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壹點客戶端
2024-07-06 23:08:07
原標題:用足用好激勵機制!2023年山東國企改革標桿釋放這些新信號
來源:桔子財經
原標題:用足用好激勵機制!2023年山東國企改革標桿釋放這些新信號
來源:桔子財經
記者 蔡宇丹 濟南報道
近期,26家山東省屬國企在官網披露2023年度報告,又有5家在債市披露2023年經營業績。2023年,山東有7家省屬企業躋身營收“千億俱樂部”,山東能源集團成為2023年山東省屬企業營收、凈利“雙冠王”。
2023年是國內外市場環境復雜多變的一年,根據經濟導報記者梳理,披露凈利潤指標的28家省屬國企中,至少10家凈利潤出現下滑,原因是受行業影響等。
這樣的市場環境加快了國企改革步伐。
最近,國務院國資委公布“雙百行動”“科改行動”2023年度專項考核結果,山東19家企業入選“雙百企業”,22家入選“科改企業”,其中萬華化學、兗礦能源、山東高速、雙星集團、山東港口等5 家入選“雙百企業”標桿等次;浪潮集團、濰柴動力、泰和新材、山東新華醫療器械等5家入選“科改企業”標等次,入選企業數量和“標桿”企業數量穩居國內第一陣營。
“雙百行動”、“科改行動”是國企專項改革之一,2023年是國企改革承前啟后之年,山東這些標桿企業的改革動向透露了什么風向?
1.進軍新賽道,創新業務大增
2023年,AI技術大爆發帶來行業顛覆式變化,能源體系變革引發市場格局的一系列巨變,疊加大的經濟周期,對于很多企業來說,2023年,活著就是一種勝利。
2023年,原油市場疲軟和消費市場增長放緩,對全球化工企業產生嚴重影響。根據數據監控,截至2023年11月底,大宗化工榜共有72種化工大宗原料處于下跌狀態,占比64%,其中跌幅超過20%的產品達24種,占比達21%,多種化工產品價格斷崖式下跌。華魯恒升的主要產品除尼龍價格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外,其他產品價格大幅下降。
2023年,泰和新材面臨成立30年來最困難局面。氨綸價格大幅下跌,行業出現大面積虧損。
化工、材料企業面臨的行業寒冬,正是市場大環境的真實寫照,布局新賽道,多方下注,加速產業轉型成為企業的立身之本。2023年山東國企的一個新氣象就是創新業務劇增。
2023年,冰輪環境實現營收74.96億元,同比增加22.86%;凈利潤6.55億元,同比增加53.73%,其中新產品、新技術、新產業占總收入的比重超過70%,同時新增3家國家級專特精新“小巨人”企業。
冰輪環境大力拓展低碳能源這個大賽道,加快低碳能源利用、分布式能源、氫能裝備、工業熱管理的布局與突破發展,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基礎材料技術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在乳山引入海陽核能供熱上,冰輪環境提供大溫差長輸供熱系統核心設備。
泰和新材總裁遲海平在研討會上致辭。
2024年5月,第四屆新能源汽車用關鍵材料與技術專題研討會在泰和新材成功舉辦。這樣一場行業盛會為何選擇在煙臺,由泰和新材舉辦?
材料科學歷來是技術進步的支柱,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更加依賴于高端新材料的創新和應用?!捌嚪墙饘俨牧想m然用量不大,但是起關鍵作用,技術難點多,過去大多數依賴進口?!币黄邪l總院非金屬材料部高級主任朱熠說,泰和新材成功把這個“黑盒子”打開了,從芳綸到芳綸紙,再到運用在汽車電機上的復合絕緣紙,我們一直在關注這家持續性創新公司的探索,成長速度非常值得贊嘆。
目前,泰和新材生產的芳綸系列材料在新能源汽車上已經實現了15個部位的應用。作為全國最大高性能纖維生產企業,泰和新材圍繞綠色制造、智能穿戴、生物基材料、綠色化工、信息技術、新能源材料六大新賽道深入布局,接連實現了鋰電隔膜、纖維鋰電池等7個項目突破。2023年,泰和新材開發了ECODY綠色印染技術,在染色過程中不添加鹽和堿,沒有污水排放,可以大幅度減碳減排。
山東新華醫療器械布局康復醫療新賽道,不斷加大出海步伐,在摩洛哥、泰國、美國、俄羅斯等國家不斷獲得新訂單。
山東海化在新能源鋰電新材料與工程塑料2個方向開展研究。
2023年,萬華化學成功實現第七代MDI制造技術上線,持續推動聚氨酯產業迭代升級。
在新材料領域,萬華化學不斷取得技術突破。聚烯烴彈性體(POE)是光伏行業重點“卡脖子”材料,全球只有陶氏、LG等供應,目前POE國內消費量超過50萬噸且全部依賴進口。2023年,萬華化學牽頭承擔國家新材料領域技術攻關專項,開發高端聚烯烴POE、XLPE等化工新材料制造技術,今年6月29日,萬華化學20萬噸/年POE裝置開車投產,有力促進光伏、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升級。
華魯恒升正在從基礎化工原料企業轉型為新型化工材料企業,新能源新材料產品收入占比達到57%,貢獻率逐年升高。通過建設酰胺及尼龍新材料等項目,擴展尼龍產業鏈條,華魯恒升進一步增強在新能源、新材料領域的競爭力。目前正在建設的尼龍66高端新材料項目,以增強在工程塑料、工程機械、汽車制造等領域的市場競爭力。
華魯恒升緊跟新能源汽車發展大勢,2022年底形成了30萬噸碳酸二甲酯產能,2023年投放市場后,市占率超過40%,躍居行業首位并成功銷售到韓國、日本,成為鋰電池上游細分行業的領軍者。
2.建立中長期激勵平臺,用足用好激勵機制
這樣一個創新驅動的新局面下,人才成為企業第一戰略資源,建立一套與之配套的系統的激勵體系,成為企業首要解決的問題。
通過“雙百行動”和“科改行動”這兩大改革平臺提供的政策工具,啃“硬骨頭”,大膽觸碰分配機制改革,建立事業共同體,充分激發骨干員工的創造力,才能破局。2023年,在股權激勵、分紅激勵、超額利潤分享、虛擬股權、骨干員工跟投等中長期激勵上,山東國企邁出一大步。
泰和新材重塑薪酬體系,在集團層面推行員工持股內部流轉,實施超額利潤分享;上市公司層面實施股權激勵,完成限制性股票的授予;允許和鼓勵班子成員及核心業務骨干參與員工持股、股權激勵、超額利潤分享等多種方式的中長期激勵。
萬華化學能成為中國的“巴斯夫”,股權機制改革發揮了重大作用。在保持國有第一大股東及控制力的前提下,萬華化學吸收管理骨干、技術骨干、業務骨干等員工入股,大膽引入外資、民資,構建起新型股權結構,這為萬華化學實施自主研發創新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2022年11月,萬華化學實施《骨干員工跟投計劃》,2025年該計劃要100%覆蓋骨干員工。
在上市公司股權激勵上,2023年10月24日,濰柴動力披露了2023年A股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擬向716名激勵對象授予8544萬股限制性股票,明確營收、銷售利潤率等公司層面考核牽引指標和激勵對象個人考核要求,將個人利益與公司整體業績強掛鉤。
2023年,冰輪環境入圍國務院國資委擴圍后的“雙百企業”,得以在一個更高的平臺上將股權激勵機制向縱深推進。2023年7月,冰輪環境出臺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在上市公司層面實施核心骨干員工股權激勵,激勵人員覆蓋面超過90%,向623名激勵對象授予了1782萬股限制性股票。
2023年,山東港口利潤總額首次突破百億,貨物吞吐量穩居全球第一位,集裝箱量超越新加坡港,位居世界第二位,這與其積極推進超額利潤分享、科技型企業分紅、項目跟投等激勵措施密不可分。
創新業務激增,簡單地招人解不了“近渴”,打造一個共同創業的氛圍,實現公司與員工在具體項目上的利益共享和風險共擔才是根本,冰輪環境、泰和新材等山東國企在創新業務中全面推行了項目跟投。
3.并購重組,實現產業資源配置優化
發展戰略新興產業,靈活運用并購重組等方式是國企改革的基本要求。
2023年,山東黃金完成黃金產量48.83噸,同比增長8.87%;營收1881.32億元,同比增長37.26%;利潤總額40.22億元,同比增長48.23%,黃金產量、營收和利潤再創歷史新高,資產總額超過2000億元。
過去一年,山東黃金開啟買買買模式,通過并購獲取更多優質資產,在國內,并購大橋金礦等項目,斥資130億元收購銀泰黃金實控權;同時,加大海外優質礦山獲取力度,并購喀麥隆項目。
2023年,2023年,山東高速集團營收2605.5億元,利潤總額165.3億元,凈利潤124.3億元,均創歷史新高,連續兩年躋身世界500強。山東高速集團通過無償劃轉、協議轉讓、合并等方式,深入推進內部產業板塊整合,實現產業資源配置優化、資源利用效率提高。目前,山東高速正在加快信聯科技IPO工作。
2023年5月入選“雙百企業”的山東海運,引進上海外高橋造船作為戰略投資者,完成66億元增資擴股,利用股東方在資源、技術、管理、市場等方面優勢優化產業布局,推進在產業鏈、價值鏈協同發展,實現央企資源與山東海洋產業發展深度融合。
4.成為新質生產力“孵化器”,提升價值創造能力
為扶植山東的戰略新興產業,山東國有投資機構正在扮演新質生產力“孵化器”角色。
2024年3月,由魯信創投參與投資的中創股份主板上市;與此同時,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細分龍頭企業廣州南砂晶圓的核心生產基地落地山東,這其中都有魯信創投的身影。
魯信創投重點聚焦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及醫療設備、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術硬件與設備等領域。2023年,魯信創投聯合山東省新動能基金等發起設立了總規模100億、首期規模計劃25億的山東省工業高質量發展基金,這是魯信創投迄今為止作為主管理人發起設立的最大規模的私募投資基金。
截至2023年底,魯信創投已累計投資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35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62家,助力40家企業登陸資本市場。
2023年,山東國惠實際投資20.64億元,投資重點始終圍繞碳纖維、鋰電池、現代金融服務板塊等,新興產業和優勢產業投資超過70%。
山東國惠旗下的大成科技,進軍高端碳纖維及復合材料這個新興賽道,所產碳絲整體質量達到T700標準,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山東國惠投資70億元,在泰安建立國泰大成新材料科技產業園。
山東國惠權屬企業圣陽股份布局鈉離子電池;儲能領域是鈉電池的重要應用領域之一,山東國惠又進軍鹽穴儲能儲氣,旗下魯銀投資在菏澤單縣、投建大型制鹽及儲能基地,總投資超200億元。
傳統鹽業+新能源,在這個新的要素資源重組下,山東國惠打造集光伏、風能發電和制鹽、儲能于一體的新能源與傳統鹽業耦合運營模式,實現資源效益最大化。
新的市場環境下,國有經濟的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如何匹配現代產業體系?一場更高水平、更深層次、更大力度的綜合性改革正在山東的“雙百”、”科改“企業中全面鋪開,在探索中提升山東國企的價值創造能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