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15日訊 (山東經濟廣播記者明如月)4月以來,銀行理財規模大幅回升,一個月新增了將近2萬億元,創下了近年的新高,總規模再度突破28萬億元大關,理財又香了嗎?記者通過梳理發現,理財規模止跌回升的原因,一方面是存款搬家的結果。最新的數據顯示,我國前4個月人民幣存款增加了7.32萬億元,相較于一季度的11.24萬億元減少了3.92萬億元,也就是說4月單月存款減少了接近4萬億元。究其原因,近期的存款利率、貸款利率一降再降,以前利率比較高的大額存單產品也越來越少,對于一些居民和企業來說存在銀行里不再劃算,要么花出去要么投資,加之此前債市走牛,奠定了理財收益率的優勢。個人、企業購買理財產品的熱情上升,使得一部分的存款加速轉化為理財產品。市民王女士表示:“現在存款利率越來越低,還是買理財收益更高。”
隨著資金的不斷涌入,多家理財公司發布了公告,根據市場需求上調了部分理財產品的募集規模上限,上調的幅度最高達到了200億元。銀行也推出了豐富多樣的理財產品供投資者選擇。齊魯銀行解放路支行理財經理劉潔冰告訴記者:“現在銀行推出了很多種類的理財,比如說靈活性比較強的、隨時可以支取的現金類理財,七天以后隨時可以贖回。或者一個月循環的短期產品,同時也有一些長期的產品,比如說封閉式理財,一般期限在一年期、兩年期左右。大家現在因為整體的資產配置還是比較趨于保守的,所以對于這種流動性比較強,而且穩健型的理財就非常感興趣。”
市場普遍認為,下半年理財市場規模有可能會重新占上30萬億元的關口,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理財確實重新受到了投資者的青睞,但是并不意味著投資者可以盲目的跟風或者是忽視風險,投資者在選擇理財產品的時候,應當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期限選擇與之匹配的產品,不能盲目的追求高收益,而忽視風險。平安證券策略分析師李鵬提醒投資者:“需要充分的理解產品的投資策略,風險等級,收益分配方式和費用結構這樣的關鍵信息,避免單一產品或者是單一領域的集中投資風險。總的來說理財規模的回升是一個積極的信號,它反映了投資者對于理財市場的信心和期待,投資永遠伴隨著風險,只有理性審慎的投資者,才能在這個市場中獲得長久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