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日報
2024-07-21 13:44:07
原標題:濟南景與濟南人
來源:濟南日報
原標題:濟南景與濟南人
來源:濟南日報
□侯林 侯環
王一之(1887—?),字惕微。浙江杭縣(今杭州)人。美國華盛頓大學畢業。歷任上海申報館編輯,駐巴西使署三等秘書,駐澳大利亞使署二等秘書,1931年任國際聯合會代表辦事處三等秘書。1935年任駐荷蘭阿姆斯特丹領事。他曾常年居住歐洲,為《申報》撰寫歐美通訊。后任國立復旦大學宣傳學教授。著有《旅美觀察談》《綜合宣傳學》等,譯著有《第二次世界大戰論》。令人欣喜的發現。
100年前,享譽中華之名報紙、名專欄、名記者,以前所未有之大格局、大篇幅,觀察濟南,撰寫濟南。
這是《申報》最火的《自由談》專欄,自1919年8月20日至9月10日,以12篇、13000余字的鴻篇巨制,發表了《申報》著名記者王一之先生撰寫的《濟南觀察談》連續報道。
《申報》是晚清至民國最負盛名的國內大報,而《自由談》,則是其“問鼎天下”之重磅專欄,在筆者的記憶里,似乎也只有魯迅、茅盾、周瘦鵑那樣的人物才可以不時在其中“自由”往來一番的。
而王一之能多次在這一專欄發表連續報道,足見其身份與名望非同一般。
歷史名城,戰略要地
王一之的《濟南觀察談》以游記的方式,分門別類地記述他在濟南的所見所聞。其第一篇,開宗明義,便形象地展示了濟南作為歷史文化名城與戰略要地的位置與地位。他說:
展東亞大陸之大地圖,有最長之河流橫貫中國轄境,綿亙如長虹者,即歐美冊籍譯名所謂揚子江也。揚子江以北重要大城,茍默志其位置,適如北斗七星之以次羅列,北京、奉天、漢城、青島各占一隅,為四方形,此外則濟南、徐州、浦口,或為歷史上文明所萃,或為談時局者視線所集,斜上成一線,與上四者并視,則斗柄方南指,其形勢甚可觀也。
濟南,西蔽河洛,南策長江,東控海宇,北擁京畿。明清以來,濟南為京師之門戶與屏蔽,失卻濟南,京師危矣。至清末民初,濟南的戰略地位更加鮮明。除了水路,濟南又成為津浦、膠濟兩大鐵路干線的交界樞紐。
于是,王一之接下來作出歸結道:
然以一城市而兼具歷史上、時局上兩種重要之位置者,舍北京外,當無過于今日之濟南矣。
然而,若問王一之何以如此重視濟南,特別是濟南“時局上”的戰略位置呢?這是大有原因的。他在來濟南的途中便看到一種情況,他說:
所可異者,北上途中某國人乘客,惟濟南一埠為最多。欲知某國人自東西漸之勢之雄偉,似又不得不急為濟南之行。此記者未抵濟南前所具之感想也。
某國,蓋指日本也。這是敏感的名記王一之對于山東省、特別是濟南出現日本國大舉移民的警惕與擔憂,且以此告誡當政者與國民也。他還談到日本在濟南的文化滲透:
但最初觸予眼簾之事物有五,一為日本式大門以上障子形之空格;二為日本牌號渾圓形之玻璃門燈;三為日本式圓柱形之紙燈籠;四為曲躬前趨遠視成圓形之日本女子;五為氣宇軒昂坐黃包車飛駛前行之戎服日員。在上述五端中已有三端作圓形,予初頗異日本人之好圓,繼思日體本渾圓,日字古文亦作圓形。凡物屬圓體,其進行極速,宜乎日人之欲以圓字雄飛突進,而包舉此世界也。
顯然,王一之的擔憂不為無因。它為日后的濟南歷史所驗證。
濟南彼時的旅館與飯店
1919年,濟南的商埠經過十余年的經營,呈現一派繁華氣象,而濟南老城亦煥發生機。
王一之這樣寫道:
濟南無歐美人士所設之完全西式旅館,其為本地華商所設立者,惟少數之優等官房,尚堪駐足。窗紗低護,電炬通明,開間之寬大,為各大城市之旅寓所弗能逮。
而在濟南的旅社中,又是什么深深地打動了王一之呢?不是高貴的陳設與華麗的做派,而是以中國優秀傳統詩詞做成的鏡架裝飾。他說:
甫抵逆旅,即于壁間小鏡架中,睹雅漁氏手寫近作兩首。一為大連近作,詩云:“故國幽居有所思,江天仍是海天時。五洲何處論知己,云白風清日上遲。”其又一鏡架,則書沈陽雜詩一絕,其署欸前年月,則皆壬子歲之清和首夏也。詩曰:“紅袖香銷午夢酣,酒尊破凍憶江南。太平歌舞渾忘卻,滿目兵戈總不堪。”王氏何以對此詩歌裝飾如此有興致呢?答案是:他是一位真正的審美家。
這也是他走遍世界的闊大眼界使然。他說:
詩之為物,最足怡性陶情。歐美各國,上自名區名墅,下至尋常家居旅寓,莫不以極雋妙之詩句,為戶牖間點綴,其優美悅人處不減名手所作畫幀也。
對于濟南旅館的缺陷與不足,王氏亦予以毫不客氣地批評,首先是衛生與服務意識:
不意甫經登榻,而帳中之蚊聲薨薨然,同時兢作。一闔眼間,臂指悉受奇創,其困況實非言語之所能盡。起而開燈,視之蚊蟲均自帳幅上下口隙縫中入。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首先是衛生觀念差,滅蚊措施不得法;其次,是旅店主人趕時髦,蚊帳錯用了“西式套帳”。他說:
揆諸此輩逆旅主人心理,必謂用此蚊帳方得謂之模仿西式,方得謂為有改革之精神,而不知此等套帳在彼歐美不知屬于何世紀何年代之流行品?記者旅美時,屢向各地旅行而絕不睹此等不新不舊之西式套帳,而在中國內地各城竟屢見之。
由此,王氏的話題又回到彼時人們熱議的改革上來,他說:
今之侈言改革者,動曰若相仍而不改,永無革新之時。此說固甚有理,但不察個中利害而倉促言改革,猶此旅館之用套帳,徒令人無病呻吟耳。……此可見改革之圖非窮源竟委不可。雖至微如飲食起居亦萬不容掉以輕心也。世界諸文明國被派往國外留學或調查者,大抵均能熟諳本國情形默察他邦情勢,而絕不為虛榮之一念所左右,故不必為“新”字所迷誤,而常能自遂其革新之宏愿云。
談到濟南的餐館,王一之最為嘆服的是大明湖上的飲食。他說:
口之享受則為大明湖畔之山東菜館,其尤著者為雅園,園后臨湖,門徑甚迂曲,陳設殊幽雅,觀其“周詩大雅庾信小園”之集合式妙聯,已可知此中不乏名士之駐足矣。山東各館湯菜均混濁,惟此館獨清腴鮮美,其所擅者為湯菜及甜菜,予尤嗜其所制魚湯一盂,嘆為大明湖畔特有之風味云。
大明湖特別是雅園之魯菜,其特征在于,餐飲不只是吃飯,乃是環境、文化、情調與美食的結合,迂曲門徑、優雅陳設、名士妙聯,加之湖上清爽,荷芰風香,拂水綠柳,如此之景觀環境,堪稱酒不醉人人自醉了。
趵突泉絕妙佳境卻缺少配套環境
王一之來到濟南,深為趵突泉獨特的美景所打動:
(趵突)泉水自池底上噴時,競向左右流,明漪淺碧,荇藻掩映水際,日光照之,微風拂之,吹皺一池水,幻為萬疊錦紋,不可謂非宇宙間之大觀。
“幻為萬疊錦紋”,這比喻來得妙!
眼見得趵突泉“宇宙間之大觀”,王一之突發奇想,他說,如果請著名的美術家,將這“萬疊錦紋”及綠藻等美景——
繪成特制綿紋箋,寫出荇藻數行,而以淺綠水紋為煊染,則北京南紙店又可展其木刻套印之絕技矣。水中有此妙裁,惜我中國美術家未曾注意及之也。
“特制綿紋箋”加之“木刻套印”,這樣的文化創意,確實是極為高明。
趵突泉的熱火景象,在王一之眼里,就是上海的城隍廟:
趵突泉旁有廟祀,四圍小街多攤場及洋雜貨鋪,布篷遮日,仰視不能見天,短衣寬袖,攘臂往來其下者,絡繹不絕,絕似上海之城隍廟。
游客們來到趵突泉,往往就泉看泉,很少有人看到在趵突泉影響之下的外面世界,或者不夠準確地說,是趵突泉的附加價值,聰明的王一之則看到了,他說:
濟南因有此泉,故環城小河澄碧可愛。
倚欄望之,當前為方池者,轉右水流處,尚為街巷中之一小河。
趵突泉出,流為濼水,繞城穿巷,綠了半個濟南。
濟南人,世代就生活在泉河之湄。
然而,王一之最具眼光的,還在于他對趵突泉的文化發現:泉上竟然設有圖書館。他寫道:
與泉旁廟祀隔水對峙者,為第一通俗圖書館,有坐屋隅奏風琴者,負販之徒,執卷環坐。于此學絕道喪之日,得此難得之良法美舉,不啻聞當日東魯纮誦之聲,而竊嘆古文明集中地之山東,究視浮華侈靡之上海,為不同也。
看到了嗎,連那些做買賣的商戶們,都在閑處識字讀書。于是,王一之慨嘆道:山東,這“古文明集中地”,就是與眾不同呀。而這圖書館設在泉上,真是普及文化的“良法美舉”啊!
對于趵突泉的缺陷與不足,王一之也毫不客氣地指出。他著重批評的,是趵突泉的周圍環境:
游趵突泉所極不滿意之事,即此泉之四周無一處整潔可容久坐,更無一處可容女流美術家之安心描寫。若令完全歐美眼光之人
來此,恐未及覺察斯泉之美而早拂袖遠避以去。蓋前后左右之物舍圖書館及廟祀外,更無一物足與名勝地相稱也。乞丐殘疾觸目皆是,小賣攤場陳設要道,摩肩而過若與裸身垢面者相角逐,然未睹名勝地之佳處以前,必先備感游覽上種種不適意處……
雖則針針見血,然痛快淋漓。趵突泉之絕妙佳境,必得有與之相稱的良好環境,此大家之卓見高識。然而,筆者在感佩之余,尚有少許辯解。即趵突泉有一多年形成之地域文化傳統在焉。據文獻,自清至民國,趵突泉不僅是一處觀覽勝處,它還是老百姓游樂購物的天然市場,據晚清陳德征《濟南游記》之《趵突泉集記》:“趵突泉為濟南名勝地,每逢二七日,為集期,游者益眾。”此乃其嘈雜錯亂、各色人等聚集之源也,然以此,趵突泉反更接濟南地氣,所謂有弊亦有利。
王一之論游大明湖的四種享受
王一之寫濟南景,最為出彩的,還數大明湖。王一之十分精妙地概括了四個方面,即:其不同者,眼、耳、身、舌之四種享受耳。王一之不是籠統地、正面地寫大明湖之美,而是宕開一筆,迂回地,從大明湖帶給人的享受的角度,來展示其美,這一下就將風物與作為審美主體的人連在一起,使得人們讀來倍感親切、溫馨。
一之先生將大明湖的視覺享受分為兩種:高視的與平視的。他先說大明湖的高視之樂:
(大明湖)其最便高視遠矚之良處所,一為北極閣,一為李公祠。由北極閣下瞰,游艇盡在荷塘葦澤中,絕類一幅江南田野之景,風帆上下,平疇無際,自滬寧道中車窗望之,只見行舟在稻苗中作勢回旋,為彼穿花之蛺蝶也。若在李公祠后倚欄凝佇,則翩翩來去之布帆船,與彼瑟瑟然有秋意之蘆葦叢綠白兩色,交映生輝,雖在暑季亦覺心目中異常涼爽……
風帆上下,平疇無際,絕類江南田園美景;然還是不夠,于是一之先生又增添——行舟回旋如穿花蛺蝶之翩然作勢,真個是美透了!
然而,一之先生論說大明湖的最精妙處,還在于大明湖的平視之美。
那時的大明湖,非同如今的“一片大明”,而是蓮蕩水草,一望無際,菱芡被渚,鷗鳧近人,一幅生機勃然、曼妙無限的大自然景觀。天生如詩之浪漫的一之先生見狀頓時大為感動,他說:
若更以平視論,則大明湖之特色為西湖所不同者,即一“藏”字而已,惟其能藏,故湖面雖小亦不見其甚隘,船路曲折行水草間,大有煙水茫茫一往無盡之概。
煙水蒼茫,航路曲折,湖汊三數,令人迷桃源之津,何等美感!
王一之這樣論述大明湖上的聽覺之美:
耳之享受其遠而難得者,如于叢葦中偶聞鳥語,當空一囀,不知其所自來,昂首遙天,幽深杳渺,大有柳浪聞鶯之佳境,而清遠綿邈卻又過之。其近在四圍,無往不與視聽相接觸者,如綠蔭環繞中蟬聲相應和。觀湖濱某宅門“荷花映日楊柳遮天”之聯語,便覺此中蟬唱之美,益非他地所能比擬矣。
因有湖上層層蘆葦的遮掩,大明湖上的音響特征在于:只聞鳥囀而不知其美聲來自何處,它給人的想象更豐富。王一之認為,此種佳境大有西湖“柳浪聞鶯”的“幽深杳渺”之風致,而又別具“清遠綿邈”之美感。
接下來,一之先生又談到大明湖上的鼻之享受,亦即嗅覺之美。他說:
鼻之享受者為荷香。此種香味北京三海十剎海中央公園等地,固亦能隨處領略,但與此間處境不同,一則只便倚欄觀賞,所以自娛者為時至暫,若久佇逾數十分鐘,亦不覺其為可樂也。一則置身菰蘆萬頃中,荷風披拂,正對游人之面,湔滁煩襟,此樂何極。方諸餐霞飲露,快意處正復相同。視彼北京賞荷之法,不啻霄壤之相懸殊矣。
又是對比法。一之先生舉例說,享受荷香有兩種方式,一是北京公園內的倚欄觀賞,二是大明湖上的置身菰蘆萬頃中觀賞。顯然,后者遠比前者為美。
大明湖上第四種享受是舌,亦即口味、味覺的享受,前已提及,不再贅述。
王一之論濟南人簡、質、重保守
對于濟南人的“特性”,亦即文化性格,王一之的論述稱得上一針見血,毫不留情。對此,熱心的濟南人應該有個心理準備,要有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胸懷與態度方好。
王一之說:濟南人有三種特性,一曰簡、二曰質、三曰重保守。
“簡”,亦即簡單。
其一,交通上之簡單:出門時較體面者為人力車,余則鴉鴉軋軋之小車耳。摩托車之蹤影迄今尚絕跡。
其二,食用上之簡單:食品尋常為饅頭大餅、豬羊肉,非若南方人士之盤餐精美、珍味羅陳。
其三,服色上之簡單:衣服即中、上社會之新人物亦非十分華麗,男子夏布白長衫加黑紗馬褂,女子著白女衫下圍黑裙。晚涼時在公園等處,見有伉儷攜手偕行者,則“白黑黑白”、上下左右相間……似此種“古道可風”之現象,為上海、北京等巨埠所不易得。
其四,商埠街道名之簡單:商埠中馬路之計數序列法,其東西行者完全效法上海,即其南北行者亦脫胎于上海之大馬路、二馬路等名稱,不過上加一“緯”字而曰緯一、緯二而已……
其五,省治規劃上之簡單:因我國各大城其各城門之名,大抵極形繁復,如南京之東門別名曰朝陽,南門別名正陽;北京在東諸門有東華、東安、東直、左安之殊稱……故中國各城市若各城門,簡單稱之曰東、西、南、北諸門者,大抵尋常之縣城耳。濟南城內之街市,最繁盛者名為西門大街,此外若東門大街,東、西關各大街,名義均極簡單。此外,縣東街、縣西巷等名稱,明明化省城為縣城矣。
濟南人之第二種特性曰“質直”。
“質直”即樸實正直。王一之是從濟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來洞見濟南人的質直即樸實正直的特性的。
其一,濟南各商店分類語十分樸素平直:如浴室徑名曰:澡塘。鮮見清水盆湯、汽水浴堂等種種殊稱。客寓徑名曰:棧,并無飯店、旅社、旅館、行臺等名義上之軒輊。此外各項商業門類雖不能盡憶,大抵不重浮文套語。
其二,大商鋪亦實事求是,絕少奢侈、消耗性質:西門大街等處,各大鋪戶所陳列奢侈品一類,實遠不若南方之多。山東本地出品若繭綢若草帽,均系實事求是之振興國貨計畫,絕鮮奢侈或消耗等性質包孕其中。即類似稻香村之南馃店,亦覺其中食物品目無變幻離奇之諸花式,此又山東人士尚質不尚文之特長也。
其三,文化亦然,如報刊及其陳列:趵突泉第一通俗圖書館陳列各報,有文言者有白話者,體裁名義分畫井然,既無一方作用之施,自鮮雙方沖突之患。從無假借名義,以極瑣陋不堪卒讀之白話文字,闌入文言之大報中,牽強作勢,令人向之作三日嘔者;亦從不見以小報之實,而挾標新炫異之謀,以頂替大報之虛名者。
其四,流通“袁大頭”亦見濟南人質直之性:商店行用大銀元及小角,以鐫袁世凱小影者最見流通,其原因有二,一則此項銀幣為民國三年所鼓鑄,偽造之舉迄無所聞;二則鐫袁世凱小影之銀角,其價值為十枚換一元,非若小洋之價值漲落不可靠,而時有虧耗之虞。故濟南雖有錢店濫發紙幣,其價值仍可永久不變。
由此可知,濟南流通“袁大頭”非為政治原因,乃出自濟南人穩重、實誠。
其五,客棧、旅館直捷爽快,尚質面相:
一之先生走遍天下,對于客棧、旅館中人尤多觸。他說:若客棧中一類人,其狡譎必視尋常人為尤甚,行遍全世界莫不如是,而以我中國之為害者為尤酷。
然而,難能可貴的是,在濟南旅館,卻是另一幅面貌:行李上下點件算,有定價,茶房小賬交柜收存,可無爭執之苦。旅館中人雖不免有狡黠者,視其辦法之直捷爽快,亦足審知其尚質之面相也。
王一之先生論證濟南人第三種特性則是“務保守”。
其一:記者初抵濟南,即見沿途諸苦力,大抵蓄發為辮,已覺甚不滿意。及履衢市,入餐館,周覽名勝,而目之所接,無往不遇垂辮廣袖之徒。
此時是1919年,據濟南開埠已近15年,而距離推翻清室、建立共和也已8年之久,然而,在濟南,依然有拖著前朝大辮者晃來晃去,且多為“苦力”,此足見舊勢力的頑固、歷史發展之惰性、下層社會的不幸與不爭,以及改革之艱難也。
其二:及過西門大街及趵突泉附近之諸街市,更有三種營業最足令人注意:其一為辮線店,高懸黑色之辮線甚多;其一則首飾鋪,玻璃匣中所陳設者大抵皆南方三十年前之古舊銀器;其三為售手帕者,大方巾藍花甚粗俗,小方絹有紫紅者,有紅而帶黑者,亦皆南方三十年前通行之物。我國以三十年為一世,不意一國之大,其南北程度之相去竟令人有隔世之嘆云。近聞外國商人相率來中國搜求古式之衣飾,曷弗徑往山東而一空其所有乎?
濟南人素不喜趕時髦、趕時尚,其由來久矣。其間利弊,讀者當有定評。
其三:尤可笑者,濟南各名勝,大抵標有白紙小簽如“休息日女士游覽”等語,觸目皆是。記者往游,幸不在日曜休假之期,否則雖欲免其不即屏諸門墻以外,亦不可得。此又他地之所罕見者也。男女之界嚴,今日惟亞拉伯、印度等地為然,推其流弊所及,每至不堪聞問。
男女之大防,竟依然如故。
一之先生一方面贊嘆濟南、山東的古風醇厚,以及讀書與弦誦之聲,洵為古文明集中地,還有濟南人的“簡”與“質直”等等特性;另一方面,他又毫不留情地披露濟南存在的敝陋、問題與不足,濟南人的文化缺陷等,令人深長思之。這才是一位學者實事求是的公允態度與學術良心之所在,這也才是一個完整的、真實的濟南。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