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山東網
2024-08-06 09:46:08
原標題:青島啟動海創計劃2.0版 激活新質生產力"藍色引擎"
來源:青島日報
原標題:青島啟動海創計劃2.0版 激活新質生產力"藍色引擎"
來源:青島日報
海洋是青島最大的發展特色,也是城市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最大優勢和潛力。日前,青島市科技局牽頭編制的《青島市深入實施“海創計劃”加快打造國際海洋科技創新中心行動方案(2024—2026年)》正式印發,這標志著“海創計劃2.0”行動啟動。
2021年以來,青島市科技局聚焦海洋新興產業“強鏈、補鏈”,實施“海創計劃”,塑造了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新動能。此次“海創計劃2.0”進一步明確了進入發展新階段的新目標:聚焦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建設,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海洋科技創新中心。為此,《行動方案》立足青島市海洋科研優勢、資源稟賦、產業基礎提出了8個重點發展產業,并配套開展六大提升工程。
通過實施“海創計劃2.0”,青島要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對接,加快形成海洋新質生產力,為構建智慧、綠色、開放、安全的現代化海洋產業體系提供有力支撐,爭當國家海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排頭兵,全力開創經略海洋新局面。
強策源、重產業,“畫像”國際海洋科技創新中心
實現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最關鍵的是做大做強海洋產業。經過多年布局發展,青島海洋產業門類齊全,28個海洋及相關產業門類在青島均有布局。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海創計劃2.0”提出了未來三年的發展目標:到2026年,基本建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海洋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全面強化,推動青島成為全球海洋科技原始創新策源地、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海洋高端人才集聚地、海洋科技國際合作要地,初步建成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海洋科技創新中心。
具體來看,《行動方案》圍繞原始創新策源能力、產業創新能力、高層次人才、高能級創新平臺等方面提出了切實可行的發展目標。
海洋原始創新策源能力顯著提升。要建立完善以嶗山實驗室為引領的四級實驗室體系,布局建設一批海洋領域高能級創新平臺,爭取到2026年新增10家及以上海洋高端創新平臺。
海洋產業創新能力持續強化。要突破100項以上海洋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布局若干前沿和顛覆性技術,形成一批標志性創新產品,培育一批海洋領域高新技術企業,爭取到2026年海洋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000家。
海洋高層次人才持續匯聚。要集聚一批海洋領域頂尖人才、高端產業人才及青年人才,爭取到2026年吸引200名以上海洋高端人才,引領海洋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
海洋命運共同體加快構建。要積極參與聯合國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十年計劃,加強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開展海洋領域務實合作,打造若干海洋領域國際性品牌大會,構建更加廣闊的國際海洋伙伴關系。
持續推動“海創計劃2.0”落地、落實,市科技局加快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科學配置創新要素資源,在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方向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要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海洋領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為實體經濟振興發展貢獻科技力量。
在執行保障上,《行動方案》也有明確的思路。要依托市委科技委員會,統籌推進全市海洋科技創新領域重大工作的謀劃設計、資源布局、項目建設等,明確工作分工和責任,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地;加大財政科技投入,市、區(市)聯動,加強科技、教育、產業、財稅、金融、人才等政策措施協同聯動,促進政策措施落地見效;要積極爭取國家及省政策支持,做好各類創新主體服務保障工作。
鍛技術、造裝備,八大產業兼顧現在與未來
在發展重點上,《行動方案》錨定海洋信息、船舶與海工裝備、智能航運、海洋藥物與生物制品、現代海洋漁業、海水淡化與海洋能等6個優勢產業以及海洋物聯網、深海開發2個未來產業,通過突破關鍵技術、研制核心裝備協同發力。
技術突破是引領產業發展的原動力,突破關鍵技術被《行動方案》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例如,發展海洋信息產業,要突破遠程化、智能化、集群化等技術;突破聲、光、磁、電等傳感器關鍵技術,實現海洋先進傳感器自主可控;要突破海洋數據同化、分析與挖掘、可視化、安全等關鍵技術,打造具有影響力的海洋數據標注基地;要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海洋災害預報、海洋漁業、海洋藥物篩選與設計、海洋資源勘探與開發等領域的垂直應用。再如,在智能航運產業發展中,則要突破數字航道等關鍵技術,打造船港協同系統;要推動港口大模型技術底座和基礎算力平臺建設,建設智慧港口;要推動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技術在港口設備上的應用,“優化”港口機械。此外,在現代海洋漁業產業發展中,《行動方案》也強調,要借力高效精準基因編輯等育種關鍵技術攻關,發展海洋種業;開展智能化陸基循環水養殖等關鍵技術,構建一體化陸海接力養殖技術體系。
將核心技術落地轉化為核心裝備,是科技創新賦能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行動方案》明確,發展水下滑翔機等無人裝備,加速裝備與海洋應用場景融合,是推動海洋信息產業發展的關鍵抓手之一;突破適養品種篩選等關鍵技術,研發智能養殖管控系統等裝備,開展深遠海養殖示范應用,可以為現代海洋漁業發展注入新動能。針對海洋裝備的研發與制造,《行動方案》明確了方向。包括:發展海洋物聯網要搭建海洋立體觀測體系,推動其向大規模、低功耗、超高分辨率等方向發展;要研制適應海洋環境的低軌衛星互聯網終端,打造低軌衛星互聯網海洋數據樞紐。發展深海開發產業,要面向多金屬結核、富鈷鐵錳結殼、多金屬硫化物、天然氣水合物、深海稀土等深海礦產,研制大水深勘探機器人、高性能集礦機等關鍵裝備。
綠色、低碳、高值化,也成為《行動方案》的“關鍵詞”。《行動方案》提出,發展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要立足液化天然氣、甲醇、氨、氫等新燃料開發關鍵裝備,推動綠色船舶發展;要突破智能航行、智能運維等關鍵技術,發展智能船舶。在海水淡化與海洋能產業,要突破風-浪-光多能互補等高效獲能技術,推進海洋多能融合發展;圍繞防腐蝕等重點方向突破新技術、研發新材料,推動產業綠色長效發展;開展海底碳封存等技術研發,研制海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裝備,推動海洋碳匯工作。在海洋藥物與生物制品產業,要研發海洋生物酶制劑、海洋生物醫用功能材料等高端海洋生物制品;突破干細胞培養魚肉等技術,發展以海洋寡肽、海洋多糖、南極磷蝦等為主要原料的新型海洋功能食品。
引人才、促轉化,六大工程協同配合一體發力
《行動方案》進一步提出了開展海洋高端平臺建設、海洋產業創新引領、海洋科技成果轉化、海洋科技型企業培優、海洋高層次人才引育、海洋國際合作拓展六大提升工程。
創新平臺匯聚創新資源,是產出前沿成果、推動協同創新的有力載體。《行動方案》提出,實施海洋高端平臺建設提升工程,高水平建設嶗山實驗室,爭創更多海洋領域全國重點實驗室,打造海洋領域四級實驗室體系;立足海洋人工智能、海洋大數據等領域,鼓勵企業、高校院所布局建設海洋領域高能級創新平臺,探索協同聯動創新模式;加快海洋科學衛星、海洋水產種質資源庫、深海基因庫等海洋科研基礎設施布局。
由“從0到1”的原創突破到“從1到10”的中試放大,再到“從10到N”的大規模產業應用,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行動方案》對每一步都給出了細致的規劃。
實施海洋產業創新引領提升工程,充分發揮自然科學基金激勵作用,爭取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支持,加強深海、大洋、極地等領域研究,引導高校院所圍繞產業需求提供“訂單式”服務;聚焦海洋重點發展領域,鼓勵各類創新主體靶向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依托企業和研發機構,開展具有示范性的系統集成、產業鏈協同創新工程,引領海洋產業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發展。
實施海洋科技成果轉化提升工程,則要在更大范圍內推動海洋科技成果轉化。完善技術要素市場體系,推進海洋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建設,培養海洋領域技術經紀人;推動企業與高校院所共建創新平臺,培育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海洋科技產業協同組群;構建全鏈條創業服務生態,支持企業、專業機構建設概念驗證平臺和中試服務基地。
作為科技創新的主體,企業也被《行動方案》放到了關鍵位置。實施海洋科技型企業培優提升工程,要引導和支持涉海科技企業聯合行業上下游、產學研力量建設創新聯合體、技術創新中心;支持涉海科技型企業與多層次資本市場有效對接,加大對企業投資力度。
人才是推動發展的“執行者”,也是增強后勁的“生力軍”。實施海洋高層次人才引育提升工程,《行動方案》提出,靶向海洋領域科研和產業需求,培育海洋領域頂尖人才;通過以才引才、平臺聚才、企業攬才等多種方式,壯大海洋高層次人才隊伍;支持高校院所及各類科創平臺引進研發能力強、發展潛力大、有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海洋領域青年科技人才。
要發展,還要更加主動地“擁抱世界”。實施海洋國際合作拓展提升工程,《行動方案》提出積極參與“海洋十年”等大科學計劃,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支持涉海高校院所、企業開展國際科技項目合作,提升世界一流人才匯聚能力和國外智力引進層次;發揮全球海洋院所領導人會議等高層次交流平臺作用,建立全球和區域性海洋科技創新對話機制。
海洋科技創新是一項系統性、長期性任務。奮力在海洋強國、海洋強省建設中走在前、挑大梁,打頭陣、當先鋒,青島正進一步以科技自立自強為引領,打造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藍色動能。(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