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博物館是山東省歷史文物、藝術作品及自然標本的收藏、研究和展示中心,是新中國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座省級綜合性地志博物館。
1952年10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提出《關于對地方博物館的方針、任務、性質及發展方向的意見》,該文件指出:博物館事業的總任務是進行革命的愛國主義教育,通過博物館讓人民正確認識歷史、自然,培養對祖國的熱愛,并提高政治覺悟。要求各大行政區或省、市博物館具備地方性和綜合性。同年,遵循文化部提出的意見要求、遵照山東省人民政府指示,山東省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與濟南廣智院合并改組,成立山東省自然博物館籌備處;1953年10月19日,經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批準,將山東省人民政府文物管理委員會和山東省自然博物館籌備處合并,成立山東省博物館籌備處;1954年8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確定山東省博物館為全國地志博物館試點單位。是日,山東省博物館建館籌備委員會成立。這一天后來被定為山東省博物館(今稱山東博物館)紀念日。
圖1 1953年山東省博物館建館工作會議留影
工作初始,組織業務人員,通盤學習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文物局副局長王冶秋視察濟南時所作的指示,加深“各省市博物館應是地方性和綜合性的”理念認識。結合蘇聯《關于地志博物館科學研究、搜集、陳列和文化教育工作基本條例》、剪伯贊《參觀蘇聯博物館印象》、楊伯達《蘇聯博物館工作介紹》等博物館建設資料的研讀,制定《山東省博物館籌備處藏品借用辦法》,確定自然富源、歷史發展、民主建設三個部分陳列內容,實現地方特色的彰顯和全面性展示。
圖2 1954年工作會議
1955年2月19日,山東省人民政府任命張靜齋為山東省博物館籌備處主任,徐眉生、王獻唐、秦亢青為副主任。經過一年多的積極籌備,建館工作于1955年底基本完成;1957年8月29日,山東省文化局下發(57)文人字第312號“關于正式成立山東省博物館的通知” ,省人委任命徐眉生為山東省博物館館長,秦亢青為副館長。至此,山東省博物館正式掛牌成立。
從意向到調研,從確定到實施,從組織到建成,不足兩年的時間,表明了山東省博物館建館過程的高效性與迅速性。
山東省博物館館址的確定,也顯示出其獨特之處。當時的館址分為東、西兩院:東院位于濟南市廣智院街廣智院舊址,原系1879年英國基督教浸禮會傳教士W.J·薩瑟蘭(漢名懷恩光)所建立的青州博物堂,其藏品于1904年遷移至濟南廣智院;西院位于濟南市上新街世界紅卍字會濟南母院舊址,始建于1942年。館址的選擇和改建充分體現了歷史建筑保護與文化遺產傳承的理念。
圖3 山東省博物館自然陳列室
圖4 山東省博物館歷史陳列室
山東省博物館自建館之初至1978年,是館內藏品的快速增長期。此時的藏品主要有三大來源:一是接收山東省人民政府文物管理委員會及山東省自然博物館館籌備處撥交的藏品,特別是省文管會撥交的傳世品、發掘品,不僅豐富了山東省博物館的館藏,也為學術研究和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資源;二是接收社會各界人士無償饋贈的私人收藏品;三是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山東省博物館文物組承擔了大量山東境內地上地下的調查、發掘、清理及保護工作,多批次珍貴出土文物得以順理入藏,為山東省博物館藏品質量和數量的提升筑牢了根基。
(撰稿:山東博物館 滕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