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舜網
2024-11-28 14:16:11
原標題:山東臨沂:“活水”潤鄉村 振興繪新景
來源:舜網
原標題:山東臨沂:“活水”潤鄉村 振興繪新景
來源:舜網
香港商報訊 鄉村天地闊,振興正當時。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在青山綠水“風光好”的沂蒙大地,伴隨著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全面振興圖景正加速鋪展。
在這幅富美畫卷中,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財政“活水”的賦能。近年來,臨沂市財政部門、農業農村部門加強涉農資金整合力度,持續扛牢支農強農責任,不斷強化投入保障,增強資源配置和政策供給的精準性,讓沂蒙大地鄉村振興的底色更加靚麗。
秀美畫卷
金秋時節,2024年度臨沂市鄉村振興現場交流暨“四雁工程”推進會舉行。
3天時間里,參加人員趕赴14個縣區,看“百千工程”片區、進農產品加工企業(項目)、評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詳細了解片區建設、產業發展、環境整治、群眾致富等情況。在比中看、看中學、學中悟,共同探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突破之策。
隨后召開的總結交流會議上,臨沂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作了總結點評。他表示,此次觀摩項目總體質量好于去年,一是農產品加工水平普遍提高,科技含量增值多了;二是合作社規模大,普遍都是聯合社;三是片區帶動能力增強,示范效應更好;四是參與鄉村振興的各方主體多;五是主體之間的利益聯結更緊密、合作更順暢。
參與此次“檢閱”的42個“沂蒙好例”是臨沂鄉村振興成果中的代表。其中,既有市場占有率穩居全國第一、帶動30萬戶農民增收的特色產業項目,也有探索出“一社帶多社,多社帶群眾”聯合共富模式的專業合作社,更有立足特色資源、推進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片區,無不展現著這片土地的村美民富、活力蓬勃。
如果把時間線拉長,沂蒙大地的鄉村振興畫卷會愈顯壯麗。
2024年臨沂市政府工作報告中介紹,2023年臨沂市聚焦連片推進,沂蒙鄉村打造新樣板。糧食總產426.5萬噸、實現5連增;124個片區加快建設,創建齊魯樣板省級示范區4個、省級和美鄉村319個;18個特色產業產值增長15%,打造長三角地區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305個;17家企業上榜中國農業企業500強,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數量、營業收入全省“雙第一”,分別達到2161家和3239億元……
耀眼數字背后,是臨沂市財政部門、農業農村部門牢記“讓老區人民過上好日子”殷切囑托,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健全財政投入持續增長機制,創新財政支農方式,強化鄉村振興投入保障,堅定不移抓好“四雁工程”、特色產業、精深加工、“百千工程”、循環經濟五項重點工作,凝心聚力、奮勇向前的鏗鏘步伐。
精準“滴灌”
鄉村全面振興是一項久久為功的系統性工程,既需要積跬步以致千里,也需要牽住“牛鼻子”、找準發力點。在這個過程中,財政投入既是“指揮棒”,也是“強支撐”,作用至關重要。
近年來,臨沂市財政部門、農業農村部門始終將“三農”作為財政保障的重中之重,扶持力度持續增大。2022年,臨沂市級預算安排鄉村振興重大專項資金16.5億元,較2021年增長10.14%;統籌整合涉農資金95.7億元、居全省首位。2023年,全市統籌整合涉農資金97.5億元,資金規模持續居全省首位;發行鄉村振興專項債券54.6億元,支持實施農業、水利、農村污水治理等涉農項目38個,吸引社會投資225.5億元,有效保障了農業農村領域的項目需求。同時,按照“取之于農、主要用之于農”的要求,全市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比例達到8%以上。
增加投入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加大涉農資金整合力度,強化精準賦能,切實讓財政資金發揮出最大效應,以財政“活水”潤澤廣闊“希望的田野”。
近年來,臨沂市財政部門進一步提高財政重點績效評價工作質量,真正做到圍繞預算管理關注重點,“精耕”產出和效益這兩大核心指標,著力發現政策執行、項目決策、資金分配和使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為預算編制、政策調整和改進管理提供決策依據和重要參考。
2023年2月,臨沂市財政局、中共臨沂市委農業農村委員會辦公室聯合印發《臨沂市鄉村振興重大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將鄉村振興重大專項資金劃分為現代水網建設、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銜接推進鄉村振興、實施鄉村建設行動五個重點領域。同時,根據年度發展規劃和具體任務,在重點領域內設置任務清單,確保資金使用與重點任務需求相匹配,提高資金使用針對性。
2024年年初,臨沂市財政工作會議召開,再次強調在堅定不移支持發展上加力提效,增強資源配置和政策供給的精準性。5月,臨沂市下達市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2.8億元。
精準“滴灌”之下,一個個特色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一處處和美鄉村建設日新月異,“沂蒙好例”串珠成鏈、聚鏈成群,鄉村振興底色更加靚麗。
“活水”潤田
在持續加大投入、實施精準賦能的同時,臨沂市財政部門、農業農村部門還不斷優化財政投入方式,加強溝通、協作,通過貼息、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等方式,引導金融資本、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振興,讓更多金融“活水”流向農業農村,重點打造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新載體、新模式,切實實現“四兩撥千斤”。
在支持產業發展方面,積極引導金融資本圍繞全市優勢特色產業推進產品和服務創新,提高業務覆蓋面和政策精準性,實現農業信貸擔保與地方農業產業發展的同頻共振、互融共進。2023年,設立臨沂鄉村振興中地股權投資基金、臨沂昆潤建設投資基金等鄉村振興領域項目基金4支,規模達到11.7億元,支持了田園綜合體、中地牧業、昆潤食品等項目,進一步拓寬產業振興籌資渠道。
金融活水的注入,在降低融資成本的同時,也為產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比如,金銀花是臨沂的特色優勢產業之一,為助力產業發展,財政部門、農業農村部門引導金融部門圍繞“中藥材購銷”產業鏈上下游,創新開發“本草貸-金銀花貸”產品,累計為全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政策性融資支持8億元,有力促進中藥材行業發展。
聚焦打造鄉村振興人才高地,臨沂市創新實施“四雁工程”,有效破解制約鄉村發展的瓶頸難題,全面釋放農村發展活力。吸引更多“雁歸”、助力“雁飛”更高,臨沂市積極完善政銀擔融資擔保分險機制,設立1億元“四雁振興貸”專項風險補償資金池,對擔保機構發生代償的擔保貸款,按實際代償額的70%進行補償,最高不超過貸款額的20%,降低擔保風險,推動業務開展,撬動更多金融資本投向農業農村領域。數據顯示,2023年臨沂市共落實“四雁振興”貸款貼息1500萬元,引導金融機構發放貸款6.4萬筆、191億元,鄉村全面振興內生動力更足。
在此次2024年度臨沂市鄉村振興現場交流暨“四雁工程”推進會所觀摩的項目中,卞南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正是受益者之一。臨沂市“頭雁”人才,蘭陵縣委常委、代村黨委書記王傳喜介紹,“我們利用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蘭陵試驗基地項目的技術優勢,聯合蘭陵縣卞南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建設蘭花雅集項目,給全國蘭友搭建了一個交流合作的平臺,也打造了一個富民產業。”截至目前,項目已入住38個國內蘭花大家,與園區9個規模較大的蘭花產業經營主體可實現年生產交易2000萬株、產值1.5億元,提供就業崗位500余個,輻射周邊12個村莊,帶動全縣發展設施農業3000余畝,有效促進了鎮、村、民三級增收。
揚“財政之帆”,助“振興之航”。面向未來,在沂蒙大地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生動圖景中,財政支持鄉村振興將發揮更大、更關鍵的作用。
8月18日,臨沂市委農村工作會議暨“我為鄉村振興做了什么”市直部門述職會議召開。會上,臨沂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充分肯定了今年以來的鄉村振興工作。
在談到下一步工作時,會議特別強調,“要堅持改革創新,打破老套路,避免‘老生常談’;要舍得投入,既增加資金又集中精力,不講條件、迎難而上突破困難問題;要樹牢為民情懷,從群眾意愿出發,把工作做得更實,不斷提升群眾滿意度。”
(記者 孫珂 通訊員 韓來軒 楊振東 曹蕾 )
原標題:山東臨沂:“活水”潤鄉村 振興繪新景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