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煙臺晚報
2023-08-11 11:29:08
原標題:革新車 煙臺造出的第一臺機動車
來源:煙臺晚報
原標題:革新車 煙臺造出的第一臺機動車
來源:煙臺晚報
朱玉成
在1969年之前,煙臺的貨物運輸基本上全靠馬車、人拉的大板車和人推的二把手推車。煙臺市內的貨物運輸專業單位是搬運社,屬于當時的交通局管轄。市內貨運的主力軍是搬運社的大板車,其勞動強度是常人難以承受的,拉大板車的個個都是身強力壯的彪形大漢。
1969年春天,煙臺市(今芝罘區)交通局召開大會,會上領導曾說了這么幾句話:你們都是老同志了,在舊社會你的爺爺拉了一輩子大板車,老了將車襻交給你們,難道你們還要將車襻交給你們的子孫嗎?這幾句大實話,也說明了從舊社會到新中國成立之初煙臺市交通運輸的狀況。
煙臺老市區三面環山,北面靠海,老搬運社的人都打怵三個口子:東口子,從煙臺一中到金溝寨一段約2公里的大上坡;南口子,又叫世回堯口子,從現今的大海陽立交橋到今張裕公司處,也有2公里的大坡;西口子,又叫通伸口子,也是2公里多的大坡。每人每車都要拉半噸多的貨物,都是一個人拉上去,真夠每位大漢喝一壺的。到了坡頂,都累得上氣不接下氣,如果哪天運氣好,遇到學生和解放軍的話,他們都會幫忙推一下車,那樣就會輕松多了。
為了把工人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煙臺的交通部門下決心改變落后的狀況,積極組織安排所屬企業機修廠負責設計,其他單位通力協作,終于在1969年底制作出了樣車。這是一種三輪貨車,以195柴油機為發動機,功率為12馬力,運用三角皮帶傳送動力,后兩輪為承重輪,單前輪為驅動輪和掌控方向輪,駕駛室是篷布做的。人們給它起了一個美麗動聽又時髦的名字叫“革新車”,可惜沒有叫響,它的外號卻很快在社會上叫響了——“擺拉甲子”。
這個車一面世,就得到了煙臺各界人士和廣大市民的熱情關注,這可是煙臺人第一次自己制造出來的機動貨運車輛,雖然模樣不俊,但是比大板車大有進步。1970年,煙臺制造的革新車已經大量裝備搬運社了,昔日拉大板車的人就地來了個華麗轉身,都成了機動車駕駛員。有很多女同志也成了煙臺市的第一批女駕駛員。
值得一提的是,這第一批女駕駛員都很優秀,她們每天不但要謹慎駕駛這種安全系數沒有那么高的車輛,到達目的地以后,還要參與繁重的裝卸工作。有時沒有裝卸工,為了搶時間多拉快跑,駕駛員經常自己卸下幾噸的沙石和其它建筑材料。另外值得贊揚的是,女駕駛員們開車時精神集中,遵守操作規程,不超速,不酒駕,發生事故極少。
這個革新車生逢其時,在它誕生時,恰逢煙臺工農業、建筑業、港口建設快速發展,它自然要擔負起運輸重任。它每天運輸任務都滿載,工作十幾個小時,每車拉沙拉石頭、水泥等建筑材料都在4噸以上,全市的糧食、煤炭等民生大宗物資全靠它來運輸,工廠急需的車床等大型設備的運輸也全是它來完成的。
1970年,煙臺某工廠在北京訂購了一臺先進的機床設備,急需運到煙臺投入生產,運輸成了難題。用鐵路運輸吧,需要等幾個月,用公路運輸吧,當時的煙臺還沒有載重汽車。無奈,工廠將運輸任務交給了搬運社。令所有人沒想到的是,搬運社接受了如此困難巨大的任務,第二天凌晨就出發,經過兩天起早拉夜,煙臺的革新車終于趕到北京,第三天裝上設備,在第五天便順利趕回煙臺,工廠領導及廣大職工都十分高興。從此,革新車一炮打響,至今煙臺街的老人說起來都贊不絕口。
當時在省內,西至濟南,南至青島,到各城市拉設備和原料物料,都是用革新車。因為沿途沒有加油站,車輛都是自己帶著汽油或柴油,在油箱一側放著一個大油桶,駕駛員身體完全暴露在外,冬天迎著刺骨寒風,夏天頂著烈日酷暑,跑長途不在話下。
革新車還有個特點是只有1、2、3擋,沒有倒擋,但是它能進入小胡同和死胡同。那時候煙臺的小胡同比比皆是,煙臺人戲稱為“夾死驢胡同”,以此來形容胡同之狹窄。革新車只要車頭能進去,雖沒有倒擋,它卻能順著原路退回來。它的特異功能就是,前方單輪能360度就地旋轉,卸完貨之后,司機下車,將前輪方向轉180度,就可以倒車了,真是奇觀!
上世紀70年代中后期,長春的解放牌汽車來了,北京的130輕型車來了,濟南的黃河牌汽車來了,武漢二汽的東風牌汽車也來煙臺了,“擺拉甲子”逐步退出了煙臺的運輸市場。但是,它在煙臺的發展中是當之無愧的有功之臣,當年的駕駛員如今也都是80多歲的老人了,他們為煙臺的交通事業貢獻了青春和力量。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