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23-06-30 09:45:06
原標題:蹲點深一度丨“一村富”怎樣延伸為“整片興”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原標題:蹲點深一度丨“一村富”怎樣延伸為“整片興”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這幾年,臨沂嘗試資源連片投入,每年選取24個片區給予3億元重點扶持,以此為起點,開始了鄉村振興片區建設之路。
片區化發展,已成為山東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過程中探索出的一條經驗做法。臨沂地處蒙山沂水之間,是山東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市,有著村莊多樣、相對分散的鄉村樣態,這里片區化發展的成效如何?
◎一個村與一整片的聯動
在四門洞村的帶動下,周邊村抱團發展鄉村旅游、紅色旅游。按照片區化推進的理念,縣里幫助院東頭片區打造成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特色村串點成線、觀光園成批連片的發展態勢。原本小、散、弱的十余個山區村莊,這幾年聲名遠揚,吸引了來自省內外的游客。
◎“四雁齊飛”助力連片共富
隨著農村“空心化”“老齡化”問題凸顯,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面臨“人難選、干不著、干不好、干不了”的問題。臨沂市對此提出選好“領頭雁”、吸引歸雁、壯大鴻雁、形成雁陣,破解鄉村人才短缺、產業競爭力弱、鄉村發展活力不足等難題,以“四雁齊飛”助力鄉村連片共富。
◎打破村界做大做強產業
“由青果食品公司提供種子、農藥、化肥和技術,并以保護價回收作物,金豐公社負責種植管理,界湖城發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這一國有企業服務保障,保險公司兜底,我們探索形成了五位一體的模式。”該負責人說,2021年,以棗林莊為主,聯合周邊兩個村,打造了占地1000畝的種植基地。
沂南縣探索的“鄉村振興合伙人”制度,推動村集體與企業結對共建,在產業、項目、勞動力等方面深入合作,打造利益聯結共同體。遴選首批合伙企業777家與296個行政村達成合作意向268個,受益群眾2.3萬戶。
這幾年,臨沂嘗試資源連片投入,每年選取24個片區給予3億元重點扶持,以此為起點,開始了鄉村振興片區建設之路。
片區化發展,已成為山東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過程中探索出的一條經驗做法。臨沂地處蒙山沂水之間,是山東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市,有著村莊多樣、相對分散的鄉村樣態,這里片區化發展的成效如何?
一個村與一整片的聯動
地下是螢火蟲水洞5A級景區,地面上是石板路、青石地、紅瓦房裝點的沂蒙小村落。近日,來到沂水縣院東頭鎮四門洞村,看見村黨支部書記徐養民時,他剛剛給游客結束了一次講解,又馬不停蹄帶著記者在村里轉了起來。
“以前這里就是一個窮山村,路不通,村民和村集體的收入有限。”徐養民說,借助螢火蟲水洞這一景區帶來的客流,四門洞村利用空閑宅基地等閑置資源,試著經營民宿,“目前,全村發展民宿31套,農家樂5家,每天能接待游客100人左右,村內旅游從業人員230余人,戶均增收2.2萬元。”
在四門洞村的帶動下,周邊村抱團發展鄉村旅游、紅色旅游。按照片區化推進的理念,縣里幫助院東頭片區打造成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特色村串點成線、觀光園成批連片的發展態勢。原本小、散、弱的十余個山區村莊,這幾年聲名遠揚,吸引了來自省內外的游客。
“一開始,民宿是村里自己經營,但我們畢竟不是專業的。”徐養民說,運營一段時間后,發現效果并不理想,于是村里發布了招募令,想讓更專業的人來運作。
80后青年劉雪就是在這時返回了四門洞村。劉雪回村以后把四門洞村的民宿全都承包了過去,又加盟了民宿品牌“花筑”,經常拍些好看的短視頻發在網上,還通過抖音直播、親子研學等吸引游客。現在,“花筑·洞賢居”已經成了網紅民宿。
走進與四門洞村相距12公里的西墻峪村,漂亮的墻繪和彩虹馬路映入眼簾。在村廣場旁邊,“張家大院農家樂”引起了記者的注意。農家樂是去年開業的,老板是本村的一對80后夫妻。“以前我們在外打工,看到村里紅色旅游發展起來了,我們尋思回村做點事情。”丈夫張德法說。
“張家大院農家樂”的特色菜是柴火炒雞。“最忙的時候,一天殺了47只雞。”張德法說,去年收入14萬元,今年勢頭更好,定下了“小目標”:爭取收入30萬元。
“村前小橋流水,屋后綠樹環繞,垃圾專人收集,污水集中處理,采摘露營休閑,越來越多在外的人盼著回家。”這是在臨沂市蘭山區半程鎮團埠片區采訪時,團埠村黨支部書記戴永友的一番話。
半程鎮借助團埠村創建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的契機,謀劃八村連片整治,先后投資4000萬元對片區內的八個村進行道路硬化、自來水改造、污水處理、村莊綠化等。還吸引企業資金新建成5000平方米冷庫,預計儲存1000噸桃,讓周邊桃農實現錯峰增收,做活“農業+旅游”,發展集蜜桃采摘、種植體驗、旅游觀光于一體的多功能生態農場。
臨沂市2022年把全部156個鄉鎮劃分為農業主導、生態文旅、工業帶動、城鄉融合4類,統一規劃、特色發展,目前市級以上鄉村振興示范片區達到62個、覆蓋1064個村。
“四雁齊飛”助力連片共富
“現在早熟蜜桃已經成熟上市,還銷往東南亞、中東多個國家,一斤賣到了10元。”初夏時節,走進孟良崮山腳下的蒙陰縣垛莊鎮古泉村,金葵農業負責人王言文說,他們種植的16個品種蜜桃,明年將全面進入盛果期。
古泉村有677戶2350口人,去年村集體收入100多萬元,除了在外打工的年輕人外,部分村民在金葵農業靈活就業。
就在4年前,古泉村集體收入還幾乎是零,一年半換了3位黨支部書記。就在那一年,古泉村所處的孟良崮片區要打造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常年跑長途運輸的劉元華抱著“干干試試”的想法,當上了村黨支部書記。
這位2004年退伍的老兵,最多時有5輛貨車,年收入三四十萬元。現在車都賣了,劉元華專心干起了村支書。
多年不參與村里事務,他形容自己起初就像“一張白紙”,反而能夠更好地處理各種關系。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示范片區整治提升。
劉元華說,宅基地之外不允許亂搭亂建,全村累計清理“五堆”480多處。“不停地做群眾工作。有一段3米寬的道路只剩下2米,這一戶就跑了近30趟。最后,無論是拆除、清理還是建設,村民思想改變很多,自發地給施工人員做飯,都說‘這小孩(劉元華)不容易’。”
任職一年半多,古泉村拓寬了主干道,建起了大大小小7個停車場200多個停車位,還有3個休閑廣場。劉元華說,“現在村里幾乎家家都有車,停車場解決了車輛進不了村的問題,得到了村民的支持。”
“我有一個體會,就是要抓好村支部書記這支‘頭雁’隊伍。”蒙陰縣委常委、垛莊鎮黨委書記宋強說,垛莊鎮退役軍人比較多,我們注重選配好“兵支書”,全鎮42個行政村有17名“兵支書”。“人居環境整治中,黨員干部帶頭,各村拆除的一些殘墻斷壁、廢棄圈舍等,都是群眾自發完成的,財政基本沒有拿錢。”
片區化發展更凸顯了“領頭雁”的作用。臨沂堅持強村帶弱村,組建片區黨委47個,試點建設鄉鎮黨建綜合陣地21個,帶動489個村連片提升。
隨著農村“空心化”“老齡化”問題凸顯,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面臨“人難選、干不著、干不好、干不了”的問題。臨沂市對此提出選好“領頭雁”、吸引歸雁、壯大鴻雁、形成雁陣,破解鄉村人才短缺、產業競爭力弱、鄉村發展活力不足等難題,以“四雁齊飛”助力鄉村連片共富。
90后、女支書、兵支書,沂水縣院東頭鎮西墻峪村黨支部書記王成成身上貼著很多“標簽”。2019年,院東頭鎮利用“四雁工程”等支持政策,吸引了90后退役女兵王成成回鄉擔任村黨支部書記。
“剛開始村里很多人不信任我。”西墻峪村的人均收入只有1.2萬元左右,村基礎設施很差,王成成還是咬牙堅持下來。
與村民的磨合相處中,王成成帶著全村在農文旅融合發展的路上摸索前進。她奔走在村里老人家中,在多方協調下系統整理紅色故事、圖片影像、實物檔案等,建起紅色記憶館,打造起“宿民居、憶歷史、游青山”的旅游打卡地。“節假日期間,村里12家民宿、46個房間全部滿房,解決了30多名村民的就業問題。村里人均收入達到2.8萬元。”她自豪地說。
打破村界做大做強產業
“片區一定要有帶動村民收入的產業。”金葵農業負責人王言文過去在外省做小家電出口貿易,看到了家鄉傳統的一家一戶種植模式制約蜜桃產業發展,便流轉了古泉村1700畝土地,在2019年啟動金葵農業項目。
金葵農業流轉村民1000畝土地,每畝地1000元;流轉整理荒地、溝渠等增加的700畝集體土地,村集體一年收入70萬元。到明年盛果期,金葵農業會以30畝為一個單元,村民可以反租倒包,種植(包括農藥化肥)、銷售都由企業負責,村民負責管理,最后分成是村民占三、企業占七。
王言文說,到今年年底,金葵農業園區將實現智能化,除了疏花、套袋、摘果需要大量人工外,施肥、打藥、除草等均實現智能控制,不僅提升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加強品質、成本控制。“一家兩口人種著30-50畝桃園,一年收入30多萬元,比過去種3畝地還輕松。在蒙陰蜜桃產業升級過程中,這種模式可以持續輸出。”
劉元華說,建設鄉村振興示范片區,不是單純面上的人居環境整治改造,一定要有帶動村民收入的產業。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采訪中多人提到,一個村單打獨斗,產業發展會受限,促進資源共享才能將產業做大做強。
垛莊鎮引進世界500強廣藥集團、北京中商國城等企業,開發建設萬畝金銀花、千畝紫薯、千畝丹參等12個重大農商文旅項目,累計吸引投資15.5億元。去年,該鎮各行政村集體收入全部過10萬元,其中50萬村達到15個,人均增收2000多元。
與古泉村相似,沂南縣界湖街道棗林莊村和附近幾個村離縣城近,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到縣城打工,村莊呈現空心化、老齡化的問題,曾經發展相對滯后。界湖街道黨工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想要解決面臨的問題,就要改變各村單打獨斗的場面。
“由青果食品公司提供種子、農藥、化肥和技術,并以保護價回收作物,金豐公社負責種植管理,界湖城發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這一國有企業服務保障,保險公司兜底,我們探索形成了五位一體的模式。”該負責人說,2021年,以棗林莊為主,聯合周邊兩個村,打造了占地1000畝的種植基地。
建種植基地,村民可以選擇土地流轉,流轉費1500元一畝,其中200元歸村集體;也可選擇入股分紅,村民還可以在農忙時前來務工,每天80-100元。
沂南縣探索的“鄉村振興合伙人”制度,推動村集體與企業結對共建,在產業、項目、勞動力等方面深入合作,打造利益聯結共同體。遴選首批合伙企業777家與296個行政村達成合作意向268個,受益群眾2.3萬戶。
界湖街道舊城區與城郊村之間發展極不均衡。“舊城區有資本但沒土地資源,城郊村有土地資源卻沒有資本。”界湖街道黨工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怎樣讓不同村情的鄉村發展更均衡、可持續,界湖街道提出擺脫村界,不同村居之間有地出地,有錢出錢,相關村居根據各自情況,將資金、土地等作價入股,建設了小微企業創業園,吸引了30多家勞動密集型的小微企業進駐,既有了租金收益,還為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目前,園區已吸引15個村居4450萬元資金、120畝土地作價入股,通過租賃收益和增值收益,村集體年預計增收260萬元。
養兔子、屠宰加工、賣兔肉、賣毛皮,這是位于費縣的山東正宇兔業有限公司過去的主業和主產品。但自從博士劉公言擔任公司科技副總之后,山東正宇兔業發生了質的變化。
過去,少人問津的家兔副產品,比如兔耳、兔爪、兔內臟等屠宰下腳料,研發成高端寵物食品,并與全國各地的寵物食品公司進行了合作,這些副產品市場價格由每噸不足500元,提高到現在的7500-8000元。
目前,該企業帶動費縣、平邑、沂水、沂南等地892個養兔戶,每戶年增收9萬元。“附加值的提高,讓企業有力量也有能力帶動養兔戶。”山東正宇兔業負責人王鵬說。
記者采訪獲悉,臨沂圍繞做好“土特產”文章,堅持“一鎮一品”,加快培育蒼山蔬菜、沂南黃瓜等18個特色產業,重點發展畜牧屠宰、預制菜等7大優勢產業集群。目前臨沂的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2102家,近3年食品產業產值年均增長20%。以食品產業為重點,以全產業鏈發展為抓手,培育農業龍頭企業,構建“一企帶一鏈、一鏈成一片”的產業發展格局。
片區化推進,他們這樣干
□記者 于新悅
蘇州每年建設1到2個重點片區
系統破解“三農”發展的均衡性、普惠性、可持續性難題,江蘇蘇州提出“片區化推進鄉村振興、組團式開展鄉村建設”,先后啟動了澄湖地區、環長漾片區等多個重點區域的建設。當前,片區化建設也是蘇州“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重要抓手,蘇州將每年建設1到2個重點片區,打造一批體現江南水鄉特色、發揮標桿效應的鄉村振興示范片區,打造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錦繡江南魚米鄉”。
日前,《太倉-昆山-常熟協同區生態循環農業暨農文旅融合發展專項規劃》發布,總投資合計37.57億元。按照《規劃》明確的“破界、串點、連線、成片”的工作思路,系統推進協同區生態循環農業和農文旅融合發展,建設充滿活力的生態田園。強化毗鄰板塊之間的協作聯動,連片建設循環農業產業集群,開發農文旅融合發展新場景。
上海寶山區“強片拓面”
上海市寶山區緊扣城市近郊的區位優勢、城鄉融合的發展特點,以系統思維謀劃鄉村振興片區化建設,推動鄉村振興由“串點成線”邁入“強片拓面”新階段。
縱向溝通,橫向串聯,統籌鄉村片區化建設。加強制度設計,發揮黨組織的作用,橫向上串聯各村、統一步伐,突破行政村界限壁壘,構建跨越行政邊界的網絡型關系,組建聯村黨委,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深化統籌推進,按照“成熟一個、發展一個、帶動一片”原則推進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從布局開始,就摒棄“單兵作戰”思維,編制《寶山區“一脈五花”鄉村振興示范帶創建規劃》,整體布局五個鄉村振興示范片區。
集聚優勢,抱團出擊,強化產業組團式發展。寶山區統籌推進片區內特色產業發展,強化功能定位,將萌寵、體育、康養等元素植入鄉村,跨村域整體提升鄉村牧場、果蔬樂園等產業項目環境。增強品牌效應,培育建立“花果寶山”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利用農展會、電商等平臺,加大品牌宣傳,推出鄉村振興組團IP。堅持集體經濟抱團發展,建立三家鎮級平臺公司,盤活村級閑置資金,瞄準城市轉型優質項目精準投資,形成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路徑,將集體發展融入區域轉型大局。
廣東推進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
廣東省推進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推動鄉村振興串點成線、連線成片,產生更大經濟效益。
廣東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旨在整合優勢資源、發揮集聚效應,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將形成可看可學、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以“帶”的振興輻射帶動全域鄉村振興。廣州目前已建設7條亮點紛呈的精品鄉村振興示范帶。2025年之前,廣州市還將建成30條鄉村振興示范帶,每條示范帶將至少串聯起1個鎮、5個村,至少建起10公里的精品段。
廣東還構建“一縣多園、一園多村”產業空間布局。將資源稟賦相似、文化民俗相通的村莊納入同一示范帶內,推進多個行政村圍繞同一主導產業抱團發展,并規劃建設鄉村特色風貌帶,為示范帶農文旅融合發展奠定基礎。科學規劃示范帶內與縣城連接道路布局,促進城鄉以及示范帶各村鎮路網一體化布局和共建共享,提升縣城資源要素向示范帶流動的便捷性,加深城鄉以及村鎮間聯系。
策劃:婁和軍
記者:于新悅 王紅軍 紀 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