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煙臺日報
2024-12-09 09:14:12
原標題:“海綿煙臺”這樣打樣
來源:煙臺日報
原標題:“海綿煙臺”這樣打樣
來源:煙臺日報
YMG全媒體記者 楊健 通訊員 張經雙 王麗 王菁 攝影報道
記者從煙臺市住建局獲悉,自2022年入選國家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以來,煙臺分類啟動、推進實施的205個示范項目,預計總投資66億元。到2024年底,將完工項目89個,88個項目按照既定時間節點開工和有序建設。中心城區建成海綿城市達標面積234.8平方公里,建成區達標面積將達55%以上。
以試點為契機,煙臺市緊密結合城市更新和“新城建”等2項國家試點工作,積極開展加快推進“三城聯創”行動,統籌實施市區防洪排澇基礎設施體系和雨水“收、調、涵、蓄、用”等設施項目建設,強化城區的內澇風險預警,提升應急處突能力,排水防澇系統韌性得以明顯提升,創新推出的一系列可復制的成功經驗和舉措在全省乃至全國推廣,并為全國全省海綿城市建設科學組織、決策、部署和推進提供了樣本。
智慧示范
支持高品質住宅建設
近年來,煙臺高品質住宅建設方興未艾,市民盡享高得房率、新材料、新工藝所帶來的生活便利。海綿城市設施的全面融入,也讓小區的宜居指數再上層樓。
入冬以來,煙臺持續降雪,但以往令居民撓頭的積雪,在萊山區保利·明玥春江小區卻不見蹤影。小區采用“源頭分散滯蓄+末端調蓄控制”相結合的海綿功能新型小區建設思路,源頭結合小區綠化景觀進行雨水設施布局,建筑屋面雨水通過立管排入雨水管網進行收集,或通過雨落管斷接就近引入周邊的雨水設施,樓宇間園路設置為透水鋪裝,綠地緊鄰鋪裝側設置卵石溝、雨水花園,周邊硬化鋪裝雨水徑流通過平緣石、地表分散匯入卵石溝。
只“吸收”還不夠,降水還在小區完成了“凈化”和“循環”。小區排水系統末端設置智能雨水調蓄池,配備智慧運維管控系統,實時監測水質水量,助力雨水調蓄設施高效運行,處理后雨水回用于小區內部水景噴灌、綠化澆灑、道路沖洗。為讓更多居民參與其中,調蓄池配置單車雨水回用互動娛樂設施,提升了海綿城市雨水設施的趣味性及展示度。
一串數字可以證明小區海綿設施的“靠譜”。自2023年建成以來,小區實現了實際調蓄容積達862.9立方米,年徑流總量控制率達80%,徑流污染削減率(以SS計)達59%,項目建設的調蓄池主要用于綠地澆灌、道路澆灑,每年雨水可替代綠化及道路廣場的部分用水約為2737立方米,雨水資源利用率高達7%以上。
美觀省錢
“海綿”成公園新標配
2023年以來,我市啟動了多個口袋公園建設,昔日略顯滄桑的老公園與一度“撂荒”的綠地,搖身一變成為市民打卡地,而無縫融入的海綿設施,更成為公園“標配”。
一座主打“親水”的公園,何以榮獲“中國海綿城市十年成就展”項目典范案例、入選山東省城市更新示范項目名單?在黃渤海新區天地廣場,水生鳶尾、水生美人蕉、黃菖蒲、千屈菜、婆婆納、斑葉芒、細葉芒等13種地被植物搖曳生姿,成為鬧市中嶄新的生態博物館。廣場北側規劃新增設的星光水花園,“懸浮”于植物上的樹脂方格網分外“吸睛”,也是公園微景觀局部涵養水資源的有效嘗試。 實施改造前,新天地廣場是一處綠化地形無坡度,地下水位較高,雨水排水不暢、下滲條件先天不足等特征的老舊項目。針對廣場“短板”,項目方增建了雨水花園、調蓄水景、下沉廣場、透水混凝土、調蓄池、下凹綠地等措施,場地雨水在進入排水系統前先經過透水鋪裝、下凹綠地和雨水花園等設施滯蓄下滲,共建設綠色雨水設施9800平方米。為滿足廣場綠地澆灌需求,管網末端設置蓄水池,規模為2000立方米;增加線性排水溝、雨水口,部分園路周邊設置卵石景觀帶,收集導排場地雨水至末端調蓄池進行回用。項目改造完成后,實現地塊內生態蓄水及場地部分雨水回用,實際調蓄能力達4200立方米,雨水資源利用率達26%。
告別“大水漫灌”同時,廣場還給海綿城市建設提供了一筆可觀的“經濟賬”。透水鋪裝、下沉式綠地、雨水花園與普通硬質鋪裝及景觀綠化投資基本持平,在實現相同排水能力的情況下,顯著降低了基礎設施建設費用,為煙臺市海綿型廣場建設提供了參考。
連方成片
“海綿”工程逐漸系統化
如今,海綿城市早已不是孤零零的“獨角獸”,而是連方成片,成為城市品質提升不可或缺的系統工程之一。
身為煙臺正當紅的“打卡地”,初冬的鳳凰湖公園仍舊人氣滿滿,老人們在環湖步道邊愜意地小憩;兒童主題娛樂區里,孩子們在各個場景里你追我逐。公共開放空間的擴容與提升,與海綿城市建設同氣連枝。記者了解到,鳳凰湖公園改造建設前的原始場地,多為裸露土地并有垃圾收集和堆放場地,雨水沖刷后多進入逛蕩河流域;原始場地無排水組織,場地內積水較多,導排不暢。項目改造堅持創建萊山區全齡友好公園樣板,以智慧科技賦能建設,落實海綿城市建設原則標準和要求,通過改造壩腳下原有排水溝與場地內設計的排水管網,形成海綿設施的泄洪載體,有效削減逛蕩河下游徑流峰值、緩解下游水環境壓力。通過科學規劃和合理改造,成功構建了一個集雨水收集、傳輸、調蓄等功能為一體的海綿型公園雨水系統,周邊居住環境品質大幅提升,直接利好周邊舊改項目,輻射數十個居民小區,惠及近3萬人。
“我們將老舊小區和社區周邊公園作為開展海綿城市建設的重點區域,通過科學規劃、合理改造,構建集雨水收集、傳輸、調蓄等功能為一體的海綿型社區及公園雨水系統,解決人民群眾關注的切身問題。”煙臺市住建局城市更新行動推進科科長潘洋告訴記者。項目建成后,有效削減逛蕩河下游徑流峰值,緩解下游水環境壓力,年徑流總量控制率達到85%,全面提升了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提高了周邊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