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小新聞客戶端
2024-02-02 11:48:02
原標題:煙臺市"耕海牧漁"入選商務部自由貿易試驗區第五批"最佳實踐案例"
來源:大小新聞客戶端
原標題:煙臺市"耕海牧漁"入選商務部自由貿易試驗區第五批"最佳實踐案例"
來源:大小新聞客戶端
耕海牧漁,煙臺再次在全國率先“打樣”。
近日,商務部集中發布了47項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成果,包括第五批23項“最佳實踐案例”、第三批24項部門推廣改革試點經驗,我市“培育發展高端裝備型海洋牧場新業態”案例入選商務部自由貿易試驗區第五批“最佳實踐案例”。
曙光照耀下的海洋牧場。
海洋牧場網箱平臺確權保障裝備交付下水,金融創新保障深遠海養殖,引進先進設備保障活魚批量“零損傷”裝船,開發標準船型保障活魚運輸需求……山東自貿試驗區煙臺片區發揮海工裝備產業優勢,探索與海洋牧場融合,引導海工企業“油轉漁”,實施環環相扣的制度創新,破解制約發展難題,培育發展高端裝備型海洋牧場新業態。
破解確權難
給海洋牧場平臺一張“身份證”
在遠離近岸的廣袤大海上,經海系列深遠海智能網箱平臺宛如一座座海中城堡,筑起了一個個“藍色糧倉”。
建設100個網箱,費用幾何?按照現有造價,大約是70億元。
如果網箱沒有“身份”,就無法進行抵押貸款,這么一大筆資金純靠企業承擔并不現實。
“海洋牧場平臺屬于新生事物。此前,沒有相關法律法規對其進行科學規范管理,沒有確權頒證依據,導致平臺無法進行資產記賬、抵押貸款等業務,從而制約了行業發展。”山東自貿試驗區煙臺片區海洋經濟發展局海洋經濟處處長徐希水說。
如何破解?我市通過開辟一條確權新路徑,讓海洋牧場平臺有了“合法身份”。
這條新的路徑,就是參照海洋船舶確權模式,制定出臺《海洋牧場網箱平臺試點管理暫行辦法》,探索形成由中國船級社檢驗、地方主管部門發證并登記所有權進行確權。這一措施解決了平臺資產不可入賬、申請貸款不可抵押、監督管理無據可依等難題。
確權新路徑創新推出,并隨之成功實踐。 2021年,中國船級社青島分社向經海海洋漁業公司頒發深遠海智能網箱《中國船級社入級檢驗證書》,海洋發展部門向其發放了《國籍證書》和《所有權證書》。
作為煙臺海洋牧場“百箱計劃”實施主體,經海系列網箱成為國內首個取得中國船級社入級檢驗證書的海洋牧場養殖網箱裝備。
“‘百箱計劃’經海網箱”正式入級中國船級社,標志著經海網箱從結構強度、安全性能、防污染性能等方面,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經海漁業總經理郭福元表示。如今,這一確權路徑已由單個確權完成了向批次頒證的升級,新興業態實現快速復制。
平臺研發和建造企業積極響應,建成運營一批國內“首臺套”、多種類型的深遠海智能化養殖網箱,平臺確權數量全國第一。
海洋牧場平臺確權路徑實施以來,帶動海工裝備制造龍頭企業投資百億元建設新型海洋牧場,首批8個深遠海網箱已投產運營。在煙臺片區示范引領下,全市累計建設投用各類海洋牧場多功能平臺18座、大型深遠海養殖設施23個,銷往國內的“煙臺造”海洋牧場平臺13個,2022年帶動煙臺海工裝備產業產值同比增長30.7%。
破解融資難
涉海金融創新推動銀行放心貸
近日,太平財險工作人員來到煙臺經海漁業,為公司最新一批深遠海網箱魚養殖辦理了政策性波高指數險。這個險種是山東自貿區煙臺片區的全國首創,在過去,并沒有適用于深遠海網箱養殖的保險。
有了金融護航,深海養殖不再怕“風急浪高”。
“深遠海養殖充滿了各種挑戰和風險,大的風浪可能會造成網箱魚逃逸,或者對裝備本身造成一定破壞,當浪高達到了一定高度,便可觸發保險,去年,公司獲得222萬元波高指數保險理賠。”煙臺經海漁業有限公司財務總監王慧說。
“當時我們剛投放了大約10萬尾魚苗,網箱受損導致9萬尾魚苗的損失,如果沒有保險,后果不敢想象。”因遭受巨大風浪導致養殖網箱魚受災嚴重的長島佳益海珍品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說,通過啟動大案賠付流程,利用科技賦能線上操作,開辟綠色通道簡化手續,190萬元理賠款迅速到位。
海洋牧場網箱平臺前期投入大且遠離海岸線,養殖經營風險也遠高于近海養殖,煙臺片區積極探索金融創新,開發“海洋牧場創新指數保險”等9項保險產品,根據企業養殖海產品特點以及養殖成本,結合當地海域浪高、溫度、鹽度等歷史數據,制定合理的方案以及費率,并在合同中約定觸發閾值及賠付標準。當保險責任達到閾值時,保險公司無需現場查勘,無需進行海產品清單定損,依據第三方提供相應的權威報告即可完成理賠,最快1天內支付。
同時,煙臺片區以平臺確權為基礎、以保險產品為增信,率先推出海洋牧場網箱平臺“保險+信貸”綜合融資方案,推動銀行放心貸、安全貸,有效解決貸款難題。
涉海金融創新實施以來,恒豐銀行、太平保險等紛紛設立自貿試驗區海洋特色金融機構,相繼成立了全國首家海洋產業特色支行和全國首家海洋保險創新研發中心。通過開展海洋特色業務,累計為海洋牧場平臺企業提供資金支持4.2億元、風險保障7.7億元,累計為216戶養殖企業支付賠款3300余萬元。
破解補給運輸難
從“提箱撒網”到活魚批量裝船
2023年6月5日,全國首艘活魚養殖運輸漁船——“經海1號”由江蘇鎮江順利駛抵煙臺黃渤海新區八角港,正式投入使用。
在水產運輸方面,傳統船只既費時費力,又無法保證產品的新鮮度,“經海1號”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的。
“利用‘經海1號’運輸,魚兒從深海網箱到陸地運輸的存活率可達100%,是我國傳統漁業裝備向自動化、智能化方向轉型升級的標志性產品。”“經海1號”船長于明旭介紹,該船可通過智能監測及控制系統,實施活魚稱重、計數等操作,實現對全船活魚動態信息和數據的全程監控。
發展深遠海養殖,既要提高產量質量,也要提高運輸效率。煙臺圍繞破解深遠海養殖活魚在裝船、補給、運輸過程中的一系列難題,積極補齊鏈條短板,聚焦提升活魚養殖運輸設備“裝備化、智能化、標準化”水平,創新推出活魚養殖運輸“三化升級”新路徑,填補了國家在現代漁業養殖運輸等方面的空白。
引進先進設備,破解活魚裝船成活率不高難題——
針對國內尚無將深遠海養成的活魚從網箱轉移到船上的高新技術設備,而傳統的“提箱撒網”方式導致活魚死亡率高且降低網箱平臺使用壽命等難題,煙臺片區組建專家團隊,對企業引進“活魚裝卸操作設備”開展歸類指導,建立歸類數據庫,將1000多種零部件劃分為4個大類、30余個小類,以便提前完成歸類認定,關稅計核。同時,為保障設備順利引進、降低企業養殖成本,煙臺片區在國家相關部委支持下,依據《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指導企業辦理設備進口手續、申請減免稅政策。
通過進口“活魚裝卸操作設備”,在深遠海“收魚”時,既無需頻繁升降養殖網箱,又可保障活魚批量裝船,進一步降低企業養殖成本。
目前,“百箱計劃”8個網箱全部達產,在養黑魚、鱸魚、虹鱒總數量達到460萬尾,預計2024年全能達到上市標準成魚數量407萬尾、3610噸;2024年計劃新增投放黑鲪、鱸魚、虹鱒、真鯛526萬尾,實現全年穩定批量供應,建成真正的“海上糧倉”。
開發標準船型,破解網箱平臺補給難和活魚運輸難題——
針對現有船型無法滿足網箱平臺飼料補給、生態活魚運輸等問題,煙臺作為全國唯一“養殖運輸船建造管理”省級試點地區,制定出臺了《養殖運輸船建造管理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建立包含養殖漁船檢驗、登記、安全監管等在內的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體系。同時圍繞定向研發、圖審檢驗、設計建造等環節實施全流程跟蹤服務,建立4個“標準船型庫” ,確保滿足需求的專用船舶快速定型、建造下水。
該模式實施以來,帶動煙臺14家企業提出建造申請,目前已有6艘建造完工并下水,其中“魯煙開漁養60001”為山東省最大的飼料運輸船,總噸位達890噸;“魯煙開漁養運66601”為全國首艘海洋生態活魚養殖運輸船,滿載活魚運輸量可達60噸,最大卸魚速率250立方米/小時。
眼下,煙臺海洋牧場建設正大踏步向著高質量發展階段轉型,持續改善海洋生態和資源環境,深化海洋牧場建設技術和模式創新,一幅更加綠色生態、高效智能的耕海牧漁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YMG全媒體記者 宋曉娜 逄苗 通訊員 張山 王迪 朱先俊 攝影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