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沂蒙晚報
2023-09-07 09:11:09
原標題:6人獲評9月份“臨沂好人”
來源:沂蒙晚報
原標題:6人獲評9月份“臨沂好人”
來源:沂蒙晚報
近日,由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等7家部門聯合組織的“臨沂好人”評選活動評選結果揭曉,朱存花、劉昊家、莫宗榮、蘇國泉、崔劍、劉乃香6人獲評2023年9月份“臨沂好人”。
助人為樂朱存花:
好鄰居義務照顧村鄰32年
1991年,沂南縣依汶鎮大梨峪村村民朱存花主動擔起了照顧智障村鄰高俊先的責任。32年來,她用無私的愛給了高俊先一個溫暖的家,用超越親情的大愛演繹著沂蒙人的淳樸善良。
高俊先與朱存花同齡,其父親在他8歲時因病過世,母親在他22歲時因故離世。本就患有先天智力殘疾的高俊先,在其父母過世后過著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的生活。1991年的一天,高俊先的腳被燙傷,傷口惡化出膿,天天疼得嗷嗷叫。善良的朱存花看到后,湊了1000元錢,把高俊先送進醫院進行相關治療,并盡心盡力照顧他直到其康復出院。此后,朱存花便把高俊先接到家里進行照顧。
春暖秋寒,風來雨去。32年來,朱存花用無私的愛,填補了血緣的鴻溝,她助人為樂的精神也在全村形成了一種感召力,如今在大梨峪村里,“友愛、互助、團結、和睦”已蔚然成風。
見義勇為劉昊家:
六旬老人深水中砸窗救人
今年5月21日清晨,天剛蒙蒙亮,蘭山區棗園鎮義和屯村村民劉昊家如往常一樣早早地就開始清掃自家牛棚的衛生。突然,一聲巨響打破了鄉村清晨的寂靜,一輛電動三輪車沖進4米深的汪塘,砸起一大片水花,不過七八秒,池水就沒過了車頂。車里坐著72歲的王升明,他和劉昊家同村,因為沒剎住車,連人帶車栽進水里。
劉昊家看到后,二話不說,扔下手中的工具,飛身奔向汪塘,連衣服都顧不上脫,“撲通”一聲縱身躍入水中。初夏清晨,水還很涼,60多歲的劉昊家入水后,身體直打激靈,但他顧不上這么多,深吸一口氣,直接潛入水中。一陣摸索后,他終于找到三輪車的位置,可水壓太大,根本打不開車門。劉昊家試圖踹碎前擋風玻璃,但連跺幾下都沒能成功。此時,三輪車漸漸往下沉去,“再不把他救上來,他可能就沒命了。”劉昊家心急如焚,他多次折回岸邊,終于找到一塊重達40斤的石頭,靠著記憶和身體的觸感尋找車窗的位置,毫不猶豫地抱著石頭撞了上去,將前擋風玻璃捅出了一個窟窿。劉昊家拋下石頭,繼續用腳踹,終于將玻璃踢碎,把已經昏迷的王升明拉出了水面。上岸后,劉昊家顧不得身體多處劃傷,連忙對王升明做起了心肺復蘇,將其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
誠實守信莫宗榮:
從“守藝”到“守信”
歷經32年的艱難探索,山東宗榮手工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莫宗榮以“誠信”二字打底,將公司發展為全市最大的絨繡基地。
“以誠待人、以信為本,只有這樣,事業才會越做越好。”莫宗榮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2018年,莫宗榮為村里的創業青年做貸款擔保,他們創業失敗后,沒有償還能力。莫宗榮得知后,第一時間盡到擔保人的義務,為他們還上本金及利息總計60余萬元。2022年,一批50萬元的國外訂單做好后,客戶卻因交通事故去世,無法支付訂單費用。面對積壓的貨物,厚道的莫宗榮沒有走正常程序起訴,而是將貨物存到倉庫,自己墊付了工人加工費。
“絨繡不需要重體力,農村中很多老人、殘疾人都能以此為生。”多年來,莫宗榮堅持免費傳授絨繡手藝。她多次舉辦殘疾人絨繡技能培訓,為殘疾人免費發放絨繡工具,并提高20%加工費,與他們簽訂產品回收合同。
敬業奉獻蘇國泉:
用雙拐撐起教師夢
從單拐到雙拐,從黑發到銀發,39年來,臨沂啟陽小學殘疾教師蘇國泉育人不倦、初心不改,用無悔的青春,書寫著無私奉獻的人生篇章。
患有先天性小兒麻痹的蘇國泉從小就立志要成為一名教師。1984年,身殘志堅的他懷著對教師這一光輝職業的向往,加入了教師隊伍。自此,油印試卷、批改作業、輔導學生,他用真誠的心贏得了同事和學生的肯定。
“人需要有夢想,除了拐杖,我跟其他人沒什么不一樣。”2017年,年近五旬的蘇國泉意外骨折,考慮到他的身體情況,學校安排他做圖書管理員。但看到學校師資力量不足,蘇國泉請求繼續承擔畢業班的教學任務。后來,為了方便他上課,學校有意要將他所教的班級調整到低樓層,被他婉言謝絕。就這樣,蘇國泉每天堅持拄著雙拐一步一步爬上4樓為孩子們上課。面對汗水和辛苦,他無怨無悔,因為當一名教師是他的初心,他用行動踐行著美好的教育情懷。
一支粉筆,兩根拐杖,三尺講臺,四季耕耘。39年的教學生涯,蘇國泉始終以師德為本,愛生如子,辛勤耕耘,默默奉獻。
敬業奉獻崔劍:
用心用情守護萬家燈火
工作25年來,國網臨沭縣供電公司運檢部副主任崔劍潛心學習、刻苦鉆研,從“電力小白”淬煉成為“技術大拿”,用凡人之軀守護絲絲“銀線”,連續4年12次入藏,將電力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2010年,國家開展“農村電網改造升級”惠民工程,崔劍被調到電網建設班任班長,承擔著全縣境內的配電網建設。他自己編制PPT課件,并按照1:10的比例,純手工制作了“配電臺區安裝模型”教具,逐個班組講解安裝工藝。在他的帶動下,電網滿足了“小容量、密布點、短半徑、絕緣化”的供電要求,為提高農村用電質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憑著對配網工程的過硬技術和鉆研韌勁,從2017年到2020年,崔劍先后12次到西藏日喀則開展幫扶工作。洞朗地區供電點位全部處于地理環境復雜的懸崖陡壁邊,施工難度極大。白天,他吃著夾生飯,跋山涉水看路徑;晚上,他自搭帳篷露宿在深山,點著蠟燭繪圖紙。大型施工器械不能用,他與同事只能靠人力一點一點地把設備挪上去,用絞磨機往峭壁拖電桿,用自卸吊車組立電桿,在高原反應實在堅持不住的情況下,他才停下來吸氧。在大雪封山之前,他們用63天,在隱蔽位置鋪設了8.26公里電纜線路,12個前沿陣地用上了大網電。
孝老愛親劉乃香:
暖心照顧聾啞智障小叔子38年
38年來,沂南縣張莊鎮府旺莊村村民劉乃香用自己柔弱的雙肩,為聾啞智障小叔子張洪龍撐起了一片天,以平凡淳樸的實際行動謳歌了“孝老愛親躬于行”的孝悌大義,踐行了長嫂如母、敢于擔當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成為十里八村孝老愛親的好榜樣。
劉乃香是村里的第一個高中生,這在十里八鄉遠近聞名。1985年,23歲的劉乃香與張洪杰結婚。這時,公公已71歲高齡,婆婆也已經62歲。老兩口僅僅能照顧自己,無力照顧聾啞智障的小兒子張洪龍。
婚后,劉乃香的公婆相繼患病,公公身體更是每況愈下。面對高齡體弱的公婆和相繼出生的兒女,丈夫張洪杰為緩解家庭壓力外出務工,家庭的重擔就全落到了劉乃香一個人的肩上。每天,劉乃香都要從自己家里來到公婆家中,打掃衛生、做飯,里里外外地收拾。伺候完公婆,劉乃香又耐心地勸小叔子吃飯,再脫下小叔子的臟衣服去洗。好多次,張洪龍控制不住自己拉尿在褲子里,又抹得渾身上下到處都是,劉乃香總是耐心地給他洗澡、換洗衣服,從來沒有打罵。
日復一日、春去秋來。38年來,劉乃香任勞任怨地照顧小叔子的衣食起居,給了他溫暖而又不失尊嚴的生活。
□臨報融媒記者褚菲菲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