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日報
2023-12-11 08:20:12
原標題:“強龍頭”:青島向新求變,向綠篤行
來源:青島日報
原標題:“強龍頭”:青島向新求變,向綠篤行
來源:青島日報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光
鰲山灣畔,中電建青島即墨海上光伏發電項目正在加緊推進,建成后年可提供約19.2億千瓦時發電量,年可節約標準煤55萬噸。除了供能結構的優化,項目還將探索更多新能源應用場景。11月30日,中電建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分公司與青島氫能產業鏈龍頭企業海卓科技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打造以氫能為介質的綜合能源利用模式。
11月24日,山東省首臺F級重型燃機——華電青島天然氣熱電聯產工程5號機組首次點火一次成功。4天后,國內涉海距離最長的青島市膠州灣海底天然氣管線通氣運行,保障了熱電聯產項目的天然氣輸送,為青島東岸主城區實現無煤化供熱提供“十足底氣”,助推城市能源結構轉型。
一場全方位滲透到城市發展肌理的綠色低碳變革,正在青島這片開放創新的熱土上加速演進。
2022年,“雙碳”戰略提出后的全國首個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戰略布局落子齊魯大地——山東被賦予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重大使命。青島再度被寄予厚望,擔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強龍頭”。
開局之年,青島進一步明確自身的使命、擔當與站位,著力提升中心城市能級,加快打造現代產業先行城市、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宜居宜業宜游高品質灣區城市、現代化治理樣板城市,在“向新”“向綠”的加速布局中搶抓未來發展先機。
前三季度,青島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769.1億元、同比增長6%,增速高于全國0.8個百分點,總量占全省的比重持續提升,經濟大市的作用更加凸顯。
向新求變,向綠篤行。在青島,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藍圖,正在持續細化為施工圖,加速轉化為實景圖。
向新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突飛猛進,這座城市對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構建進行了新的“全面審視”,聚焦24條重點產業鏈,在優勢產業、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融合創新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更多元的新型研發平臺來了。
在西海岸新區古鎮口核心區,僅用了半年多時間,“仲華”熱物理試驗裝置總控與數據中心主體結構封頂。這是全國首個獲得國家批復、首個啟動建設的“十四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將有效支撐現有吸氣式發動機設計體系的完善和未來新原理吸氣式發動機設計體系的建立。
在這座城市最引以為傲的海洋科創領域,全國唯一的“海洋十年”國際合作中心正式揭牌,亞洲唯一的聯合國“海洋十年”海洋與氣候協作中心正式啟用,海洋人工智能公共算力開放創新平臺獲科技部批準,中船船舶設計中心(民船中心)總部正式遷駐……一批貼近產業端的平臺和機構的陸續融入,為海洋產業加速騰飛提供了新機會。
更完備的產業創新生態來了。
一組描摹城市創新生態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青島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85%,同比提高15個百分點。高新技術企業達到668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超9000家,數量位居全省首位。在為“智轉數改”賦能的全國“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中,卡奧斯連續5年居榜首,檸檬豆新晉入列;青島創新培育的重點產業數字化轉型賦能中心和場景應用實驗室累計分別達到20家、82家。前三季度,全市“四新”經濟增加值增長9.3%,占比穩步提升;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達59%,較上年同期提升2個百分點;全市現代服務業增加值3500億元,同比增長6.8%。
青島深化推廣的“云端研發”模式正在提升著城市的創新節奏:70%以上研發行為由產學研合作促成、80%以上創新需求一周內得到響應、供需對接時間成本節省90%以上。
更具影響力的產業龍頭來了。
春來冬往,世界500強藥企阿斯利康持續“加碼”青島的故事一直為人所樂道。先是在3月,青島高新區與阿斯利康正式簽署投資合作協議新建吸入氣霧劑生產供應基地,項目總投資額約4.5億美元。時隔不到半年,阿斯利康再次宣布追加投資2.5億美元以增加產能。11月的進博會青島推介會上,阿斯利康又正式簽約二期項目,總投資達到7億美元,推動青島融入其全球供應鏈。
今年以來,青島開啟全球招商計劃,組織赴境內外城市舉辦30余場經貿交流活動,新簽約總投資5億元以上項目141個、50億元以上項目36個;新引進全國500強項目28個、制造業利用外資首次突破10億元;各類總部企業數量達到487家。
阿斯利康落地的青島市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產業園,是青島突破發展新興產業布局的創新載體之一。在過去的一年間,像這樣的新興產業專業園區,青島已經累計過會和掛牌8個。
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發展,讓這些“新產業”的“新載體”紛紛跑出了讓各自行業驚艷的項目落地加速度——
11月17日,在位于嶗山區的青島市虛擬現實產業園內,綜合配套區核心支撐項目虛擬現實創享中心僅用了不到半年時間實現鋼結構封頂;青島虛擬現實整機和光學模組項目已于年內正式交付,從開工到量產僅用時13個月。11月15日,位于西海岸新區的青島市新型顯示產業園內重點項目芯屏產業園項目一期正式啟用,建設僅用時6個月。截至10月底,8個專業園區在建項目總數達56個,計劃總投資超過1500億元。
這些面貌一新的產業空間,既是對新興產業和新質生產力的召喚,也是對低效用地和舊的動能的騰挪和替代。
京東方移動顯示項目41條線通過認證,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顯示模組單體工廠;首架“中國造”萬豐鉆石DA50飛機下線并成功試飛,實現量產;大朋VR、云天暢想總部陸續落地;人工智能等4個集群、中科曙光等6家企業分別入選省“雁陣形”集群、集群領軍企業,新增數量居全省第一……創新和優勢元素集聚的新載體帶給這座城市產業的改變,才剛剛開始。
向 綠
青島即發集團首條年產1000噸無水染色產業化生產線正式運營,整個過程不需一滴水;賽輪集團在實施車間屋頂分布式光伏項目逐年提高光伏發電占比的同時,又依托“橡鏈云”平臺計算部署綠色供應鏈;智能化生產指揮調度平臺讓海灣化學所有化工裝置自控率均達100%,持續獲評行業能效“領跑者”、水效“領跑者”。
有“數”有“綠”,這是當前青島產業發展的基本新范式。面對綠色低碳這一重大全球治理議題,青島企業深知,加強碳足跡的全流程管控,是未來企業產品暢行全球的基本門檻,也是產業向上發展的內生動力。
企業的“向綠”創新推動著青島形成著一份不斷刷新的綠色制造“成績單”:累計建成省級以上綠色工廠57家、培育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揭榜單位7家、服務型制造示范24家、國家級綠色制造名單44家,數量均居全省首位;全市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僅為全國的37.4%,居全省首位。
向綠篤行,綠色低碳已經深入這座城市的生產生活方式的各個領域中。
住得更“綠”,青島深化全國首個綠色城市建設發展試點,截至11月底,新增綠色建筑面積2296萬平方米,城鎮新建民用建筑中綠色建筑占比達到100%。行得更“綠”,青島清潔運輸占比持續提升,運營公交車中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占比達95%,新增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1.9萬個。生態更“綠”,青島首次入選全國城市生態環境保護營商競爭力前十名。
青島也迎來了能源消費結構優化的進一步突破——2023年,青島煤炭消費占比不足30%;新能源發電總裝機占比首次近半,總量首次超過煤電裝機;全市能耗強度下降超額完成省下達的目標任務。
這背后,是對城市發展方式的“全面審視”。青島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市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在全省率先出臺《青島市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率先出臺市級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重點項目管理辦法,組建重點項目庫,對725個項目實施入庫管理,印發碳達峰工作方案、綠色低碳財政政策措施等50余項配套文件,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政策體系的“四梁八柱”已基本構建。
在這一全面向“綠”的頂層設計下,青島在多個領域的降碳擴綠探索實現了創新突破——國家首批廢舊物資循環利用試點加快建設;在全省率先實施市場主體間用能權交易,為重點項目解決能耗指標90余萬噸,帶動投資超400億元;青島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揭牌成立,全年交易發生額預計將達1000億元;出臺碳金融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推動23個項目納入省碳金融重點項目庫,為項目爭取政策性貨幣工具支持15.1億元。
12月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官網公布首批碳達峰試點城市和園區,青島作為25個試點城市之一入選。這既是這座城市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新利好,更是新使命。
向未來
無論是“向新”推動產業版圖和格局重構,還是“向綠”推動生產和生活方式轉型,這一切都不僅作用于當下,更指向長遠未來——兼顧當下與未來,前瞻的戰略考量,這是“強龍頭”的應有格局。
在青島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構建中,“未來”一詞明確被強調。青島超前布局“未來產業”,提出搶占發展制高點,在基因與細胞、未來網絡、類腦智能、量子信息、深海開發、空天技術、海洋物聯網等領域涌現一批具有影響力的創新企業,成為全國重要的創新發展策源地和未來產業增長極。
事實上,不只是產業,這座城市的空間布局、發展方式,也需要以更具“未來感”的長遠視角推進。
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建設,本身就是一場立足未來的長期主義戰略。擔當先行區“強龍頭”,青島定義未來城市目標的“六個城市”中,“現代”和“國際”是兩個高頻詞。這是基于對高質量發展底層邏輯的體悟,也是對青島開放身位的體認。
今天的世界正在加速重構創新版圖和產業體系,形成一張以中心城市為節點的全球資源配置網絡。作為中國沿海重要中心城市,青島是對內對外開放兩個扇面的關鍵樞紐之一,也必然要以前瞻性的功能布局,探索形成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在開放能級提升上,青島正在從“建平臺”邁向“強功能”。上合示范區累計推出82項制度創新案例,對上合組織國家進出口同比增長34.7%,高于全省22.4個百分點。青島自貿片區累計形成285項新成果,其中1項獲國務院全國復制推廣,11項獲國家部委在全國復制推廣,52項在全省復制推廣;啟運港退稅政策實施,首單易貨貿易完成出口通關,國際商事爭議解決中心落地。
在門戶聯通功能上,青島是黃河流域最便捷的經濟出海口。入選國家綜合型流通支點城市,先后獲批建設生產服務型(港口型)、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牽頭形成黃河流域“9+1”城市陸海聯動高質量發展合作機制、落地沿黃流域34個內陸港等,都為暢通沿黃流域的出海達海通道增加了更多支撐。12月8日,濟鄭高鐵的全線貫通,將進一步加強青島與鄭州、西寧等沿黃城市間的要素資源流動。
在區域輻射帶動上,今年10月,《青島都市圈發展規劃》印發實施,開啟了又一個從未來看當下的新紀元。面向未來,青島擔負著輻射帶動更大區域高質量發展的重任,承載高效鏈接更多資源要素的功能,在新發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強化。
先行區建設是一場從“試驗田”到“新標桿”的轉變,需要更多的思維前瞻的長期主義者的先行先試和共同努力。
山東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前公布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試點名單,青島5個區市、2個園區、17家企業入選,試點創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這批先行者,將探索推出一批原創性、引領性改革舉措,形成一批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和發展模式。
對“強龍頭”青島來說,“向未來”的長遠視角,將為輻射帶動區域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提供更持久的動力和底氣。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