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24-06-11 19:14:06
原標題:1-5月份,青島市城鎮新增就業14.1萬人,同比增長4.1,總量全省第一
來源:青島新聞網
原標題:1-5月份,青島市城鎮新增就業14.1萬人,同比增長4.1,總量全省第一
來源:青島新聞網
青島新聞網6月11日訊(記者 張曉楠)今天下午,市政府新聞辦召開“優化營商環境在行動”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介紹了《持之以恒優環境全力以赴惠民生以實干實績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有關情況。
2023年以來,市人社局深入開展“深化作風能力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推出優化營商環境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30條”,32項創新工作或指標走在全國全省前列,為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貢獻了積極的人社力量。主要做了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優化政策供給方面:政策落實更加精準有力,企業群眾獲得感明顯增強。營造一流的營商環境,需要高質量政策供給的支持。人社政策涉及領域多、覆蓋面廣,企業群眾關注度高。我們堅持從供給端和需求端雙向發力,靶向出臺一系列惠企利民政策,多措并舉推動人社政策“直達快享”,讓企業群眾切實享受到政策紅利。
一是推出助企惠企“政策包”。我們聚焦企業所需所盼,在涉企政策制定過程中充分聽取市場主體和行業協會商會的意見,先后出臺穩就業行動方案、創業擔保貸款、補充工傷保險等“一攬子”政策,全力穩增長、促發展、惠民生。1-5月份,全市城鎮新增就業14.1萬人,同比增長4.1%,總量全省第一。我市被評為省促進就業工作先進地區。
二是打好減負、穩崗、擴就業“組合拳”。今年以來,我們落實新一輪“降、貸、返、補”等惠企政策,為1.21萬戶企業發放社保補貼1.59億元,穩定崗位2.27萬個。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穩崗返還、技能提升補貼等政策,為企業減負4.5億元,助力企業減負紓困、穩崗擴崗。同時,聯合金融機構為吸納就業多、穩崗效果好的企業提供低息資金支持,發放穩崗擴崗專項貸款5.89億元。
三是打造政策宣傳“新陣地”。我們打破傳統的授課式、講座式政策解讀模式,依托新媒體平臺推出人社政策“月月講”“周周問”在線直播欄目,每月每周固定時間段,組織政策宣講員進企業、進高校、進社區、進工地,就企業群眾關注的高頻政策進行在線訪談、答疑釋惑,目前已播出79期,觀看量突破1300萬人次。同時,我們建立了人社熱點問答動態更新機制,通過市人社局官網、公眾號和視頻號動態發布人社熱點問題解答,目前“青島人社”公眾號關注人數超過148萬人,入選山東省百強政務新媒體。
強化要素保障方面: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勞動力供給充分有效。人才是企業發展的關鍵,用工保障是項目落地的基礎支撐。全面提升全鏈條要素供給能力,實施重點產業“一業一案”“一企一策”,為重點項目開辟“綠色通道”,全力保障企業用工和引才需求,推動項目早開工、早建成、早達效。
一是實施用工保障專項行動。我們推行“大數據+鐵腳板”工作方法,在全市組建了400余人用工服務專員隊伍,全面摸清全市重點企業、重大項目、缺工企業勞動力要素需求,為全市916家企業提供“一企一策”崗位發布、招聘對接、勞務協作等用工服務保障。靶向開展“壯鏈強企”“國聘行動”“民企專場”等活動550場,提供崗位28萬余個,有力解決企業招工難題。
二是建立重點項目引才機制。我們聚焦全市24條重點產業鏈,建立“部門協同、市區聯動”“項目吹哨、專員報到”“需求驅動、服務定制”等工作機制,精準對接100個市級重點招才引智項目和鏈主企業,征集崗位需求4.4萬余個。我們著力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出臺促進“四鏈融合”發展實施方案,推動人才鏈、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融合發展。1-5月份,全市引進集聚人才9.95萬人,同比增長2.84%。
三是鍛造技術技能人才隊伍。我們全面推進博士后創新創業三年行動計劃,實施博士后招引集聚、平臺擴容等五大行動,今年以來全市新增48家博士后科研平臺,新招收進站博士后研究人員193人。深化技能人才評價改革,開展技能等級認定10076人次,支持726家企業開展自主評價。出臺新一輪技能培訓補貼政策,開展“興產業強鏈條”緊缺人才培訓行動,全市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達35.22%,居全省首位。
再造經辦流程方面:高水平建設“數字人社”,政務服務更加優質高效。人社工作一頭連著發展,一頭連著民生,處在服務企業、服務群眾的第一線,服務范圍廣、事項多。加速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建設,積極打造“一件事”集成服務,精簡提速辦事流程,努力為企業群眾提供更智慧、更便捷的人社服務。
一是大力提升經辦服務水平。我們完善了勞動合同備案、就業登記與社保參保“三口合一”,跨部門實現企業設立、開戶、參保“一鏈辦”。立足企業和群眾需求,打造“農民工工資權益一件事”等12個集成服務,在全省率先建成“社保參保一件事”,壓縮辦理環節24個,精簡辦事材料21項,實現社保、醫保、公積金業務聯辦。建立“政策找人、政策找企”服務機制,實現創業擔保貸款貼息等10項業務“免申即享”、高校畢業生住房補貼等11項業務“直達快辦”。
二是構建全鏈條創業服務體系。為了幫助創業者增強創業儲備、降低試錯成本,實現創業資源要素精準匹配、一站辦理,我們整合全市創業資源,建設了全國首個公益性創業賦能中心,瞄準政、產、學、才、金、孵、獎、賽等重點領域全面發力,助力創業者解決政策、場地、資金、項目、培訓等創業難題。同時,我們開展“青創四季”“創業訓練營”等活動,啟動2024“創·在青島”創新創業大賽,搭建創業項目遴選和資源對接平臺。1-5月份,全市發放創業補貼1679.2萬元,發放創業擔保貸款7.09億元,扶持創業1.89萬人,同比增長96%。
三是打造“人社政企直連”平臺。我們打通政府與企業之間數據通道,實現人社業務經辦平臺與企業人力資源系統無縫對接、實時交互、協同聯動,企業辦理人員錄用解聘、社保繳費等業務,無需到人社部門申請,實現企業辦事“零申請、直連辦、一鍵辦”,大幅提高了企業辦事效率。目前,全市已有599家企業近600萬人次享受該服務。
提升服務溫度方面:架起服務民生“暖心橋”,人社服務更有溫度。公共服務是落實民生政策的重要載體,直接關系企業和群眾辦事的體驗感受。以企業群眾滿意為“第一標準”,堅持主動作為、靠前服務,打通便民服務“最后一公里”,以推進城鄉居民“家門口”就業創業小切口,滿足民生“大需求”。我市“就享家”服務品牌,入選全國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提升示范項目,獲中央財政1億元項目資金支持。
一是開展“身邊一件事”服務活動。我們堅持“把辦公桌搬到企業去,把經辦窗口開到百姓家門口”的服務理念,人社系統工作人員走出工位、走出辦公室,走到群眾身邊,深入企業當中,開展“幫辦代辦一件事”“協助解決一個難題”“落實一項合理化建議”系列活動,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或工傷職工提供上門幫辦代辦服務,幫助企業群眾查檔案、找工齡,更好地為企業群眾解難題、辦實事,目前已開展“身邊一件事”幫辦代辦服務992件,解決難題549個。
二是打造“家門口”就業服務新模式。持續深化“一刻鐘”便民服務圈建設,發揮社區聯系服務群眾最直接、最便捷優勢,在全市啟動建設500個“就享家”樂業服務站,打造集需求歸集、崗位推送、技能培訓、創業幫扶等功能于一體的社區便民服務“微站點”。同時,通過上門入戶調查、大數據比對等方式,精準掌握轄區內低保人員、殘疾人員、長期失業人員等群體就業需求,為社區居民提供更多符合自身需求的“靶向”就業機會。1-5月份,全市實現失業人員再就業6.27萬人,列全省首位。
三是提升12333民生服務熱線效能。堅持“政策講解到位、引導辦事有序、信息查詢準確、解釋說明合理”服務標準,開展政務熱線“降低辦件量、降低不滿意量、提高解決率”百日攻堅行動,組建“12333涉企政策服務黨員先鋒隊”,著力解決企業群眾急難愁盼問題。1-5月份,12333熱線受理來電68.7萬件,熱線接通率最高達99%,全省排名第一。
下一步,市人社局將加力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兜牢民生保障底線,加快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全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持續提升人社服務質效,牢牢把優化營商環境抓在手上、干到實處,讓老百姓就業創業有門路,讓人才發展有保障、干事有舞臺,切實減輕企業負擔,有效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助力經濟社會發展中打頭陣、當先鋒,不斷增強企業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