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報新聞
2023-09-20 16:06:09
原標題:青島環境工程設計院黃青:聚焦河湖生態修復技術,推動生態建設高質量發展
來源:海報新聞
原標題:青島環境工程設計院黃青:聚焦河湖生態修復技術,推動生態建設高質量發展
來源:海報新聞
編者按:
新征程,新作為。為更好地宣傳展示我省建筑工程大師風采風貌,弘揚工匠精神,激發奮進力量,大眾網·海報新聞推出系列專題,聚焦住房城鄉建設系統從業人員奮發新征程的精神風貌,講好新時代建設者故事,打響“齊魯建造”品牌。
海報新聞記者 李萍 濟南報道
山東省建筑工程大師黃青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園林、市政及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方向的設計,現任青島環境工程設計院院長,通過長期的探索總結出一整套將水利、市政、園林、環境工程等多專業復合的治理體系;在水環境生態治理中建立了內源控制、外源阻斷,在水里建立以水生植物、動物、菌劑“三位一體”的穩定的生態鏈;在流域生態環境治理與后期的管理中打造的河湖五水共治的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一體化平臺。
她主導制定行業標準《大樹栽植導則》《中國園林植物區劃》,與多所科研院校深度交流合作,與中科院海岸帶研究所共同攻克海泥灘鹽生植被修復難題。由其承接的寧夏星海湖濕地修復工程,將水面面積縮小46%,平均每年節約黃河水2000萬立方米,高標準完成該生態環境整改工程。
在生態綜合治理方面,黃青大膽嘗試,解決關鍵性技術、攻克疑難問題,以超磁透析技術在“青島南辛安河景觀水質凈化工程”的應用,成功獲得第一屆“環能德美杯”水利新技術應用設計大賽一等獎。
與清華大學共同研發并積極推廣科研成果納米絮凝劑,在青州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中應用,雨季使高柳污水處理廠處理量提高了2.7倍,且出水水質穩定達標,此項科研成果由濰坊市環保局在17個地區的污水廠推廣。
她帶領團隊自主研發的微生物孵化器應用于南陽河、彌河等5條重點河道,擴培河道中的有益菌種并投加高濃度有益的微生物菌種,同時搭配植物、動物,使5條河道監控斷面兩個月內就實現穩定達標,順利通過中央環保督察組檢查。
黃青所獲發明專利《一種恢復干枯河流的方法》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填補國內外空白,成果應用于丁家河治理項目,榮獲泰山杯,山東省勘察設計一等獎;該專利還獲中國節能環保專利獎三等獎,水利部在全國干枯河道治理中推廣該項專利。
在完成工程項目的同時,黃青積極開展經驗總結和理論研究工作,先后獨立或合作發表了8篇論文、參編3部著作。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唐島灣南岸景觀設計
唐島灣南岸公園為國家級濕地公園,2013年榮獲中國建筑工程“魯班獎”、2017年榮獲“山東最美濕地”稱號。整個公園在規劃設計上突出“海灣金岸”主題,依托唐島灣南岸最具價值的“自然灘涂”及“濕地景觀”,通過軟地基處理、排鹽堿生態措施,借助生態、景觀手法將海泥灘變為綠意盎然的城市“綠肺”,融合國家旅游度假區與國家濕地公園雙重功能,同時承載了區域郊野公園和綜合公園的屬性,為海岸線改造提升樹立了標桿,于2014年被定為青島世園會分會場。
李滄區河道整治工程-樓山(后)河(重慶路-入海口)綜合整治工程設計
青島樓山(后)河(重慶路—入海口)段為生態環境部、住建部、財政部三部委聯合督查的黑臭水體之一。項目以“水安全”為工程基礎,以“水環境”為治理主體,將“水生態”定為最終目標,采用“外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營造”的治理技術,通過沿線截污解決河道直排問題,采用生態綜合治理技術解決河道污染問題,構建樓山(后)河生態基底,完善配套設施,打造水清、岸綠、景美、人游的可持續更新的生態河道。
青島藍色海灣整治工程
該項目位于鳳凰島沿海一線,鳳凰島旅游度假區是青島市總體規劃六大旅游板塊之一,是青島海濱風景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山東省最具開發價值和潛力的旅游度假區。藍灣工程在保護和提升現有的生態格局前提上,提出回歸“慢行城市”,遠離城市喧囂,回歸綠色海岸的規劃設計理念,規劃建設一體化的綠道慢行體系、特色化的分區游覽體驗以及綜合化的功能服務設施,加強金沙灘、銀沙灘、唐島灣、濱海公園等的景觀形象及格局,使海岸帶沿線風景帶形成統一的生態景觀格局,激活并帶動城市藍色經濟和旅游度假業態發展,增值沿岸土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