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23-07-24 14:45:07
原標題:蹲點調查精讀丨10年,8億元,一個創新藥的背后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原標題:蹲點調查精讀丨10年,8億元,一個創新藥的背后
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
7月22日,齊魯制藥集團宣布自己研發的伊魯阿克片正式上市。這是今年我省獲批上市的第一個1類創新藥。從研發立項到獲批上市,伊魯阿克歷經了整整10年時間。
醫藥學發展到今天,創新藥研發仍是一場九死一生的“冒險”,臨床失敗率極高。即使過程比較順利,研發一款創新藥,往往也需要耗時10年左右、投資數億元甚至更多。如何激發研發創新藥的動力?記者以齊魯制藥為樣本進行觀察,推出了《十年“磨”一創新藥》,為讀者閱讀方便,現推出精讀版。
“研發創新藥,就像過五關斬六將”
7月12日以來,作為新上市的非小細胞肺癌1類創新藥,伊魯阿克已相繼在北京、上海、廣州、濟南等地知名醫院開出首處方,先后有200多名患者在臨床中使用。
作為這款創新藥的項目總負責人,齊魯制藥集團副總裁、齊魯制藥藥物研究院院長張明說,創新藥立項很重要,“需要用長遠的眼光來審視,因為新藥研發上市需要經過漫長的過程,要確保當這款藥上市之時,依然是一款具有臨床價值的急需藥。”
肺癌是目前全球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也是惡性腫瘤死亡的首位原因。ALK是晚期NSCLC的重要治療靶點之一。針對第一代藥物存在的不足,齊魯制藥決定立項開展創新研究。張明會說:“每個研究階段的相關數據,我們的研發團隊都會認真梳理、評估,每往前推進一步都會反復論證,是否達到預期目標,是否符合成藥性的標準。”
對于一款創新藥的研發來說,遇到不可預期的“坎兒”是太正常不過的事情了。2019年,也就是伊魯阿克研發的第六個年頭,在臨床試驗階段出現了非預期不良事件。研發人員立即投入溯源工作,對不良事件的現象、可能導致不良事件的眾多原因逐一分析,并與臨床專家反復論證,終于找出原因,通過調整給藥方式,找到了最佳的給藥方案。
一場驚險,通過研發人員和臨床專家的努力得到化解,臨床試驗繼續開展。“研發的進程,就在瀕臨失敗的緊張和問題解決后的興奮中交替前行。”張明會說。
齊魯制藥創新研發中心副總經理趙樹雍說,這么多年來,研發的壓力、與同行競爭的焦慮,時時刻刻影響著研發人員。“不知道同行做到什么程度了,不知道自己的創新能否實現,是否有社會價值?”
“研發創新藥,就像過五關斬六將。”齊魯制藥總裁李燕說,研發過程中會有一些節點,需要打通一道道關卡往下走,“這就像挖礦一樣,從眾多可能性中找到最有可能的方向。有些領域沒有多少人在進行研究,這個時候就憑想象力,朝哪個方向努力,可能性更大一些;而有的領域確定性更高一些,但有一堆人在競爭、在‘淘金’,那就看誰能力更強、做得更快。”
“新藥的創新研發就是如此殘酷”
在經治(克唑替尼)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伊魯阿克的無進展生存期(PFS)與同類藥物相比是最長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mPFS)達到19.8個月。李燕說,“在伊魯阿克研發過程中,我們先后開展了4項關鍵化學結構創新,保證了藥物具有更高的選擇性和更強的抑制作用。”
山東大學創新藥物研究院院長劉新泳教授分析說,創新藥物研發是一項耗時、耗資、多學科合作的系統工程,在業界統稱為“雙十工程”,即開發一個新藥需要投入10億美元和花費10年時間。對于小分子化學藥物,通常需要研究5000-10000個分子,才可能有250個進入臨床前研究,只有5個能夠進入臨床研究,最后僅有1個作為藥物能夠成功上市。所以新藥開發又是一種高風險的投資過程。
“粗略統計,伊魯阿克研發投入有8億元。”說起創新藥的研發投入,張明會形容是“老鼠拉木锨——大頭在后邊”。他說,隨著研發進程不斷推進,投入會越來越多。伊魯阿克片是唯一Ⅰ-Ⅲ期研究全部選取中國人群數據的上市產品,樣本量近600例。“平均每一名受試者需要投入幾十萬元。”
在最初選題立項時,研發團隊不僅選擇了抗腫瘤的伊魯阿克,后期陸續立項了兩個項目進入研發管線。現在伊魯阿克獲批上市,其他兩個藥物還在“煎熬”中前行,甚至有“歸零”的風險,而失敗必然讓大部分投入打了水漂。趙樹雍說,“有時候十個項目也就一個能成功,不可能事事如愿,新藥的創新研發就是如此殘酷!”
目前,齊魯制藥有80多個創新藥和生物類似藥研發項目正在同時推進,已經有17項處于臨床研究不同階段。
李燕說,在研發投入中,有2/3投入到了創新藥研發中。“在創新研發方面,我們集團上下是一致的,因為國內外藥品制造業競爭殘酷的現實就擺在面前,不進則退、不活就死,所以,就是需要不惜一切代價,抓緊研制新藥、抓緊臨床試驗、抓緊上市。”
“重要的是解決老百姓用藥可及性”
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官網顯示,該藥品的上市為ALK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
“新的治療選擇”,意味著生命延續的可能。醫藥行業人士說,近年來,ALK陽性NSCLC治療藥物已經從第一代發展到第三代,“隨著ALK抑制劑不斷迭代升級,ALK陽性晚期NSCLC正在逐步‘慢病化’,多代藥物系統治療,能夠不斷提升患者生存時間。”
劉新泳說,隨著我國重大新藥創制科技專項的實施和醫藥行業仿制藥一致性評價、藥品集中采購、上市許可人制度等一系列新政的頒布,倒逼醫藥企業向創新型轉型,新藥研發逐漸成為我國企業主流方向,加速了新藥成果轉化。
但是,從歐美醫藥市場來看,仿制藥與創新藥市場占比符合二八定律,即仿制藥用量占全部藥品用量的80%,銷售收入只占20%,而創新藥只占用量的20%,收入卻占80%。目前,我國從臨床藥物用量和銷售收入上來講,還是仿制藥占大頭,是保障我國14億人口健康的基石。因此,將國外專利到期藥物,通過技術攻關,解決卡脖子問題,研制出質優廉價的仿制藥物,讓我國大眾用上好藥、吃得起好藥,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種集成創新。
以齊魯制藥首個國產非小細胞肺癌分子靶向藥物吉非替尼片為例,這個藥品歷時7年攻關,于2016年底完成國產化。國產吉非替尼片從研發到上市,使得進口產品不斷降價,從最高時每盒5000元降至最低時500元。
趙樹雍說,過去一款治療腫瘤的進口創新藥,動輒二三十萬元,現在有了國產替代藥,藥物價格大幅降低,并且通過集采進入醫保,患者的負擔就更小了。
“企業正在實現由‘仿創結合,以仿為主’到‘創仿結合,以創為主’,再到‘創仿并重’的轉變。”張明會說,“無論是仿制藥還是創新藥,重要的是解決老百姓用藥的可及性和可獲得性,讓老百姓用得上好藥、用得起好藥,滿足患者的需求。”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