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24-10-16 10:59:10
原標題:山東農擔精準破題支持村集體經濟發展
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山東農擔精準破題支持村集體經濟發展
來源:大眾日報
□ 本報記者 王新蕾 實習生 龍女
本報通訊員 肖玉璇 王淑杰
農村集體經濟在解決農民就業、提高農民收入、加快農村建設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山東農擔公司扛穩扛牢糧食安全重任,創新大田托管智慧服務模式,打造金融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截至9月末,山東農擔已經累計為全省3.6萬多個種糧大戶提供擔保貸款156億元,覆蓋種植面積1110多萬畝,相當于支持了220多億斤糧食生產。
強協同,產業鏈式服務
針對當前農村勞動力結構性不足、人口老齡化,勞動力性別失調、年齡失調,種植產業發展方式粗放等一系列制約農業生產的問題,山東農擔遵循“核心企業+訂單”業務邏輯,通過構建農擔、核心企業、黨組織領辦合作社、農戶等多主體參與的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打造農業種植全產業鏈服務,實現糧食生產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經營,讓村集體、農戶分享更多現代化農業發展成果。
山東農擔聯合地方黨委政府,遴選轄區內管理規范、技術裝備優勢明顯、市場開拓能力強的種業公司、面粉廠、飼料廠等核心龍頭企業及農機合作社、農服公司等社會化服務組織,對接黨組織領辦合作社,依托大田托管智慧服務模式,開展訂單式合作,通過全鏈條式、保姆化全程服務,破解“誰來種地”“地怎么種”等難點痛點,形成多方共贏局面。
濰坊諸城市后稷農業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服務商通過合作模式獲得收益30.49萬元,計劃在本村投建5000平方米石磨面粉廠、2000平方米掛面加工廠各一個,可提供就業崗位70余個,解決土地流轉后村民就業問題,并為自產加工面粉產品注冊商標“鐮刀客”,打造一村一品知名品牌,增加產品附加值。
促流轉,推進土地入股
“鮮有抵押物的農民+看天吃飯的農業+講求商業效益的金融機構”,農業金融需求與供給之間信息的不對稱,導致農業生產存在融資“難貴煩”的問題。
山東農擔發揮農業信貸擔保增信、分險和賦能公益功能等,引導金融資本低成本、高效率“精準滴灌”黨組織領辦合作社,解決“錢從哪里來”難題。山東農擔運用各基層黨委政府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發動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保障農民基本權益的基礎上,帶動農戶開展土地流轉,推動大田托管模式落地。
經當地政府推薦,山東農擔鼓勵農戶將土地經營權入股或流轉至村集體合作社,由山東農擔提供擔保,村集體合作社申請貸款,貸款一部分支付農戶流轉費,剩余部分用于種植經營。同時,構建利益聯結、互助共贏機制,保障土地流轉的規范化、精準化和效益化,以農業新科技和數字化為驅動力,激活土地資源價值,有效服務村集體經濟。
例如濰坊諸城市龍都街道嶺后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組織流轉該村土地1793畝,減壟增地后增加面積約89.65畝;憫農農牧提供全程托管服務,農擔公司向合作社提供300萬元擔保貸款,用于支付土地入股保底收益和生產投入;托管商、合作社和村民按照4:4:2的比例進行分紅,其中合作社分紅收入的45%、土地增種面積流轉費和增種分紅收益均歸村集體所有。
“雙閉環”,全程公開透明
山東農擔遵循“平臺+生態”的邏輯,集成智慧種植、B2B交易、供應鏈金融等系統,嫁接區塊鏈、衛星遙感、大數據、銀行共管賬號等技術,對大田種植耕、種、管、收、銷等全產業鏈數字化監管和資金管理,開創形成了“產業+資金”雙閉環管理新模式。山東農擔為各主體開通賬戶,在實現貸款資金種植全過程受托支付和資金流向實時監控基礎上,糧食銷售款匯入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監管賬戶后,優先償還銀行貸款,再按合同約定比例進行利潤分配。該賬戶體系下,“分布式記賬”能夠保障所有產業數據實時“上鏈”,確保信息記錄真實、透明、準確;“智能合約”保障資金、利潤按照合同約定實現高效安全自動清分,避免傳統人工接觸資金分賬導致的侵占或挪用,真正“用錢不見錢”。
山東農擔順應糧食種植規模化、集約化發展趨勢,緊緊抓住黨組織領辦合作社“關鍵一招”,扭住產業振興“牛鼻子”,形成雙閉環監管,在全國首創“金融+科技”雙輪驅動的大田托管智慧服務模式,推動打造多主體參與、多機制聯結、多要素發力的糧食生產規模化經營格局。截至9月末,該模式已在全省(除青島外)15個市落地,累計支持1800余個村集體擔保貸款20多億元。
□ 本報記者 王新蕾 實習生 龍女
本報通訊員 肖玉璇 王淑杰
農村集體經濟在解決農民就業、提高農民收入、加快農村建設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山東農擔公司扛穩扛牢糧食安全重任,創新大田托管智慧服務模式,打造金融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截至9月末,山東農擔已經累計為全省3.6萬多個種糧大戶提供擔保貸款156億元,覆蓋種植面積1110多萬畝,相當于支持了220多億斤糧食生產。
強協同,產業鏈式服務
針對當前農村勞動力結構性不足、人口老齡化,勞動力性別失調、年齡失調,種植產業發展方式粗放等一系列制約農業生產的問題,山東農擔遵循“核心企業+訂單”業務邏輯,通過構建農擔、核心企業、黨組織領辦合作社、農戶等多主體參與的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打造農業種植全產業鏈服務,實現糧食生產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經營,讓村集體、農戶分享更多現代化農業發展成果。
山東農擔聯合地方黨委政府,遴選轄區內管理規范、技術裝備優勢明顯、市場開拓能力強的種業公司、面粉廠、飼料廠等核心龍頭企業及農機合作社、農服公司等社會化服務組織,對接黨組織領辦合作社,依托大田托管智慧服務模式,開展訂單式合作,通過全鏈條式、保姆化全程服務,破解“誰來種地”“地怎么種”等難點痛點,形成多方共贏局面。
濰坊諸城市后稷農業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服務商通過合作模式獲得收益30.49萬元,計劃在本村投建5000平方米石磨面粉廠、2000平方米掛面加工廠各一個,可提供就業崗位70余個,解決土地流轉后村民就業問題,并為自產加工面粉產品注冊商標“鐮刀客”,打造一村一品知名品牌,增加產品附加值。
促流轉,推進土地入股
“鮮有抵押物的農民+看天吃飯的農業+講求商業效益的金融機構”,農業金融需求與供給之間信息的不對稱,導致農業生產存在融資“難貴煩”的問題。
山東農擔發揮農業信貸擔保增信、分險和賦能公益功能等,引導金融資本低成本、高效率“精準滴灌”黨組織領辦合作社,解決“錢從哪里來”難題。山東農擔運用各基層黨委政府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發動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保障農民基本權益的基礎上,帶動農戶開展土地流轉,推動大田托管模式落地。
經當地政府推薦,山東農擔鼓勵農戶將土地經營權入股或流轉至村集體合作社,由山東農擔提供擔保,村集體合作社申請貸款,貸款一部分支付農戶流轉費,剩余部分用于種植經營。同時,構建利益聯結、互助共贏機制,保障土地流轉的規范化、精準化和效益化,以農業新科技和數字化為驅動力,激活土地資源價值,有效服務村集體經濟。
例如濰坊諸城市龍都街道嶺后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組織流轉該村土地1793畝,減壟增地后增加面積約89.65畝;憫農農牧提供全程托管服務,農擔公司向合作社提供300萬元擔保貸款,用于支付土地入股保底收益和生產投入;托管商、合作社和村民按照4:4:2的比例進行分紅,其中合作社分紅收入的45%、土地增種面積流轉費和增種分紅收益均歸村集體所有。
“雙閉環”,全程公開透明
山東農擔遵循“平臺+生態”的邏輯,集成智慧種植、B2B交易、供應鏈金融等系統,嫁接區塊鏈、衛星遙感、大數據、銀行共管賬號等技術,對大田種植耕、種、管、收、銷等全產業鏈數字化監管和資金管理,開創形成了“產業+資金”雙閉環管理新模式。山東農擔為各主體開通賬戶,在實現貸款資金種植全過程受托支付和資金流向實時監控基礎上,糧食銷售款匯入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監管賬戶后,優先償還銀行貸款,再按合同約定比例進行利潤分配。該賬戶體系下,“分布式記賬”能夠保障所有產業數據實時“上鏈”,確保信息記錄真實、透明、準確;“智能合約”保障資金、利潤按照合同約定實現高效安全自動清分,避免傳統人工接觸資金分賬導致的侵占或挪用,真正“用錢不見錢”。
山東農擔順應糧食種植規模化、集約化發展趨勢,緊緊抓住黨組織領辦合作社“關鍵一招”,扭住產業振興“牛鼻子”,形成雙閉環監管,在全國首創“金融+科技”雙輪驅動的大田托管智慧服務模式,推動打造多主體參與、多機制聯結、多要素發力的糧食生產規模化經營格局。截至9月末,該模式已在全省(除青島外)15個市落地,累計支持1800余個村集體擔保貸款20多億元。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