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23日訊 (山東經濟廣播記者林柟、顧震宇)
近年來,聊城市各級各部門把質量強市建設作為一項基礎性、戰略性任務來抓,在理順體制機制、加大財政投入、強化檢驗檢測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品牌培育成果豐碩。截止目前,入選“好品山東”區域公共品牌16個,8家企業獲省長質量獎或省長質量獎提名獎。2023年以來35家企業成為省級質量標桿、連續兩年增量居全省首位。東昌府區成功創建山東省質量強區。三是質量基礎建設扎實推進。全國第三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由地級市承建的國家碳計量中心項目落戶聊城。牽頭成立冀魯豫三省交界地區質量基礎設施服務聯盟,先后為3000余家中小微企業提供計量、標準、檢驗檢測等服務。四是質量總體水平持續提升。全市工業產品質量抽檢合格率逐年提高,農產品檢測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公共服務滿意度不斷提升。
強機制,突出質量強市頂層設計。去年聊城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貫徹落實〈山東省質量強省建設綱要〉的實施意見》,明確了質量強市總體要求、指導思想和主要任務,提出了到2025年和2035年的質量發展目標,構建了質量強市建設的“四梁八柱”,為新時代現代化強市建設提供質量支撐。新春伊始,聊城市質量大會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質量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質量強國、質量強省要求和全省質量大會精神,動員全市上下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實舉措加快推進質量強市建設,全面提升以質量為核心要素的區域競爭力。加大政策供給,持續強化產業、財政、金融、人才等方面政策協同,出臺《聊城市質量發展和專利獎勵辦法》,累計獎勵獲得省長質量獎、“好品山東”、“中華老字號”等榮譽的企業5400余萬元。
抓落實,久久為功持續抓好質量提升。實施質量強企,充分發揮質量在促進企業做大做強中的引領作用,推動企業全面加強質量管理,提升質量主體責任意識,提高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質量控制水平。加快推行企業首席質量官制度,培訓企業首席質量官110余名。以政府質量獎評選為契機,培育了一批實施先進質量管理方法成效顯著的企業,培養一批標桿企業,總結提煉一批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先進質量管理經驗方法。實施質量強鏈,聚焦聊城重點產業鏈,以農機及裝備制造產業鏈為突破,繪制產業鏈質量攻關圖譜。發揮鏈主企業牽引作用,加強產業鏈質量創新協同,破解質量發展瓶頸。發揮產業鏈質量管理協同作用,促進產業鏈強鏈、補鏈、延鏈,促進產業鏈上下游標準、質量水平有效銜接,提升產業鏈韌性和安全。開展質量強縣,充分發揮質量在推動區域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廣泛開展質量強縣(市、區)創建,實施全市全域創建質量強縣,以質量提升助推縣域經濟全面轉型升級。
重創新,以創新引領質量強市戰略實施。在監管方式上創新。制定“合規指導、政策集成、服務發展、輕微免罰”四張清單,詳細制定24大類78項具體服務事項,著力打通服務關鍵結點。實施包聯機制、建立問題清單、為企業質量品牌提供全面支持。在品牌打造求創新,實施“聊城優品”區域品牌創建,制定《關于共建共享“聊城優品”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方案》,組織實施了首批“聊城優品”品牌遴選。聊城品牌培育梯隊逐步形成,聊城品牌矩陣加快構建,持續為提升聊城品牌影響力,共建“好品山東”傾注聊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