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17日訊 7月17日,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主辦的首屆“海洋潛標觀測國際培訓會”在青島開幕,旨在推進全球海洋觀測研究發展。來自全球22個國家和地區的60名學員及國內外知名學者、青年科學家出席。
據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所長、西北太平洋海洋環流與氣候實驗(NPOCE)計劃主席王凡介紹,潛標觀測是定點和長期連續獲取全深度海洋數據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有力推動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海洋環境保護、海洋資源可持續利用等海洋科技事業的發展。不過,由于潛標結構復雜、海底地形和海況多變,潛標的安全布放與回收和長期穩定運行具有非常大的挑戰性。海洋所歷時十余年在熱帶西太平洋建成了由20余套潛標組成的科學觀測網,實現了連續穩定運行,通過技術創新實現了大水深、長時序深海數據的實時傳輸,并在這一過程中創建了一整套技術規范。在本次培訓班上,海洋所研究人員將通過文字和視頻教材、海上現場操作等方式向學員傳授潛標設計作業和數據處理技術,共同推進全球海洋觀測研究的發展。
據悉,本次培訓會由海洋所發起,2019年得到全球海洋觀測伙伴關系組織(POGO)的正式立項,受全球新冠疫情影響,推遲到今年7月16日-22日舉辦。與會專家表示,本次活動是我國參與全球海洋治理和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的有益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