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小新聞客戶端
2024-11-08 17:24:11
原標題:煙臺:一片甲骨驚天下
來源:大小新聞客戶端
原標題:煙臺:一片甲骨驚天下
來源:大小新聞客戶端
一片甲骨天下傳,甲骨文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平衡之美。
11月6日至11月7日,第二屆王懿榮文化傳承交流會在王懿榮故里煙臺舉辦。全國各地專家學者齊聚煙臺,聚焦以王懿榮文化為主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王懿榮慧眼識甲骨,將中國信史提前了1000余年,在中華文明史烙下一個深深的烙印,成為甲骨文文化的“一代宗師”。
“今山川效靈,三千年而一泄其密,且適我之生,所以謀流傳而悠遠之,我之責也?!币粋€多世紀前,當學者羅振玉初見甲骨,既驚且喜下發出的感慨,反映了中國知識界的心聲。此后,一代代甲骨文研究者上下求索,為破解古老文明密碼而矢志不渝。
走過125年,甲骨文及后世文字的價值正愈發受到珍視。
作為中華文明傳承的載體和見證,漢字歷經三千多年演變而不改其形,以強烈的民族凝聚力和綿延不斷的歷史,印證著中華民族前進的足跡,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卓越智慧和偉大創新精神。
漢字之源:傳承中華基因
位于福山區實驗二小,甲骨文書法教育已走進學生的課堂。
屏幕上顯示“人”“日”“田”等幾個甲骨文,從字形看與現代漢字十分接近,陸續有小朋友猶豫著念出聲來。當老師告訴他們,這是三千多年前祖先用的文字時,伴隨著一雙雙瞬間瞪大的眼睛,嘰嘰喳喳的私語匯成了整齊的一聲“哇哦”。
“甲骨文進課堂自開辦以來,無論參與者是成年人還是小孩子,類似的場景反復發生?!备I絽^實驗二小負責人說。
福山區在懿榮中學、西關小學、河濱路小學等學校,累計開展甲骨文學習進校園、王懿榮文化進課堂等活動300余場次,很多人第一次發現漢字的神奇之處,而讓公眾認識甲骨文、了解漢字的傳承和歷史,正是甲骨文進學校的初衷。
外地人了解煙臺,王懿榮紀念館越來越成為一個必去之處。
設立在王懿榮祖籍所在地福山的王懿榮紀念展館,集中展示了王懿榮的遺物,包括手札、書信、著作、書法、甲骨文片等300余件,系統詮釋了王懿榮生平,將甲骨文文明“館藏”,為漢字發展立下“見證”。
王懿榮出生在煙臺福山古現村的王氏家族,可謂是當地名門。自明朝初年,始祖王忠因出任山東登寧場鹽大使而定居古現村,至王懿榮已是第十六代。就在王懿榮五歲那年,祖父王兆琛于山西巡撫任上獲罪,貶戍新疆,家產被抄,以致家道中落。
這一切并沒有動搖王家書香門第的本色,在母親謝氏的悉心教導下,王懿榮科考入仕,更繼承了其父王祖源的志趣,癡迷于金石文字之學,自稱“好古成魔”。
1899年,國子監祭酒王懿榮在藥材“龍骨”上,發現了一種神秘符號,這就是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今天的人們,對這段故事早已耳熟能詳。
后來,甲午之戰,王懿榮主動上疏回鄉辦團練御敵,并建“王家軍”準備抵御進犯的日軍。后因清廷與日議和,“王家軍”及團練解散,王懿榮認為沒有為國家出力,與其母謝太夫人變賣家產退還餉銀。庚子國難,他兵敗投井,清廷賜謚號“文敏”。
上世紀80年代,在福山城里保存有王懿榮所建造的“二宅子”和“天壤閣”藏書樓。
“文字歸巢”,王懿榮紀念館館長于杰曾這樣評價王懿榮紀念館的設立。在許多人心目中,身為甲骨文發現者王懿榮的祖籍,福山,當之無愧是中國漢字的“家”。
如今的王懿榮紀念館,細挖館藏文物趣味性,通過體驗式、參與式、互動式等形式,打磨“文博苑里過大年”“中小學生甲骨文書法作品展”等經典主題活動品牌,持續開展歷史文化、自然科普、主題教育宣講等社教活動。對學生群體,設計開發了多種主題的研學課程和活動,如“甲骨文化探秘之旅”“甲骨文與漢字起源”等研學項目。通過開展“寫好中國字·做好中國人”甲骨文書法成果展、“透過考古看世界”“書話甲骨文”等系列線下活動,傳播甲骨文。
漢字之美:重新發現甲骨文
作為象形文字,甲骨文自誕生起就是美的載體,為藝術創造提供了廣闊空間。數千年來,伴隨著漢字的演變,也形成了舉世無雙、源遠流長的書法藝術,漢隸的生動流暢、魏碑的雄渾大氣、唐楷的法度莊嚴、王羲之的飄逸端秀、顏筋柳骨的遒勁灑脫……陶冶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情操。
11月6日,在福山王懿榮紀念館,一場薈萃125幅精品的“紀念王懿榮發現甲骨文125周年書法篆刻展”,展示了別具一格的殷契韻味。
“教學相長施化雨,知行并重見春風”。參展現場,福山書法家協會理事、王懿榮甲骨學研究會會員、福山區河濱路小學書法教師賈愛玉的甲骨文書法作品令人眼前一亮。原創對聯文質兼美,相得益彰。
“畫成其物,隨體詰詘,這是甲骨文的美學精髓所在?!辟Z愛玉表示,要傳承和弘揚王懿榮精神,深入發掘甲骨文的體勢美,把這種美感傳遞給更多人。
作為王懿榮紀念館館長,于杰在不同場合被年輕人問過同一個問題:“信息化時代了,想交流對著手機說句話就行,語音、視頻也能存儲很久,文字還有那么大用處嗎?”
即使早已回答過很多遍,于杰并不吝嗇重復。他認為,文字的價值需要審視,更需要正視:“甲骨文既是優秀的傳統文化符號,又是符合當今潮流的創意字符,將它融入現代設計中,是歷史文明的傳承,更是人類精神的進步,遠遠超越文字和字體本身的意義?!?/p>
立足福山區深厚文化底蘊、王懿榮甲骨學品牌等優勢,依托館藏精品文物,如甲骨片、養素碑、王懿榮書法對聯等,聯合中國郵政等第三方公司設計、研發了一批以文化創意、市場驅動為重點的文創產品。
產品主要分為文化IP開發衍生類、藝術IP開發衍生類、甲骨文化傳播與創新設計三個品類。
——文化IP開發衍生類:主要以館藏龜注硯、養素碑、王懿榮書法對聯等文物為藍本,與中國郵政合作設計開發了打卡印章、郵戳、書簽、帆布包、鎮尺等一系列文創產品。
——藝術IP開發衍生類:以福山賦為藍本,以城市實境全域圖為創作靈感,用‘藝術+產業’的全新方式,將文藝作品逐步衍創成文化產品、生活消費品。與家紡企業合作生產了包括雨傘、床品、服飾、絲巾、家居和生活用品等12個品類的文創產品,具有較好的實用性、藝術性。
——甲骨文化傳播與創新設計類:主要依托館藏甲骨片實物展品,與中國郵政、剪紙藝術館、烘焙工作室等第三方公司合作,開發了一批甲骨文主題的餅干、明信片、茶餅、鑰匙扣、冰箱貼、郵票及家居工藝品等文創產品。
漢字之魂:傳承中華文明的根脈
近年來,福山區依托自身濃厚的文化底蘊,聚焦王懿榮愛國主義精神,甲骨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以文化闡釋、文化傳承、教育普及宣傳為工作抓手,積極推動王懿榮文化研究工作實踐。
作為王懿榮故里,福山區高度重視王懿榮文化研究工作,以王懿榮發現甲骨文和殉國逢五、逢十為兩條主線,舉辦了7場高層次王懿榮學術研討會,參會國內外專家學者700余人次,形成一批殷商考古、甲骨學研究、甲骨文字破譯研究成果,推動王懿榮文化研究走向世界。
讓更多人與甲骨文化,與王懿榮“相遇”。他們積極拓寬傳播方式,在傳統研學基礎上舉辦“古韻風采”“華裔青少年尋根之旅”等10余項創新性活動,紀念館社會教育體驗功能得到豐富提升。每年組織“甲骨文書法大賽”“甲骨文知識競賽”等文化體驗社教活動100余場次,參與人數超過2000人次。
在更深的層面“讀懂”王懿榮。新成立的王懿榮甲骨學研究會、甲骨文研究所等學術機構,搜集整理文獻專著400余件套,征集王懿榮遺物200余件套,出版書籍9部,發布論文30篇,成果豐碩,是國內王懿榮研究領域成果最豐碩的縣級研究機構,在學界產生了廣泛影響。
文明的活力在于交往交流交融。福山區依托王懿榮紀念館館藏資源,參加高端論壇、展覽10余次,舉辦跨地區聯展、巡展20余場,其中原創展覽“尋根溯源——走近塵封的甲骨文明”,先后在貴州省、玉溪、麗江、滕州等省市巡回展出,福山地域文化影響力在全國范圍內廣泛拓展。
YMG全媒體記者 鄒春霞 王瑤 通訊員 陳晨 王婉婧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