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wǎng)
2023-06-28 09:46:06
原標題:山東老字號|又一村:師承“狗不理”制作工藝的地方名吃
來源:大眾報業(yè)·大眾日報客戶端
原標題:山東老字號|又一村:師承“狗不理”制作工藝的地方名吃
來源:大眾報業(yè)·大眾日報客戶端
閑話老字號,興衰總關(guān)情。
今天介紹一家以包子聞名的中華老字號——又一村。品牌持有人是山東德州又一村飯店。
又一村飯店起源于1890年,是由德州一顧姓人氏開辦的包子鋪,當(dāng)時叫“有益村”。“有益村”的包子外形精致、香氣濃郁,名聞遐邇。繼顧氏之后,經(jīng)理人姜玉山、王鳳祥、任萬祥、李井書等人對包子的制作工藝不斷改良,并在1933年后多次到天津“狗不理”包子鋪拜師學(xué)藝,掌握正宗狗不理的制作方法,從此賓客盈門,名聲大振。原清末縣令唐葉鳳取古詩“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意,諧“有益村”之音,為包子鋪題名為 “又一村”。1954年,我國梨園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先生到德州演出期間,每餐必用“又一村”包子。行前,他揮毫潑墨,以書畫相贈。此后,各界知名人士來德州多以到“又一村”品嘗包子為快事。
“又一村”包子鋪在繼承“天津狗不理”包子傳統(tǒng)工藝的同時,不斷改進發(fā)揚,逐漸形成了造型好、有嚼勁、選料精、滿口香的獨特風(fēng)味。曾有人寫詩稱贊說:“到口難吞味易嘗,團團一個最包藏。外強不必中干鄙,執(zhí)熱須防手控湯”,道出了吃包人大飽口福的情景。
又一村蒸包精工細作,風(fēng)味獨特,其技藝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面坯發(fā)制技術(shù)嚴格,又一村蒸包面坯采用上好的精粉,發(fā)酵面和死面的搭配比數(shù),靠白案師傅的高超技術(shù)掌握,面坯發(fā)好后呈半發(fā)酵狀,似燙面但不粘膩,包子蒸熟之后油和湯能進入皮內(nèi),但滲不到皮外,包子皮嚼起來有口勁,麥香味濃郁。二是制餡工藝精良,品種眾多。又一村蒸包的餡料傳承百年工藝,質(zhì)量高,品種多。其中灌湯包餡料采用三七比例的肥瘦豬肉調(diào)進小磨香油,精制醬油、蔥、姜、高湯十余種佐料,精心調(diào)制成灌湯餡,餡料鮮美。三鮮餡則是豬肉加上蟹黃(或蝦仁)、海參和竹筍做餡。豬肉用高級醬油、甜面醬浸好以后,再加上適量香油、大蔥、生姜等佐料,放上少量的韭菜、韭黃(蔬菜因季節(jié)而定),使包子餡突出鮮、嫩、香特色。餡的味道有海產(chǎn)品的鮮味,卻沒有肥膩的感覺。牛、羊肉餡是在冬季時,選用鮮嫩的牛、羊肉,用攪肉刀攪過兩遍后,用花椒水、高級醬油、甜面醬、香油浸泡,放入姜末、蔥末,做包子之前調(diào)入適量的白菜粒、韭菜和韭黃,撒上少量細鹽,倒入適量的香油調(diào)拌好,餡料味道清香無膻味。由此,“又一村”包子既做到了味美、量足,好吃、好看,又價格親民低廉。
幾度春秋,幾度耕耘。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又一村包子鋪投資130萬元翻建成為營業(yè)面積2600平方米的四層大樓,易名“又一村飯店”,百年老店換了新顏,而且包子的種類也有了進一步創(chuàng)新。
(據(jù)公司官網(wǎng)等整理報道,通訊員武詠潔參與采寫)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