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晚報
2023-09-15 08:38:09
原標題:青島餛飩“養成記”
來源:青島晚報
原標題:青島餛飩“養成記”
來源:青島晚報
自從“野餛飩”成為青島美食里的一個專用名詞后,曾經家喻戶曉的青島餛飩,又成為生活里值得關注的美食。在城市歷史相對較為短暫的青島,“青島餛飩”曾經屬于青島著名小吃里的一種,如今青島各種專營餛飩的快餐店依然星羅棋布。一起看看青島餛飩近年來的發展簡史吧。
1
青島餛飩溯源:
曾經入選青島特色小吃
餃子不是青島的特色,但是海鮮餃子卻是青島特產。同樣,餛飩在全中國哪里都有,唯獨融入了海鮮元素的“青島餛飩”,才和青島其他特色美食一樣,成為青島美食里的獨特風景。
據了解,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青島市有關部門組織了青島特色小吃的評選,“青島餛飩”成為青島特色小吃之一。在當年的青島美食圈兒里,青島有一家叫“餛飩大王”的餛飩在當時赫赫有名,“餛飩大王”的店鋪開遍了當時的市南、市北、臺東、四方、滄口等區域。后來“餛飩大王”因各種原因逐漸退出市場,取而代之的是小倩倩餛飩、吉云雞湯餛飩和順天餛飩、連記餛飩等等。
當年的“青島餛飩”為什么火爆?一是價格便宜,二是上餐速度快。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劈柴院里的青島餛飩只要兩毛錢一碗,有菜有肉、有湯有面,小孩子要一碗餛飩就能吃飽。另外,餛飩現包現下,因為餛飩皮薄餡小,熟得速度快,上餐的速度當然也較快。
2
喝青島餛飩:
早晨趕大早才能喝到大骨湯
以往“青島餛飩”現場制作的程序大體如此——
廚師先將現包的餛飩扔到鍋里煮著,同時將煮好的骨頭湯舀到碗里,而碗里事先已經放好了紫菜、蝦皮、蛋皮、咸菜末、香菜末和醬油等調料。
此時廚師再看鍋里的餛飩已經在波浪里翻滾,稍淋上一些涼水后,等再次看到鍋里的水翻花時,就意味著餛飩煮好了。廚師然后依次將煮好的餛飩舀入碗內,再滴入幾滴香油,香味撲面而來。
餛飩好吃,其中一個關鍵步驟是加入了骨頭湯。以往的骨頭湯是用雞骨和豬骨煮制而成的。食客們都知道,餛飩店頭幾鍋骨頭湯數量是有限的,所以大家早晨去吃餛飩時,一定要趕早才能喝到濃湯。如果去得晚了,講究一點的商家賣完湯就打烊了;不講究的商家,就再加上水煮,口味已然大變。
3
青島餛飩做法:蝦皮紫菜香油一個不能少
既然是餛飩,“青島餛飩”的做法當然和全國各地的餛飩做法有相同之處。比如在面皮里要放入少量的食用堿,然后搟成又薄又光滑的皮兒,切成大小合適的方片皮等等。
“青島餛飩”獨特之處在于它的餛飩餡兒。“青島餛飩”一般是五花肉加蔥加調料,然后加入最重要的提味品——海米或蝦仁。這兩種海鮮生成鮮味,是“青島餛飩”最大的特色之一。
關于餛飩的配料和調料,青島各家餛飩店目前還沒有統一的規范,因此各家“版本”各不相同。但是綜合起來后發現,大家都有如下配料:蝦皮、雞絲、雞蛋絲、紫菜、榨菜或芥菜末兒等。配料有醬油、鹽、香油等。還有的加味精、香菜、胡椒粉、蔥花等等。
4
“野餛飩”:青島夜間二次消費的產物
其實就是個餛飩,一般青島人并不把它太當回事兒。然而時勢比人強,隨著青島夜生活的涌動,這“青島餛飩”前些年又突然火爆起來,而且被冠以“野餛飩”的稱號。
為什么叫“野餛飩”?新生一個能夠被大家接受的詞匯,它必定擁有較為廣泛的群眾基礎。這“野”字里既體現了它不是正餐,而是夜間出現在馬路街邊的餛飩,同時又說明它的做法和吃法都不再像正規飯店餐館里那樣中規中矩,而是制作者隨意適性,消費者適性而為。
從十多年前開始,在青島繁華市區里,每當晚上八時左右,馬路邊或者路口便會出現那種用小車推著的餛飩攤開始工作。簡單的幾個馬扎子和幾張簡易小桌子旁邊,迅速聚集起一堆人,一起喝餛飩外加幾瓶啤酒幾串烤肉,這就是“青島野餛飩”的經營場面。
5
老謝野餛飩:從路邊攤兒開始做起的美食傳奇
青島野餛飩的代表無疑是“老謝野餛飩”。“老謝野餛飩”的經營者老謝來自安徽,他起家于老市北區的延安路“三百惠”商廈的橋底下。這也是十多年前甚至更早的事了。后來“老謝野餛飩”搬到了延安路十五大街馬路對面上下兩層的門頭房里。這處“老謝野餛飩”火爆了好多年,見證了一批人的成長。
自從“老謝野餛飩”聲名鵲起后,島城叫“老謝野餛飩”名號的野餛飩店迅速在市區各地鋪開。據了解,這些店的經營者都是老謝來自安徽省安慶市的同鄉。老謝為人很豪爽,他曾經說,只要是他們安徽老鄉,“老謝野餛飩”這個名號都可以用,但是要保證食材的質量。另外,青島除了“老謝野餛飩”之外,其他野餛飩攤點的經營者,八成以上來自老謝的老家——基本都是親戚帶親戚來到青島的。
從“老謝野餛飩”被青島市民認可來看,青島并非拒絕外來文化。其實,青島這座城市本來就是由四面八方的人流匯聚而成。祝愿“老謝野餛飩”等外來的美食經營者,給青島美食注入更多活力。文/許秉智
■相關鏈接
面對雜亂的信息,你可別“混沌”
“餛飩”這兩個字不見經傳,東漢以后被收錄在《廣雅》等詞典里。北朝顏之推解釋說:“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這說明此時的餛飩,和如今的餃子是混在一起的。從唐朝之后,餛飩和餃子才正式“分家”。
餃子的“餃”字,從食從交,當然是個形聲字,但是卻聲中有義。餃子是面皮交合在一起,因此稱為餃子。那么餛飩又如何解釋呢?其實餛飩音義都來自“混沌”,混沌本來指天地未開之前混而為一的狀態,喝餛飩當然就是要打破“餛飩”,讓生活和思想明明白白。
如今信息傳播日益發達,各種信息可謂良莠不齊。在一些信息的制造和傳播者中,有說一套做一套的,有揣著明白裝糊涂的,也有根本自己就是個糊涂蛋,還強要說給別人聽的,可謂形形色色不一而足。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接受者,有跟著瞎起哄的,有被引入陷阱后還自鳴得意的,還有人家偷驢他跟著拔橛子的,腦子里簡直一片“混沌”。
“青島餛飩”是一道青島特色美食,不妨多喝喝。不過在喝餛飩的時候,還要多清理一下自己的腦子,別讓這些有害信息把腦子攪得混沌不清。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