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20日訊 7月11日至7月15日,山東師范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19名同學組成“力學篤行”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隊,結合傳媒專業特色,以“重溫紅色新聞記憶,賦能山東鄉村振興”為主題,赴威海市文登區,對文登紅色報史、紅色地名等紅色文化,文登產業發展、美麗鄉村建設等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
Δ“力學篤行”實踐隊合影
穿梭在文登鄉村的舊巷老道,實踐隊感受到蘊藏在土地中蓬勃的生命力——那是青山綠水,溫泉涌動的生態美;是西洋參、花餑餑廣銷全國的生產美;是炊煙裊裊,黃發垂髫怡然自樂的生活美。調研中,實踐隊看到,站在歷史厚土上的文登,正積極拓展著文化、產業發展的可能性,回應著如何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時代命題。如何發揮新傳青年的優勢,幫助文登傳揚紅色文化、做好鄉村品牌建設,為鄉村振興創新思路,成為實踐隊始終秉持的理念。
挖掘紅色新聞記憶
走進文登檔案館,文登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林濤向實踐隊員們介紹起1941年1月中共東海地委于文登抗日革命根據地創刊的《昆崳報》報史。
“在抗戰的革命歲月里,《昆崳報》承擔著引導民眾的宣傳作用,主要報道國內抗戰形勢、共產黨抗日政策和東海地區抗日活動,號召民眾積極投身抗戰洪流之中。”林濤介紹道。
帶著“問題意識”,隊員們仔細查看了報紙版面和文章,發現《昆崳報》具有語言風格口語化、通俗化、報道范圍廣的特點,一些報道甚至涉及國外戰爭。
隊員們仔細查看《昆崳報》版面和文章
“《昆崳報》報紙排版模式不固定的形式,或許是當時極為卓越的宣傳嘗試了。這樣的報道方式更易被群眾接受,也讓黨的干部、群眾參與辦報,真正反映全黨辦報的特點。或許我們今天的宣傳報道,也能學習這一理念。”隊員賀賽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此外,林濤還介紹了《大聲報》《真理報》等抗戰時期相關報刊,它們都是研究的重要資料。隊員們踴躍交流,針對當下報史研究中文獻碎片化、資料不準確的困境提出了對應建議,并表示將積極結合圖書館數據庫等資源,努力尋找輔助資料支撐,為《昆崳報》等報史研究進一步發展、文登紅色歷史追根作出貢獻。
Δ林濤向同學們介紹《昆崳報》
探尋地名文化保護
走進文登博展中心,入口處的“千年古縣”匾額吸引了實踐隊員的注意。這是2011年聯合國地名專家組中國分部頒發的。作為全國僅800多個有著上千年置縣史且仍保留原名稱的古縣之一,文登的地名文化保護正在逐步推進。
地名不僅是特定地理實體的指稱,還是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產物,蘊藏著深厚文化。在打造地域品牌形象上,地名作為重要的品牌形象識別元素,具有巨大的無形資產價值。
“保留地名舊名是底線,在此基礎上我們正在探尋更多擴大地名文化影響力的途徑,比如打通鄉村地區出行導航、快遞進村的數字“壁壘”;讓紅色地名文化教育貼近學生,走進學校等,讓人們銘記土地上悠遠的鄉愁。”在宋村鎮南馬村走訪時,區民政局黨組成員、三級主任科員孫國和談起地名保護的具體措施。
Δ實踐隊與相關負責人就紅色地名相關內容開展座談會
“流行方式與多元化表達或許能吸引更多大學生的目光,地方可以召集年輕力量利用多樣的社交平臺。宣傳家鄉地名文化,這也是我們年輕人需要承擔的責任。”在調研和交流后,實踐隊員陳漣漪向孫國和交流了自己的感受。
Δ實踐隊成員陳漣漪同學發表觀點
調研文化展館建設
文登是革命老區,是一座紅色之城、英雄之城,承載著“紅色記憶”。文登如何賡續紅色血脈?帶著這樣的疑問,實踐隊員來到了宋村鎮南馬村東海醫院舊址。
“這個建立于1941年中國共產黨在膠東地區成立最早的醫院,戰爭在哪里東海醫院就駐扎在哪里,始終與人民群眾血肉相連、同氣連枝。”南馬村黨支部書記王金龍談起那段歷史,眼眶濕潤。
Δ實踐隊隊員參觀東海醫院
在天福山起義紀念館內,講解員身穿軍裝嚴肅但有親和力地向實踐隊員們講述理琪、于得水等革命先烈的動人事跡,她時而拿出快板,展示當地民俗文化中對于先烈事跡的贊頌;時而哼吟民謠,讓文字和歷史走下了展板。
展館內還陳設了許多戰爭時期的影像資料、戰時用具等,還有部分從當時留存下的珍貴出版物原件。隊員們圍著《大眾報》《戰時兒童報》《群力報》等報刊出版物們認真觀看,以新傳人的視野看待那段戰火紛飛的艱辛歲月。
Δ展館內的報刊歷史資料
“從前學習報史,我還不能領會一份報刊在戰爭年代究竟意味著什么。但今天看到發黃破舊的《大眾報》上刊載的戰時消息,看到《膠東大眾》這些舊時雜志被悉心地保護起來,聽到講解員講述戰士們為傳遞消息做出的犧牲,我才真正感受到這些紙張承載的重量。”實踐隊成員李興瑞說。
探究產業發展道路
穿著防塵帽、防塵服,實踐隊員們走進侯家鎮花餑餑文創產業基地,在文登花餑餑非物質文化遺產區級傳承人林鵬的指導下,隊員們紛紛動手揉面、塑形、設計,在親身體驗中感受到了花餑餑制作的樂趣。
Δ林鵬帶領團隊成員制作花餑餑
“看著林師傅做得那么輕松,卻沒想到實踐起來這么難。”實踐隊成員張雅萱看著自己親手做的花餑餑說,“聽林師傅介紹,文登正對花餑餑進行產業扶持,但知名度還需進一步打響。我認為,花餑餑這種實踐性、操作性強的產業,應當大力宣傳它制作過程的精巧性、有趣性,才能吸引大眾的注意力。”
了解完花餑餑,跟隨張家產鎮口子李村支部書記王文水行走在崎嶇泥濘的山路上,隊員們聆聽了王文水與西洋參的悠長情緣。
“當時只有我跟著村里的王繼振書記研究中草藥種植,困難得很。開荒沒有糧食我們就背著干糧,沒有飲用水我們還要打水。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1981年5月20日,從外國引進的12棵苗有8棵苗培育成功。”談到這里,王文水仍然雙眼發亮。
Δ王文水向隊員們講解引種西洋參的艱苦歷程
實踐隊成員孫智蒲在對王文水進行采訪后談到:“像王書記這樣,一心只為家鄉發展,勤懇耕耘數十年的人,真令人佩服!我想,文登西洋參產業,不僅需要經濟、政策、宣傳的支持,還需要更多像王書記一樣的人才支持,才能進一步走向全國、走向國際。”
Δ實踐隊成員孫智蒲采訪王文水
打造美麗鄉村品牌
漫步在界石鎮梧桐庵村的小道上,望眼前煙雨朦朧,嗅空中花草芬芳,實踐隊成員紛紛手持單反、DV,記錄下這般美麗靜謐景象。2017年,梧桐庵村獲評“全國美麗鄉村示范村”,而當地也緊抓這一自然優勢,逐步出臺相關舉措,讓自然優勢變為經濟優勢。梧桐庵村黨支部副書記于振國向實踐隊介紹,秉持著“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發展理念,當地正依托昆崳山紅軍展覽館、紅旗教育館等5處紅色展館,深入推進文化和旅游產業深度融合,持續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Δ于振國帶實踐隊成員參觀昆崳山紅軍紀念館
Δ梧桐庵村村容村貌
不同于梧桐庵村的鄉野怡然,“2020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高村鎮慈口觀村在推進當地民宿建設時講求“室外五千年,室內五星級”,在提供更原生態的鄉村風貌的同時又保障了旅途的舒適體驗。
Δ隊員使用無人機拍攝下的慈口觀村
“這些村落的地理位置雖然偏遠,但勝在風景宜人、設施全面。在‘太熱鬧’的社會環境中,現代人都喜歡追求小眾、清凈,或許文登的這些村子可以嘗試從這個角度出發宣傳,比如拍攝照片在小紅書等平臺發布,錄制視頻增加曝光,形成網紅打卡點,一定能發展得更好。”實踐隊成員肇梓茗的相機里滿滿的全是村子的美景,“相機只能展示這里美的一隅。”
手捧溫泉水,銜草逗小貓,實踐隊成員用全身心感受這里的美好,并充分發揮專業優勢,根據兩村的特色和人文風情,以錄制、拍攝以及制作短視頻等多種形式,針對性地記錄和展現了美麗鄉村風貌,并在全網多平臺發布。
Δ隊員拍攝慈口觀村短視頻
結語:
經過此次調研,實踐隊員們深入基層一線,對文登這座風景秀麗、文化深厚、富有活力的小城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認識,也在實踐中發現了自己作為新傳青年的價值與力量。接下來,實踐隊隊員將對調研所得進一步探究總結,并積極建言獻策,以優質內容反饋社會,讓調研真正發揮價值效用,為鄉村振興發展之路注入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