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東廣播電視臺
2024-08-05 15:49:08
近日,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記住鄉愁”社會實踐隊聯合省派平原工作隊在平原縣開展“讓地名文化活起來,留住鄉村根與魂——老地名保護與賦能鄉村振興”社會實踐。
國家民政部于2023年開展的鄉村著名行動印發《關于開展“鄉村著名行動”助力鄉村振興的通知》,將老地名保護納入鄉村振興重要工作。老地名是一方百姓與腳下土地最直接而深刻的鏈接之一。老地名不僅是地方文化的載體和象征,還是一種牽動人們鄉土情懷的稱謂,成為了寄托人們期盼和歸屬感的存在。因此,開展地名文化保護工作,可以有利于筑牢我們的精神家園、永續鄉愁情結。
平原縣歷史文化資源豐富。秦朝置平原縣,距今已有2000余年歷史。這里曾是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地方;這里有三國曹魏術士管輅;這里曾有清朝康熙、乾隆兩位皇帝六次南巡駐蹕平原的足跡,也有南宋丞相文天祥留下《過平原作》的詩文;這里有義和團血染森羅殿的悲壯事跡;這里是國學大師、哲學家任繼愈的故鄉;這里誕生通德醋傳統釀醋技藝、魯北木板大鼓、恩城鴿子會、牛斗虎等省級、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全國地名標準化委員會委員,山東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區劃地名研究中心主任郭曉琳、齊魯工業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教授,省文旅廳文創設計評選專家庫成員林斌教授、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工辦主任,團委書記袁鑫、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輔導員張建等專家、領導和老師出席了本次調研活動。
在調研啟動儀式上,平原縣相關負責人為郭曉琳、林彬、袁鑫、張建頒發“鄉村振興合伙人”榮譽證書,并為實踐團隊授“山東師范大學老地名保護與賦能鄉村振興社會調研實踐隊”隊旗。
此次調研實踐活動,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記住鄉愁”團隊共設計了三條線路,“三國文化”、“鄉韻記憶”、“鄉村振興”。
在“三國文化”線路中,團隊走訪了有著“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傳說的桃園新村。并實地考察桃園新村黨群服務中心、地名文化廣場、電商產業基地、魯旺農場;
來到擁有“水上古村落”之稱的王廟鎮張官店村與當地村干部和村民深入交談;參觀龍門、三國文化廣場、管輅廟等平原縣地標性建筑,了解平原縣對三國文化的保存、運用和推廣情況。
在“鄉韻記憶”線路中,團隊來到大芝坊村參觀當年義和團血灑森羅殿舊址;在王杲鋪鎮甜水鋪村調研,了解村民的生活習俗。
在“鄉村振興”線路中,參觀了王打卦鎮花園,了解王打卦鎮的地名傳說、歷史文化及發展現狀。在腰站鎮鍋培口村調研不僅參觀了腰站黨建聯合體——黨群服務中心,還與牛斗虎、腰站剪紙非遺傳承人進行交流。參觀文化廣場、暖心食堂、產業大棚種植基地。
通過此次實踐活動,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記住鄉愁”社會實踐隊深入了解了平原縣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以及老地名保護與鄉村振興之間的緊密聯系。不僅學習到了老地名背后的歷史故事,歷史沿革,還實地考察了鄉村振興的具體措施及其成效。與專家、當地干部、群眾深入交流,社會實踐隊深刻認識到老地名保護的重要性,并深刻體會到保護傳承鄉村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為平原文化產業和文旅融合賦能,老地名保護大有可為。“讓地名文化活起來,留住鄉村根與魂——老地名保護與賦能鄉村振興社會調研實踐”項目就是旨在通過深入挖掘、保護與活化利用,為平原縣的文化傳承與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接下來調研團隊擬推出兩河牽手平原三國文旅線路指南并推出兩河牽手平原三國文旅文創產品賦能鄉村振興。
實習記者:鄭含章 李鑫宇 劉文敏 張美琳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