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報新聞
2024-08-08 15:44:08
原標題:山東四普紀實|行走田野間 商河四普“她力量”
來源:海報新聞
原標題:山東四普紀實|行走田野間 商河四普“她力量”
來源:海報新聞
海報新聞記者 朱德蒙
七月雨季開始,玉米進入瘋長期。
位于濟南市北部的商河縣,屬黃河沖積平原。玉米是這里的主要農作物之一。在經歷了連續一周的雨水滋養后,成片的玉米猶如雨后春筍,眨眼間便長到兩米。這對于正在開展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以下簡稱四普)實地調查的商河四普工作隊來說,無異于一場“極限挑戰”。
商河縣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屬齊國麥丘邑。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以下簡稱三普)登記不可移動文物90處,以分布在田野中的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和石刻為主。雖然數量不多,但一直以來,商河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文物遺產保護工作。
四普啟動后,商河縣成為全省最早開展四普鎮、街培訓工作的區縣之一。同時,全縣組建縣鎮村三級聯動和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3+N”普查隊伍體系,采取“5+2”訪談模式,形成縣鎮村齊抓共管的文物保護格局。在經費方面,縣委、縣政府更是早列預算,撥付50萬元資金為四普護航。
工作二十多年,曾參與三普的隊長李健深知文物普查的重要意義。1位70后,3位85后和1位90后,三女兩男組成了商河縣四普工作隊。除了李健,都是文物新人。
“如果不是四普,可能我一輩子也不會把商河951個自然村(居)走一遍,把全縣的文物點都調查一遍。”86年的程汝云在商河縣文旅系統工作多年,但對于文物普查卻是十足陌生。
“我還有幾年就退休了。最放心不下的是商河文物人才梯隊建設。幸虧四普來了。從去年知道要四普后,我們就積極申請經費,搞培訓、買設備。對她們,我就一個要求,必須每個人將每個村、每個文物點都走一遍。”當然,雖然嚴格要求隊員們必須“村村到”,但對這支女隊員占多數的“娘子軍”,李健還是“細節處見溫柔”。
四普新加無人機拍攝,李健就找朋友自學掌握。四普實地調查是在天氣最炎熱的夏季,他就買來防曬服,備上花露水、清涼油給隊員們從頭到腳地“武裝”上。四普去的都是村鎮,有時候會碰上大集,人流量大不好通行。去遺址墓葬時,走的又多是無名鄉道,不僅沒有導航,還要提防隨時從地里躥出的三輪車、電動車等。李健擔心女隊員的車技,就自己開車拉著大家。他開玩笑稱:“三普時,我就給大家當司機。四普了,我還是司機。”
8月初,商河縣迎來晴朗天氣。雖然氣溫再度飆升,但對實地調查來說,最合適不過。一大早,商河縣四普工作隊驅車前往韓廟鎮,開展文物點普查工作。
在韓廟鎮,和鎮文化站站長李長亭會合后,大家來到鎮政府和村民代表進行座談。事實上,在商河縣,像李長亭這樣的鎮文化站站長,被李健稱為商河四普工作隊的“第六位隊員”。
會議室里,在隊員們的引導下,原本緊張的老人們開始熱情地回憶起村史。“我小時候,好像挖出來一些上面有畫的石頭。具體什么圖案記不清楚了,石頭后來都搞建設用了,現在沒了。”“我們鎮叫韓廟,就是因為這里有一座廟。后頭修橋,就拆了。”“村里好像還有個門樓,上面有好看的青磚。具體哪個年代說不清楚。”……
終于,在一陣熱烈討論后,文物普查隊收獲了一條關鍵信息:村里一戶韓姓老人有一處舊房,房子的門樓上有雕花青磚,不知道始建于哪個年代。
在記錄下大家提供的有用信息后,李健當即拍板,去現場看看。
隨后,在李長亭的帶領下,大家來到了此處門樓前。房主韓大爺介紹,這是一處已有逾百年歷史的民居,具體修建于哪一年自己也不清楚。
李健看著門樓上僅留的幾塊雕刻著蓮花等造型的青磚表示,商河縣屬黃河沖積平原,當地有著比較成熟的青磚燒制技藝。雖然這處建筑殘存有限,但可以看出,當時青磚在此處的普及程度和當地發展水平。“在韓廟鎮,前幾天我們還發現了幾處燒制青磚的古窯。”
結束座談和新線索的實地調查后,已是中午12點多,隊員們進行簡單休整。
下午兩點,開始對原定計劃中的小官莊墓群M6進行實地調查。
此時,氣溫已超35℃。
烈日當空,在一處玉米地旁,隊員們迎著熱浪,開始依次進入高度兩米,一眼望不到邊的“玉米林”中。
密密麻麻的玉米與玉米之間,不足20厘米的距離。近1米長的葉子四處伸展著,上面長滿了細小的毛刺。從中穿過,毛刺劃到臉上、胳膊上、腿上,刺撓不已。如果沒有防曬衣,隨即便會紅腫一片。
然而,包裹住身體和頭臉后,則又預示著另一種“折磨”。
排列整齊的玉米地,形成了一個風絲不透的密閉空間。里面的氣溫瞬間被拉升到四五十度以上,汗水順著臉頰不停滴落,防曬衣早已被汗水浸透。
就這樣一路穿行到玉米地中心地帶,隊伍也終于抵達小官莊墓群M6。滿臉汗水的李健開始給隊員們分配任務。隊里唯二的男隊員張安東負責實體測量。年齡較大的程汝云配合張安東記錄數據。較年輕的女隊員劉曼和龐婧則負責協助測量、拍照和數據上傳。此外,李健還要負責無人機拍攝。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張安東和程汝云對M6的長度、寬度和海拔高度測量完畢后,又開始對M6外圍進行量尺。“今天還算可以。前幾天最熱的時候,我一到現場就中暑了,開展不了工作,只能在旁邊看著。”程汝云拿著筆記本跟在張安東后面認真記錄,本子上是一連串被汗水暈開的數字。
除了記錄,作為隊里的后勤保障,她一邊從背包里拿出瓶裝水給同伴補充水分,一邊又拿出花露水一陣猛噴,“蚊子和各種各樣的蟲子也是我們實地調查的一大難關。前幾天,有同事被玉米地里的蟲子咬了,回去腿腫了。”
或許因為氣溫太高,又或者是信號問題,這時負責數據上傳的手機出現問題。“只要一上傳圖片就白屏,已經六遍了。”龐婧焦急地說道。在及時匯報給省四普辦后,技術人員立即連線現場指導。龐婧顧不得一次次滴落的汗水,認真修改。
一個小時后,在對M6進行全方位測量后,李健又提出新要求:外擴兩米后,再量一遍。
“隊長有經驗,多做一遍可以儲備資料。”隊員們又拿起設備開始了新一輪的工作。
如此,又是一個小時。
當大家結束所有點位的測量和記錄,穿越玉米地出來后,已是下午4點半。
在玉米地旁邊的小路上,李健帶著隊員們開始復盤。當全部核對完畢后,他又帶著大家開始了下一個文物點的調查。
十幾分鐘后,大家來到韓廟鎮一處曾用于燒制青磚的古窯址。結合上午的民居,李長亭介紹,此處也是通過與村民們座談得到的新線索。“我打算去趟國家圖書館,把韓廟鎮的有關史料仔細查一遍。這一片窯址的發現,說明當時韓廟鎮可能是一個生活重鎮。”
終于,今日的現場調查結束了。
晚6點,隊伍開始返程。車上,程汝云3歲的小兒子打來電話,詢問媽媽什么時候回家。
然而,這一天的工作卻沒有結束。大家還需要回縣四普辦準備當天的總結和安排第二天的工作。
“以前上下班時間點比較正常。四普開始后,幾乎沒有一天是晚上7點前回家的。我老公在深圳工作,雙方老人們身體也不好,家里多數靠我。”程汝云說道。盡管如此,她也從沒想過放棄參與四普,“需要學習的太多了。”
“除了程汝云,家離單位較遠的龐婧也是每天一早開車來單位,晚上9點多到家。有時候孩子好幾天見不到媽媽。還有劉曼,年初剛做過手術,但從培訓到實地調查,四普工作一天也沒落下。”女子文物普查隊是商河四普工作的亮點,李健自豪地說道,女隊員們巾幗不讓須眉,發揮各自的潛能,高質量完成溝通對接、測繪、訪談、拍照和宣傳普及等工作,“當然對于四普,家庭的支持也是她們最堅實的后盾,是對文物工作的最大保障。得到家庭的支持后,才能安心地工作。”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