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24-06-21 14:46:06
原標題:“冷水蠣子溫水蛤”!青島蛤蜊類海鮮最肥美的季節來了
來源:青島晚報
原標題:“冷水蠣子溫水蛤”!青島蛤蜊類海鮮最肥美的季節來了
來源:青島晚報
“冷水蠣子溫水蛤”,時下正是蛤蜊類海鮮最肥美的季節
蛤蜊“六兄弟”個個都鮮美
青島海域進入封海期,野生海魚不能捕撈,但是蛤蜊等貝類及養殖海鮮依然可以供應島城市場。說起蛤蜊,青島人對它可謂有“無限深情”,“吃蛤蜊哈啤酒”幾乎成了青島美食的代名詞。
蛤蜊的美,既在唇舌與牙齒之間,也在青島人的心里。海邊有句俗語,叫做“冷水蠣子溫水蛤”,意思是天氣轉暖后,海里生長的蛤蜊最肥美。豈止蛤蜊如此?與蛤蜊相仿的貝類海鮮,比如毛蛤蜊、白蛤蜊、文蛤、老憨、海虹等等,我統稱為“蛤蜊家族”,也都進入了一年中最肥美的季節。
蛤蜊:讀音里透露著青島味道
普通蛤蜊
好多外地人,近年來是通過蛤蜊認識青島的。普通話中明明讀gé lí,青島方言中卻讀為gálɑ,單憑這兩個字“聲韻調”的獨樹一幟,就讓外地人關注起青島地域文化的獨特魅力。
青島方言有自己的聲韻調系統。在青島方言中,韻母e音變為a很常見,比如葛(gě)讀為gā,喝(hē)讀為hā等。因此,蛤gé在青島人口里讀為gā,是很自然的事。方言里留存了不少古音的痕跡。古音里講究疊韻,就是雙音詞的韻母相同。青島人將蛤蜊讀為gálɑ,正好是個疊韻詞,讀起來朗朗上口。蛤蜊這個雙音詞的末音,在普通話中的發音是“齊齒呼”í,發音尖細;而在青島方言中,這個蛤蜊的末音卻是“開口呼”ɑ,發音粗豪。因此從青島方言蛤蜊gálɑ的發音,就能折射出青島人的性格特征。
青島蛤蜊的學名叫菲律賓雜色蛤,不僅青島海域有,東海南海都有分布。被稱為菲律賓雜色蛤,絕不是從菲律賓引進的,而是科學工作者最早提取的蛤蜊標本,是在菲律賓海域獲取的。“蛤”這個字在《說文解字》里有,解釋為“蜃屬”,就是蜃介類的海鮮。
毛蛤蜊:拌菠菜那才叫絕配
毛蛤蜊
上海人叫毛蚶,青島人叫毛蛤蜊。顧名思義,長著毛的蛤蜊。時下的毛蛤蜊較蛤蜊貴一些,一般在十五元兩斤的樣子。上世紀八十年代,上海好像流行過一陣子叫“甲肝”的傳染病,原因說是食用毛蚶所致,當時的解釋是毛蚶沒有煮得熟透。那時人們對疾病的知識所知不多,消息傳到青島后,青島人也拒食毛蚶好多年。
青島海域多年以前盛產毛蛤蜊,這些年似乎少了許多。年輕人一般不太喜歡吃這種蛤蜊,但是對中年以上的青島人來說,毛蛤蜊卻是很不錯的美味。相對于蛤蜊來講,毛蛤蜊下鍋煮的時間要長一些,即使如此,上桌后仍然還有不開口的。那時人們為了吃到里面的肉,便發明了一種方法,用一把鑰匙去撬開毛蛤蜊的底部。這種方法現在用到的不多了。
有一些青島人特別喜歡吃半生不熟的毛蛤蜊。他們在煮的時候故意讓火候輕一些,上桌后用硬物撬開后,再食用那帶血絲的毛蛤蜊肉,這讓人想起《禮記》說上古的祖先在沒有火時,“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有一道叫“毛蛤蜊拌菠菜”的涼菜,這些年比較時興。這道菜制作較費事,需先把毛蛤蜊煮熟挑出肉,再與燙熟的菠菜拌在一起,還需要加蒜泥、香油等。
白蛤:湯汁下面條非常鮮美
白蛤
白蛤蜊簡稱白蛤,在青島市場不常有,但它也是蛤蜊的一種。白蛤的吃法基本也是清煮吃肉,味道的鮮美程度與蛤蜊又不太一樣。還可以在煮熟后挑出肉來,然后用來炒雞蛋或蔬菜等。因為數量有限,青島人吃白蛤的不是很多,其實有一種吃法非常好,那就是在煮熟白蛤后,用煮下來的湯汁制作成羹湯鹵子,用它搭配吃面條,那是相當鮮美,白蛤在青島900余公里的海岸線都有分布。記者了解到,青島一家企業目前正在渤海海域內大量養殖,養殖成功后將批量投放青島市場。
老蚶:它的模樣確實“傻乎乎的”
老蚶
這種叫老蚶的蛤蜊個頭較大,皮不太厚,肉看起來比較粗糙,但味道非常鮮美。老蚶的外表不美觀,有白皮的也有黑皮的。漁民介紹,它們是同一種東西,顏色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生活的沙泥不同造成的。
老蚶這個名字很形象。蚶這個字應該是正確的寫法,但是以前我總認為這個字音應該寫作憨厚的憨。憨的本義是愚笨,青島話叫“傻乎乎的”,老蚶形象給人的感受,大約也是很憨的樣子。因為它的模樣不好看,青島有人還叫它“馳蜆”“丑蛤蜊”或“臭蛤蜊”。產量不高,都產于近海的淤泥里,紅島海域一帶有不少。吃法基本都是清煮,吃肉時需要摘掉它頭部的黑皮。
文蛤:肉不小,湯汁很鮮美
文蛤
文蛤個頭很大,超出了人們對蛤蜊的理解。稱為文,或許與它身上的花紋有關。文與紋,兩字在古代通用,寫作文蛤或紋蛤都有道理。大個頭的文蛤很常見,但是它的肉在煮熟后卻蜷縮得很小,與大外殼相比顯得極不相稱。這讓人感覺,這大外殼完全是它的“人設”。
文蛤的特長在于它的鮮美味道。蒸煮后的文蛤湯,極為鮮美可口,用來下面條是很好的選擇。或者煮出來的湯汁里打個蛋花兒,再佐以蔥末、香菜末等,也是上等的湯菜。記得小時候看過一本連環畫兒,是說珍珠是如何生成的,我記得圖畫上畫的就是這種文蛤。有個成語叫“蚌病成珠”,就指的這一類貝類。后來知道,生長珍珠的貝類多產于南方,貝類的品種也不一樣。
海虹:兩個海虹頂一個雞蛋?
海虹
海虹的名稱中雖沒有蛤字,但也是許多青島人心目中的一種蛤蜊。同樣是左右對稱的兩個皮,同樣是味道鮮美的肉,把它劃入蛤蜊的范圍,從生活角度來說是成立的。
海虹學名貽貝,這貽貝的名字真好。貽是贈與的意思,貽貝真是大海贈與我們的好禮物。海虹能夠大面積養殖,是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的。在那個時代里,海虹大量上市供應市場,人們爭相傳說它的營養價值高,有個說法叫“兩個海虹頂一個雞蛋”。那時雞蛋不常有,海虹自然受到人們的青睞,紛紛將海虹當成雞蛋吃。
海虹在典籍里的記載悠久,漢字中有一個字寫作“疍”,也寫作“蜑”,音和“蛋”相同。古代南方海域的漁民,專門有人養殖海虹,這些漁民就被叫作“疍戶”或“蜑戶”。海虹分雌雄,肉白者為雄,肉黃者為雌。吃法與上述蛤蜊基本類似。(觀海新聞/青島晚報/掌上青島記者 許秉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