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山東網
2024-06-25 09:16:06
原標題:山東:向“新”求變,做好經略海洋大文章
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山東:向“新”求變,做好經略海洋大文章
來源:大眾日報
山東半島瀕臨黃渤海,海岸線長度約占全國的1/6,海洋經濟總量約占全國的1/5。
6月17日至6月21日,行走先行區,走進煙臺、青島、日照、威海等市,記者看到,山東各地正著力發展海洋經濟,向新向綠向智推動海洋產業提檔升級,打造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努力做好經略海洋大文章。
向新——
傳統產業煥發新面貌
在煙臺市萊山區四十里灣海域蔚藍的海面上,全國首個智慧化養殖大型生態海洋牧場綜合體平臺“耕海1號”宛如一條美麗的“藍色項鏈”。這里不僅養殖著數十萬只海魚,還是游客垂釣、戀人觀影、兒童嬉戲的好去處。
“我們配備了自動投喂、環境監測、船舶防撞等系統及無人船、水下巡檢機器人等設備,可以實現生產全過程智能化控制。”山東海洋集團煙臺耕海運營公司總經理靳海峰說,“比如智能投喂系統,可以在每次投喂時根據所監測到的海流方向及速度,從海水來流方向的投料口投喂,使得飼料順流而下時在該網箱內停留充分時間以被魚群食用。在遇到海上大風浪,人員需要撤離時,只需開啟手機終端,就可以實現自動投餌等操作,保證漁場正常運作。”
依托“耕海1號”打造的山海海洋之星景區,更是充滿了科技的味道。“一層的海洋主題展廳,一直以來都備受小朋友的喜愛。游客不僅可以通過全景影片,一鏡到底,感受從石器時代至今的耕海牧魚生活場景,還可以通過VR、AR、裸眼3D、5D等技術設備,‘乘坐’深海電梯下潛至11034米的海底。”靳海峰說。
打破了傳統養殖模式,實現了產業間的巧妙融合,打造了涵蓋苗種、養殖、加工、流通、休閑、文旅、康養的全產業鏈條,“耕海1號”為全國海洋牧場的發展闖出一條新路。在300公里外,青島明月海藻集團則用小海藻帶出了一條產業鏈。
青島明月海藻集團創建于1968年,過去是一家生產“碘、膠、醇”等傳統海藻提取物的老牌國企。在該集團將海藻進行簡單的初加工出口后,一些外國企業將原料產品進行高品質化的開發深加工,然后高價賣回中國。為此,該集團決定主動求變,向著海藻加工的高效化、高值化轉型。
“在小小的海藻中挖掘新質生產力,主要依賴的就是高質量、高效能和高科技。”青島明月海藻集團黨委副書記楊曉菁說。目前,青島明月海藻集團擁有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一個三百多人的博士團隊,并且和大連工業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眾多國內外高校進行深度的科研合作;已出版科技著作16部,申獲國家專利556項、PCT專利9項,承擔國家級、省級重點研發項目30余項,主持(參與)制定國家、行業、團本標準28項。
“現在我們已經把海藻‘吃干榨凈’,就連充分提取海藻身上的活性物質和成分后剩下的‘海藻渣’,我們也沒有浪費,把它提煉后制成海藻肥,在市場也是非常搶手的。”楊曉菁說,“目前,我們的產品面向全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是全球生產規模最大的海藻生物制品企業。”
向綠——
廣闊海洋孕育新動能
沿著蓬萊港海工園區行走,映入眼簾的是排列整齊的巨大葉片。風電葉片是風力發電機的核心部件之一,是將風能轉化為機械能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多層復合材料制成。去年,東方電氣風電(山東)有限公司生產研制出B1260A型葉片,全長126米,適用于17-18MW海上風電機組,是當時全球最長的風電葉片。
蓬萊港是省內海上風電絕佳的制造施工運維中心,優良的港口條件滿足了超大、超長、超重的風電設備外運需求。“為方便大型貨物出海,港口創新工作方法,效率提升40%,吊裝能力從40噸提升到500噸,創造了山東口岸最長風電葉片吊裝等多項口岸紀錄。”煙臺港集團蓬萊港有限公司商務營銷中心高級營銷經理曲善魏說。
依托各類優勢,蓬萊港瞄準風電全產業鏈,規劃打造6.5平方公里產業園區。如今,放眼蓬萊東部海岸線,一系列重大海上風電項目相繼建成投產,風電產業大件運輸、技術服務、人才配套等要素保障日趨完善。2023年,園區總產值145億元,同比增長81%;完成進出口額87億元,同比增長170%。
說起對于新能源、新技術的開發應用,山東造船企業也不遑多讓。“目前,我們正加緊對大型散貨氨燃料船的研發制造,近期就能交付首艘氨預留21萬噸散貨船。”中國船舶集團青島北海造船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近年來,北海造船已從傳統柴油機向新能源動力船舶轉型,新能源動力船舶新造船訂單有60艘,覆蓋了LNG(液化天然氣)、綠色甲醇、氨燃料等,綠色船型覆蓋率達84.5%。
其中,21萬噸LNG雙燃料動力散貨船是北海造船新一代“綠色環保”船型,該船具有更好的燃油、燃氣經濟性,硫氧化物排放降低90%以上,氮氧化合物排放降低20%以上。在氣體模式下,該船可滿足中澳航線兩個往返航次續航力要求。
北海造船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北海造船將積極探索新替代燃料動力方向的研發和應用,做好新材料、新技術專題研究并逐步推廣應用,搶占先發優勢,提高生產效率和能源使用率。
向智——
自動化港口搶抓“智”高點
在山東港口日照港科技大樓,工作人員正坐在屏幕前“抓娃娃”:操縱岸橋吊起集裝箱,然后按下確認按鈕。這一過程僅需短短十幾秒。緊接著,這些集裝箱就被自動、精準放置在等候的無人集卡上,無人集卡將之運輸到軌道吊下,軌道吊將集裝箱放置在指定位置。“現在,我們已經實現了自動卸箱成功率100%。”日照港集裝箱分公司IT部經理馬龍濤說。
常見的碼頭布置形式,碼頭的前沿線與自然岸線是平行的。但是自動化集裝箱碼頭一般會將集裝箱與海岸線垂直式布置,調整布置方式意味著新建碼頭,投資高、周期長,對日照港這類中小型規模集裝箱業務的港口來說,難度極高。
經過三年的艱苦奮斗,日照港首創順岸開放式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建設方案,綜合采用5G、北斗、AI等技術,推出自主研發和集成創新的無人集卡調度系統等6項國產化、業界首創科技成果,實現了從“有人”到“無人”、從傳統散雜貨碼頭到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的轉變,每年可削減碳排放9000多噸。
日照港集裝箱分公司智慧控制中心副經理劉志鵬介紹:“實現自動化一年后,我們的整體效率就提升了15%。今年,全國產全自主的核心生產系統正式運作。從5月份的數據來看,整體效率再次提高26%。”
6月19日下午,青島前灣港區,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一派繁忙景象:碼頭和堆場生產作業行云流水,成規模的自動化軌道吊在堆場上往來穿梭,重達數十噸的集裝箱被精準堆碼,自動導引車承載著單個集裝箱,在通道上穿梭……
青島港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是全球領先、亞洲首個真正意義上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首個“氫+5G”智慧綠色碼頭,也是全國首個全國產全自主自動化碼頭。今年1月到5月,碼頭吞吐量同比增長17.3%,作業效率同比增長6.7%,最高作業效率達到60.2自然箱/小時,第十次打破自動化碼頭裝卸效率的世界紀錄。
“未來,我們希望推動我國港口開拓海外市場,實現技術轉化推廣,為世界港航業貢獻自動化碼頭建設的‘中國方案’。”青島港青島新前灣集裝箱碼頭有限責任公司團委書記張常江說。(王瑛琪)(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