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3日訊(山東經濟廣播記者 孫莎莎 戴晉)
這是一條偉大而滄桑的河流
——橫亙萬里,孕育華夏;
這是一脈生生不息的文明
——綿延千年,照耀古今;
這是歷經苦難與輝煌的民族
——勤勞剛毅,人民至上;
這里流淌著一個國家的故事
——大河奔騰,天地為證。
黃河,蜿蜒在中華大地的母親河,這是一條千回百轉的天下長河,也是一幅鋪展萬里的文學地圖。近日,山東廣播電視臺經濟廣播文化品牌節(jié)目《小鳳直播室》推出特別策劃《黃河故事里的中國》,以書為舟,以筆為槳,在文字激流中,追溯中華民族的精神脈絡和文化記憶,講述波濤聲里承載的中國故事。
創(chuàng)作團隊通過“文學地圖”的獨特視角,甄選沿黃九省(區(qū))的當代文學經典,以地理為線索,串聯(lián)文學空間,用作品詮釋黃河之于中華民族的深刻意義。在青海省沁多草原,楊志軍的《雪山大地》以漢藏兩個家庭的交融,展現了雪域高原滄桑巨變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深厚底色;在四川若爾蓋草原,吉狄馬加用詩意的《大河》詠嘆黃河母親的神圣與壯麗,向偉大的東方文明與哲學致敬;在甘肅敦煌,葉舟以《敦煌本紀》重現河西走廊古老通路的傳說與奇跡,煥發(fā)少年中國的精神氣魄;在山東洼貍鎮(zhèn)和萬松浦,張煒通過兩部跨越四十年的經典《古船》和《河灣》,以一條河流穿越改革浪潮,書寫民族心史流變與精神歸途。
這不僅是一次文學作品的細膩探索,更是一次人文與地理的深度對話。《黃河故事里的中國》創(chuàng)作團隊親赴甘肅敦煌等地,通過訪談與采風,在人與人、人與自然,耕耘與建設之間追尋文學的靈感,通過“文學地圖”的敘事架構,塑造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為中華民族賡續(xù)發(fā)展注入不竭源泉。這是一次地理與文學的旅行,也是一次喚醒民族心靈記憶的文化行動。
黃河奔流千年,孕育不息。《黃河故事里的中國》愿與聽友共赴這段溯源之旅,聆聽一條河流的訴說,也感悟一個民族的心靈史和精神史,以及其中蘊藉的深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