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山東網
2023-08-30 18:05:08
原標題:“通江達海好‘運’來”|山東聊城:一座會館和運河商業文明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原標題:“通江達海好‘運’來”|山東聊城:一座會館和運河商業文明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聊城山陜會館。甄彥杰攝
人民網聊城8月30日電 (顧玉雪)30日上午,由山東省委網信辦、山東省交通運輸廳主辦的“通江達海好‘運’來”網絡主題采訪活動走進山東省聊城市。
古老的京杭大運河,縱貫聊城腹地,并連接南北交通命脈,像一條急速運轉的水上高速公路,為這座城市帶來400余年的繁榮。
在山陜會館,清朝的飛檐斗拱,環抱著明朝的樹,陽光灑落在古老華美的額枋上,斑駁著幾百年的風雨滄桑——遙想當年,魯西大地商賈云集、運河上千帆競發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
位于東昌府區古運河西畔的山陜會館,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是山西、陜西的商人為“祀神明而聯桑梓”而集資興建,這座集神廟、商業辦事處、戲樓于一體的古建筑群,是歷史上聊城商業發達、經濟繁榮的縮影和見證。
會館按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筑的基本格局排列各組建筑,整組建筑由山門、過樓、戲樓、南北夾樓、鐘鼓二樓、南北看樓、南北碑亭、三殿及春秋閣等部分組成,大小房屋160余間。
山陜會館為聊城“八大會館”之首,也是其中唯一保存下來的會館。時至今日,從山陜會館的紋理中還能發現聊城的繁榮背影。
作為運河沿岸九大商埠之一,聊城被譽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會”,當年的運河鈔關是明清全國八大鈔關之首,每年征收船料稅銀800萬兩,占全國稅收的 1/4。
從某種意義上說,運河文化的內核就在于其開放性、商業性和融匯性。黃河與京杭大運河在此交匯互融,為這座千年古城帶來無限機遇。在黃河農耕文明和運河商業文明的影響下,聊城自古就有重農貴商的傳統,并遺惠至今。
大河奔流,生生不息。
近年來,聊城被納入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等重大戰略,資源要素廣泛匯集。如今,聊城正將“運河文化”作為激活城市發展的新引擎,探索“江北水城·運河古都”的發展新路徑。
這座沉寂百年的運河城市,正在奮力崛起、加速蝶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