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網
2023-08-06 13:34:08
原標題:德州歷史上的地震災害
來源:德州新聞網
原標題:德州歷史上的地震災害
來源:德州新聞網
地震是比較殘酷的自然災害之一,多發生在人們的不知不覺當中,所造成的后果自然也是極其嚴重。在科技不夠發達的古代,人們往往是聞震色變。
不管人們對地震是如何的恐懼,但它還是在歷史上一次次地發生過。通過梳理德州地域歷史文獻資料,可發現德州歷史上地震次數真的不少,也曾給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過不小的損失。
1502年濟南地震,德州受災嚴重
清乾隆《德州志·紀事》與民國《德縣志·輿地志·紀事》記載:“弘治十五年九月,地震壞城垣、民舍。”按公歷與陰歷推算,具體日期應是公元1502年10月17日。
由于此次地震的震中心在濟南,史稱“濟南地震”。因德州靠近濟南的原因,此次地震德州也成了重災區,據說平原縣城受害嚴重。史書記載,當時德州城內房屋大部分倒塌,西北城墻大段坍塌,城防受損,后由都御史張祉和知州主持修復原貌。甚至有人借機傳言,德州磚城創建時并不是靴子型,而是這次地震使得城墻倒塌,新修城墻時由于遇到流沙質地層,西北城墻不得不因地質改修為弧形,并且為了取水方便,便在倒塌城墻的豁口處修了一座簡易城門,這就是靴子城(觥形)和小西門的來歷。小西門的修建,一是方便了城里人們取水和進城,二是增加了對罪犯行刑的地方。
1668年,程先貞用詩記錄德州地震
清乾隆《德州志·紀事》與民國《德縣志·紀事》記載:“(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德州)地震?!?/p>
對此,德州人程先貞在自己的筆記里記載頗為詳細:康熙七年(1668年)夏六月十七日戌時(19-21時),德州地震,有聲如雷。一時房屋、樹木搖撼如擺,河池水皆簸蕩出,岸塌毀民居,壓死人畜甚多。
程先貞用詩歌描述了當時的情況:“太歲在戊申,月六日十七??崾罘綋]汗,于時應已戌。空際有奇聲,金戈兼咤叱。屋瓦歘動搖,不寒而戰栗。坤腹轉鳴雷,奔車相蕩軼。勢同風雨翻,巨浪掀舟出。通夜眾噪雜,不敢入宮室。變故甚非常,感嘆還唧唧。誰知海岱間,痛哭來音驲。乃云罹斯災,一震連八日。山峙多傾隤,地下縱橫裂。非無煙火村,甲第密如櫛。或作水一泓,或作土一壘。遙看大小東,半化為異物。秋禾被原野,伊誰觀艾铚。我始慶更生,吾鄉猶安宅。此事古未聞,焉知兇與吉。仰天喚奈何,人命如蟣虱。莫強杞國憂,所憂本情實。寄聲要路津,挽回用何術?”
德州史載地震災害達11次之多
德州有史記載的地震災害按時間排列如下:
1.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11月,恩縣發生5.5級地震。恩縣壞廬舍壓人甚多。
2.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10月17日,濟南府發生6.5級地震。德州壞城垣民舍。平原壞城垣民舍。
3.明天啟二年(1622年)4月17日,長清發生5.5級地震,波及臨邑、樂陵等縣,壞民舍無數。
4.清康熙七年(1668年)7月25日,郯城發生8.5級地震,波及德州。齊河房屋傾毀。陵縣城垣、文廟俱傾圮,房屋倒塌。德州塌毀民居,壓死人畜甚多。德平城池雉堞坍毀。平原壞城樓民居。武城房舍多圮。
5.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9月2日,河北三河發生8級地震,夏津官民房多圮。
6.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6月13日,渤海發生7.5級地震,禹城房屋有倒塌者。
7.1937年8月1日4時35分,菏澤發生7級地震,禹城房屋墻垣向東傾者居多,房屋倒塌數十間,倒墻壓死小孩2名。
8.1966年3月8日5時29分,河北隆堯發生6.8級地震,武城震感較強。夏津全縣倒塌房屋數間,懸掛物搖動,房屋落土。
9.1966年3月22日16時19分,河北寧晉發生7.2級地震,寧津、慶云、夏津、德州城區、臨邑、樂陵、平原等都有房屋坍塌或受損。
10.1969年7月18日,渤海發生7.4級地震,寧津地有裂縫。
11.1976年7月28日,唐山發生7.8級地震,德州地區大部縣、市受到損失,以樂陵、寧津、慶云三縣為最重,局部烈度7度,有冒水、噴砂次生災害,房屋損壞。唐山大地震后到九月中旬,山東北部水位普遍上漲。樂陵縣孔鎮公社、寧津縣尤集公社、商河縣殷巷公社等地,多處出現噴水冒砂。德州、聊城、淄博、惠民4個地市,先后有10余口水井自流。
總之,德州歷史上雖然多次發生地震,但均不是地震中心,境內地震均為外地地震波及所致,除弘治十五年(1502年)與康熙七年(1668年)兩次地震外,其余11次造成的危害均屬較輕。時至今日,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隨著黨和國家對地震減災建設的重視,地震對人們的威脅正變得越來越小。人們面對地震這個惡魔,既不要緊張,更不要信謠傳謠,只要在政府的組織下積極應對,即可把損失降到最低。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