平國際標準化盛會,青島這座城市再次迎來被全球矚目的“重要時刻”。
2023青島國際標準化大會標準化大會現場。
大會匯聚全球標準化領域的高級別專家,大咖云集。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秘書長塞爾吉奧?穆希卡,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秘書長菲利普?梅茨格,中國金屬學會理事長、ISO原主席張曉剛,歐洲標準化委員會(CEN)主席斯特凡諾?卡佐拉里,非洲電工標準化委員會(AFSEC)主席伯納德·莫迪,IEC亞太區域中心主任周瀟鴻,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憲庚等中外標準化領域的領軍人物悉數到場,即使不能親自到場,眾多國際組織也都紛紛派出代表通過視頻參會,圍繞標準化支撐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作用,他們從各自的領域和行業提出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標準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成果。全球化浪潮下,標準在便利經貿往來、支撐產業發展、促進科技進步、規范社會治理中的基礎性、引領性作用日益凸顯,尤其是在全球科技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國際標準日益成為各國博弈焦點。
能夠拿下舉辦權并多次成功舉辦,得益于青島走在前列的標準化建設,以及各領域產業的發展優勢。從最早獲批創建技術標準試點城市,到率先在全國城市中提出實施“標準化+”發展戰略,再到前瞻性地打造國際標準化高端會議第一品牌,都是青島走在前列的最好例證。
在推動標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建設中,青島一直在尋求新突破,青島國際標準化大會則提供了良好契機。站在更高視角上,它是擴大對外開放、以標準聯通促進產業技術國際合作的重要載體,有助于推動各國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的對接和協調,促進國際合作,也為青島和山東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注入新的活力。
青島要當好山東龍頭,參與全球競爭,首先要在高質量發展上當好龍頭,用高標準引領和支撐高質量發展。
01
傳遞標準“好聲音”
浮山灣畔的青島國際會議中心高朋滿座、群星閃耀,青島以“標準”為媒,將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匯聚在一起,暢談標準化對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也讓青島成了真正的“國際會客廳”。
標準助推創新發展,標準引領時代進步。
青島港標準化碼頭。
作為全球最知名的國際標準制定者,ISO秘書長塞爾吉奧·穆??ū硎?,應對氣候變化這樣復雜的挑戰,不是一個國家一個組織能做的事情,必須要建立戰略性合作伙伴關系,群策群力,青島標準化大會是至關重要的會議,給了參會者交流和合作的機會。
“今天我們面臨著氣候變化、環境惡化、社會不平等、經濟不確定性以及其它非常復雜的挑戰,盡管有這么多不利的因素,但危機也有創新與進步的機會,危機包含著‘?!汀畽C’,標準化能夠讓我們找到解決方案和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性原則。”CEN主席斯特凡諾·卡佐拉里充分肯定標準化的作用,他也強調應對氣候變化需要集體努力。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憲庚看來,要強化國際國內一體推進綠色低碳標準體系建設,根據政策、技術進步、產業發展的標準化需求,提出促進綠色低碳標準化、國際國內合作與協調發展的重點領域、突破路徑和具體工作措施。
嘉賓齊聚一堂。
會上,與會專家們達成一個共識:綠色低碳標準化建設是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推動綠色低碳科技創新的重要支撐。搭建一個標準國際化平臺,充分利用標準作為推動綠色發展、應對氣候變化的支撐攜手合作,是大勢所趨,也是人類的未來所向。
當前,生態經濟、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全球發展的重點、熱點,除了主題大會,5個分會分別設置了綠色海洋、綠色能源、綠色港航、上合示范區綠色發展、人才培養與能力建設等方面的標準化建設專題,參會代表們關于標準與綠色發展的精彩分享引起共鳴。
02
搭建高能級平臺
世界需要標準協同發展,標準促進世界互聯互通。
青島國際標準化大會搭建了一個國際標準化高端對話的平臺,提升了國際標準化活動影響,凝聚了國際標準化合作共識。
當天除了主題大會、平行分會等,還舉行了多場標準化雙邊活動,譬如IEC發表支持在中國開展標準化人才能力培養的聲明,發布《標準化支撐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青島倡議》,簽署《關于國際標準化培訓基地(青島)培訓活動合作協議(2024-2025年)》等,將為培育、聚集、鏈接、配置高端標準化資源提供載體,為全球推進國際標準化合作交流提供契機。
首屆論壇舉辦時,時任ISO主席張曉剛評價其為“全球獨一無二的國際標準化論壇”。而在2019青島國際標準化論壇啟幕前,時任ISO主席約翰·沃爾特向論壇籌委會發來的賀信中強調:“青島國際標準化論壇對全世界具有重要意義”。
對ISO秘書長塞爾吉奧·穆??ǘ?,這是他第二次來青島參加大會,他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我看到了大會的精心組織與專業安排,也感受到了青島的熱情好客,讓我感覺像是回到了家。過去三年的不斷發展使得這座城市更加美麗與現代。感謝青島為全世界提供了一個共同對話的機會與平臺?!?/p>
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標準化戰略聯盟成立。
乘著青島國際標準化大會的東風,打造國際標準化交流合作的更高能級平臺和窗口,大會效應在這座城市持續發酵中。
在標準化領域,青島作為“國際會客廳”的角色愈發彰顯。近年來,三大國際標準化組織主席、秘書長、副秘書長,IEC亞太中心、德國標準協會、英國標準協會等國際組織的相關負責人紛至沓來。這些在國際標準化領域的“大咖”,或是參加論壇,或是應邀授課,或是專程參觀考察,或是擔任專家顧問,都成為了青島標準化領域的“座上賓”,讓世界更深入地了解青島,也把青島推介向世界舞臺,打開了國際標準化交流的一扇窗。
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響力,大會帶給青島的最直接“紅利”不僅限于此。前三屆大會(論壇)累計有102個國際、國外機構參加,中國與歐洲標準組織、法國等9個與會區域標準組織和國家標準化機構簽署雙多邊合作文件,標準化朋友圈不斷擴大,有效地促進了我市標準國際化進程。
與會專家分享精彩觀點。
在ISO的全球布局中,國際標準化培訓基地選擇落子青島,成為ISO在中國唯一的培訓基地。據青島市市場監管局統計,目前共舉辦24期ISO培訓班,來自東亞、南亞、中亞、東歐以及中國共有39個國家的2979位專家參訓。這為青島深度參與國際標準化交流合作、集聚國際標準化高端人才搭建良好平臺。
以此為基礎,青島逐步形成了國際國內一體化標準化教育培訓體系。青島大學自2017年設立標準化學院,開展標準化工程專業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培養標準化專業人才,成為青島乃至我國標準化建設高端人才培育搖籃。
03
推動標準走向世界
青島國際標準化大會的舉行,為推動標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發展注入新動能,并逐步形成了“1+3+6”的目標定位和工作舉措,青島標準化建設取得不俗的成績。
我市有關企事業單位參與國際、國家標準制修訂數量明顯增長,重點領域國際標準不斷在突破。據不完全統計,2018-2022年5年間,全市制修訂國際標準101項、國家標準1108項,同比2013-2017年分別增長55.38%和211.24%。承擔國際和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組織秘書處25個,占全省47%,居計劃單列市第一。國際標準化技術組織專家65人,全國標準化技術組織專家488人,均居全省第一。
全市標準化工作取得突飛猛進的大發展,極大地提升了我市在行業和產業領域的標準“話語權”和企業核心競爭力。尤其是在家用電器、工業互聯網、橡膠輪胎、高速列車、海洋生物等重點領域,搭建了突破國際標準的制修訂體系。譬如,海爾集團牽頭制定的IEC63169:2020《家用和類似用途制冷器具食品保鮮》國際標準為全球消費者提供了一把通用“標尺”,被歐盟直接引用發布,推動了我國家電產業的國際化進程;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印尼雅萬高鐵、埃及齋月十日城市郊鐵路項目等國外大型建設項目運用中國技術標準,推動中國產品和服務標準“走出去”。
“青島造”動車走向世界。
“三流企業做產品,二流企業做品牌,一流企業做標準?!贝_立標準是企業做大做強的不變信條。搭乘標準化這一快車,青島產業有了更多的話語權。除了海爾、海信、中車等傳統龍頭企業,青島向國際標準“制高點”進發的企業矩陣日漸壯大,一些新興產業領域的國際、國家標準在青島誕生。
乘勢而上,青島積極搭建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建設體系,發揮試點的示范引領作用。目前,我市承擔國家級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15類、90個,建設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2個,項目類別和數量均居全國同類城市第一,承擔省級試點151項,立項三批市級試點258項,形成了國家、省、市三級梯次完備的試點示范項目體系。
作為對外開放前沿城市,青島所承載的使命不僅僅是盛會的舉辦,展示“中國標準”經驗,展現“山東標準”發展成效,更重要的是能夠參與到標準制定中,展現城市自身的發展實力,搭建通向國際的橋梁。
青島堅持用高標準引領高質量發展,大力實施“標準化+”戰略,持續推動標準化綜合改革和創新發展,著力創建標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標準化整體水平走在全國城市第一方陣。相信,隨著更高能級平臺的打造,青島作為改革開放的先行者、探路者,必將聚集更多的資源,從“跟跑”到“領跑”,推動更多“中國標準”“山東標準”“青島標準”走向世界。
作者|吳帥 攝影|梁超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