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濰坊晚報
2023-12-01 11:41:12
原標題:海綿城市怎么建如何管?濰坊有了法治保障
來源:濰坊晚報
原標題:海綿城市怎么建如何管?濰坊有了法治保障
來源:濰坊晚報
12月1日,《濰坊市海綿城市建設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走在全省前列。2021年6月,我市入選國家首批海綿城市示范城市,按照“蓄滲優先、存量增效、智慧聯調、水潤鳶都”的總體思路,全力打造北方缺水地區雨源型河流平原城市海綿城市建設典范,海綿城市建設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和顯著成效,《條例》的實施是我市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中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件。那《條例》具體有哪些內容,對于我市下一步的海綿城市建設和管理具有哪些重要意義?11月30日,記者請濰坊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有關負責人進行分析解讀。
□文/圖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趙春暉
《條例》分為五章,共三十條
2021年6月,我市入選國家首批海綿城市示范城市,示范期三年。截至目前,我市謀劃建設海綿城市示范項目303個,海綿城市建設投資44.89億元,達標建成區面積達到128平方公里,海綿城市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和顯著成效。
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海綿城市長效機制建設是海綿城市建設工作順利實施的重要保障。在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三年示范期后,我市如果想把海綿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的成功經驗固化下來,使海綿城市建設成為城市常態化建設中的一環,就需要從法律層面約束各方建設海綿城市主體責任,牢牢守住安全底線,推動海綿城市建設持續健康發展,因此就有了《條例》的出臺。
據了解,《條例》分為總則、規劃建設、運行維護、監督管理、附則五章,共三十條。其中,明確了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政府主體責任及相關部門職責,規范了海綿城市從規劃、設計到建設的全過程管理程序,明確了運行維護責任主體及維護要求,強化了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相關監督管理措施,為我市海綿城市建設提供堅強有力的法律保障,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解決海綿城市設施重建輕管的問題
長期以來,海綿城市設施重建設輕管理的問題一直比較突出,一些海綿城市設施建成之初作用非常顯著,但后期由于疏于管理和維護,逐步喪失了其原有的功能,影響了使用效果。為進一步加強海綿城市設施的后續管護和管理,保障其正常運行,《條例》專門作出了相應規定。
《條例》規定,政府投資建設的海綿城市設施和監測設施,由相關職能部門運行和維護,或者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選擇專業運行和維護管理單位;通過特許經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模式建設的海綿城市設施和監測設施,由合同約定的責任主體運行和維護;社會投資建設的海綿城市設施由其所有權人或者委托的單位運行和維護;如運行和維護管理單位不明確的,按照誰使用、誰維護的原則確定。
《條例》還對如何確保設施正常運行作出明確規定。要求對重要海綿城市設施和監測設施進行標識、登記;對海綿城市設施和監測設施要進行巡查、養護和維修;對海綿城市設施和監測設施功能進行檢測、評估和恢復;對運行和維護人員開展教育和培訓,制定應急處理預案和措施。同時,鼓勵運行和維護管理單位利用數字化、智慧化手段加強對海綿城市設施和監測設施的運行和維護。
《條例》中還明確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挖掘、拆除、改動、占用或者損壞海綿城市設施和監測設施。確需挖掘、拆除、改動、占用海綿城市設施和監測設施的,應當依法履行相關手續,并承擔包括恢復、改建和采取臨時措施在內的全部費用。
建立“泛海綿”管控體系,形成長效管控機制
根據《條例》規定,我市城市新建區域應當按照海綿城市專項規劃和建設要求,進行連片建設和全過程管控。新建區域內的建筑與小區、工業園區與企業廠區、道路與廣場、停車場、公園綠地、水系保護與修復、地下管網、再生水利用設施和調蓄設施等工程建設,應當按照海綿城市建設要求施工,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不低于新建區域開發建設前。
城市已建區域在開展城市更新、道路改擴建、水環境綜合治理以及工業園區、企業廠區、老舊小區改造等工作時,應當遵循因地制宜、施工簡便、經濟實用的原則,進行海綿城市建設改造,緩解城市內澇,削減雨水徑流污染,提高雨水收集和利用水平。
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他們將根據《條例》相關要求,會同有關部門立足于現有城建工作機制,基于城市雨洪承載能力,建立“泛海綿”管控體系,形成有效指導實踐的海綿城市長效管控機制,實現“讓水有出路、讓人有去處,城市有韌性”。
同時,還將有序開展“河、湖、坑、塘”等不同類型水體的開發與保護機制研究;對示范區范圍內土質指標進行分析;結合城區地形圖、航拍影像圖、高精度衛星影像圖以及現有成果資料,開展中心城區滲透能力和滲透面積普查分析;采用內、外業相結合的調研方式統計濰坊城區典型流域下沉廣場公園、公共應急空間等雨洪應急調蓄空間的規模和分布。基于上述研究,創新提出“海綿設施當量面積占比”等便于規劃層面理解和操作的指標,將其融入現有城建工作流程,并在法定規劃編制和圖審工作中進行明確,同時研發相關計算軟件,保障指標管控的準確性和提升工作效率。從規劃、土地出讓、技術審查各環節落實海綿城市要求,形成長效管控機制,實現濰坊市海綿城市建設工作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目標
據了解,我市入選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示范城市后,聚焦理念創新,牢牢抓住海綿城市示范建設的重大機遇,創新“五一五得”濰坊路徑,全力打造北方缺水地區雨源型河流平原城市海綿城市建設典范,取得非常顯著的成效。
針對我市長期面臨的積水內澇、徑流污染、水資源短缺等城市病,我市共計開展排水防澇建設項目65項,包括積水點整治、集中蓄滲區構建等,建設33萬平方米的生物滯留設施及生態涵養濕地工程,減少雨水徑流污染物直接排放入河,有力保護河道水環境質量。
我市海綿城市建設以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解決人民群眾關注的切身問題,將海綿城市改造與社區環境提升相結合、改善水系及周邊環境、消除黑臭水體、消除積水點、控制雨水徑流污染。完成中心城區老舊小區海綿化改造54項、社區周邊口袋公園建設15項、河道提升改造6項、排口綜合整治工程10項,有效提升城市人居環境,實現了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
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市還堅持開展基于海綿城市建設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和技術創新。創新海綿城市建設“項目星級評價體系”,建立了基于建筑小區、公園綠地、河道水系等6大類項目,控制項、評分項、加分項等3個層次,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等27項評分標準的星級評價體系;研發了一批適用于當地的新型蓄滲技術,如針對老舊小區改造空間不足問題,應用新型蓄滲停車位、景觀型雨水花箱、種植蓄滲型生態纖維模塊、低成本縫隙透水磚等技術;針對河道排口岸線綠地空間不足的河道排口,應用滲濾型雨水塘等技術,在全國形成了濰坊示范建設新實踐。
接下來,我市將以《條例》出臺為契機,不斷構建和完善水資源節約利用、雨水污染物排放、生態保護與修復、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評價等手段,厚植生態環境優勢,持續推進生態修復,優化水環境治理體系,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建設目標,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