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25-01-22 11:15:01
原標題:威海高區:跑出新質生產力“加速度”
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威海高區:跑出新質生產力“加速度”
來源:大眾日報
□張蕃 王玲 于淑儀
當下的山東,以“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擔當,揚帆開啟嶄新的征程。眼前的威海,以“三個大抓”為工作主線,在高質量發展賽道上強勢開跑。
站在關鍵的時間節點,瞄準省市發展坐標,威海高區審時度勢,科學謀劃,亮出新一年的實干路徑——聚力實施“六提”工程,全面彰顯“六新”成效,堅定走在前,奮勇挑大梁,爭當全市乃至全省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謀定發展篇章,扛起責任擔當。威海高區按照“聚力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部署要求,錨定發展之要,落實擔當之行,攀登高區之高,奏響了嶄新的“春之序章”。
下好“先手棋” 低空經濟振翅起飛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推進,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時代巨浪奔涌而來,威海高區該如何“撬動”新質生產力?
面對這一課題,威海高區系統把握主導產業升級與未來產業突破的關系,給出了簡單而有力的回答——既要“逐新”,也要“念舊”,在持續推動醫療器械、電子信息、新材料三大主導產業向更高端攀升的基礎上,加快布局低空經濟等未來產業,以新質生產力匯聚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作為新質生產力的“集大成者”,低空經濟已成為各地競逐的新領域新賽道,也是透視威海高區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窗口——2024年10月,全國首個網星商業航天產業聯盟在該區成立。此后威海高區與億航智能簽約智能航空器項目,全面合作共建無人駕駛eVTOL產業生態,與萬豐航空工業有限公司簽約推動低空領域和制造業方面的合作,與英搏爾簽署合作備忘錄……
以新引質,活力奔涌,威海高區搶抓發展機遇,立足產業基礎厚實、高校院所集聚等比較優勢,瞄準無人駕駛航空器、通航飛機、飛機發動機、航電、復材制品等低空經濟產業整機及配套,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新脊梁”,助力山東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低空經濟發展新格局。
伴隨著行業頭部企業相繼落戶,“虹吸效應”愈發顯著,低空經濟產業“全鏈條”正加速形成。聚焦產業上下游,威海高區全面梳理產業圖譜,積極跟蹤對接關鍵配套項目,圍繞電池、發動機、原材料等多個領域,推進英搏爾電氣、欣界能源、中航通飛等一批重點項目,產業鏈條上“星光璀璨”。
冬日的雙島灣涌動著干事創業的澎湃熱情,激蕩著奮勇爭先的鏗鏘足音。1月13日,占地3800畝的低空經濟產業園破土動工,新型飛行器設計、新材料研制、新動力突破、關鍵零部件制造等組成的“鷹陣”將落戶這里。
下好“先手棋”,開辟新賽道,一個創新要素齊全、產業生態完備的低空經濟未來科技產業園正在威海高區蓄勢崛起。
搶占制高點 全鏈發力攀高逐新
威海高區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為方向,以“鏈”布局,“鏈”上發力,把項目的“物理集聚”變成園區的“有機集群”。
10分鐘供貨上門,步行即可到下游企業洽談訂單……山東威鴻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醫用塑料及醫用硅膠材料項目入駐威高工業園后,配套半徑從1000公里縮短至400米,每件產品成本能降低約20%。
威鴻醫療項目的“卡位入鏈”,不僅為威海高區醫療器械與生物醫藥產業注入新鮮血液,還印證著威海高區爭當產業發展“優等生”的矢志行動。
作為威海醫藥器械與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主陣地,威海高區以“鏈式思維”引項目、促創新、抓服務,加快推動醫療器械與生物醫藥產業向協同創新生態升級、向高端前沿領域突破、向未來產業布局。2024年,該區先后引進江陰鴻萌醫用塑膠等20多個配套項目,9個已經投產,正在加緊跟蹤對接的項目還有40多個。
為鍛造新優勢、激發新動能,威海高區在鞏固傳統優勢的基礎上,逐步向醫藥現代服務業和上下游產業鏈延伸,進軍腦機接口、胸肺外科、生物芯片等國際最新醫療器械領域,禾木腦血管支架、少伯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微流控診斷芯片等新項目實現投產。
原有項目聚鏈成勢,優質新項目紛至沓來,威海高區“醫療器械+生物醫藥”雙鏈驅動發展格局加快形成。截至目前,威海高區集聚醫療器械生產及配套企業200余家,在全球十五大細分市場中11個領域保持領先,100多種產品打破國外壟斷,產業規模、技術水平、品牌價值均處于國內領先地位。
電子信息產業是戰略性、先導性產業,也是威海高區的優勢產業。威海高區正積極拓展電子信息產業汽車電子板塊、衛星空間技術板塊、半導體板塊、打印機板塊等4條賽道,加快由加工制造向創新智造升級。
億和智能制造升級項目在港澳山東周成功簽約落地;威海高區與華為簽署戰略框架協議;引進落地韓國3D打印服務項目;正全力爭取B型保稅物流中心獲批建設;加緊對接中船漢光感光鼓和碳粉、日電產馬達、愛思爾多棱鏡和電機、立陶宛DP定影膜等項目……一個個投資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關聯項目的落地,增強了產業鏈、供應鏈韌性。
如今,威海高區電子信息與智能制造產業園已形成以打印設備為主,高端電子元器件、物聯網、通信設備、云計算、信息安全等產業鏈較為完整的結構體系,產品涵蓋12大類100多個品種,集聚了捷普、富士康、億和、聯想等一批龍頭企業,以及工信部電子信息技術綜合研究中心、工信部電子信息產品檢驗檢測中心、山東海洋信息技術研究院等一批高端公共服務平臺。
新材料產業是威海高區重點培育的三大主導產業之一。威海高區以“領跑者”企業為突破,夯基強體、串點成鏈,“鏈”出高質量發展新高度。
在山東鴻泰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產40萬噸萊賽爾纖維基地,一座占地9000余平方米的灰白廠房拔地而起。“我們把公司總部遷到威海,也借此機會對產線進行一次升級,研發更多功能性的萊賽爾纖維,實現阻燃、抗菌等目標。”鴻泰鼎項目部相關負責人說,項目全部達產后,將帶動形成規模過百億元的萊賽爾纖維生產基地。
在引進鴻泰鼎萊賽爾新材料項目的同時,威海高區還與東華大學聯合成立威海創新研究院,推動光威、迪尚、三陽加快建設協同實驗室,積極探索低空飛機特種裝備、碳纖維太陽能極板等新應用領域,引進落地了石墨烯新材料項目,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等未來產業,新材料產業正蓄勢“起跳”,步入發展快車道。
贏得“主動權” 創新驅動“智造”升級
競逐在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威海高區再次會聚目光,迎來“高光時刻”:1月19日,威海人合機電股份有限公司與哈爾濱理工大學簽署“研發具有驅動電機和增程發電功能的控制器”產學研合作協議。
據悉,此次產學研合作以國產化替代為目標,對標國際最先進的電驅技術水平,雙方合作開發可在不同復雜工況、不同模式下具有驅動電機和增程發電功能的控制器,滿足我國工程機械、農業機械、石油開采機械等領域高端裝備的電驅技術需求。
科技創新的浪潮在威海高區澎湃激蕩,他們將創新刻進基因,深入實施“科技創新賦能攻堅行動”,堅持“賦能產業發展、服務企業創新”兩條路徑協同并進,強化技術策源、成果轉化和產業培育,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和人才智力保障。沿著高質量發展的賽道,威海高區一路奔跑、一路闖關、一路突破,跑出了“加速度”,干出了新成績。
走進被譽為“威海硅谷”的哈工大威海創新創業園,迎面是一幅船舶、衛星在海天“齊飛”的壁畫。如畫中所示,在這2.3萬平方米的孵化空間里,累計已有50余家科技企業孵化“騰飛”,170余個高技術產品投入市場。這些數字背后,有高校教師變身企業家的實干,有初創企業的發展壯大,更有“政產學研金服用”的深度融合、合力孵化。
以優質平臺承載優秀項目,是威海高區實施科技創新賦能攻堅行動的重要抓手。僅2024年一年,威海高區新增在孵企業67家,其中不乏哈工大(威海)、山大(威海)、山東交通學院等駐區高校畢業生領辦的企業入駐,孵化企業預計營收達16億元。
威海高區以創新而立,因創新而興,向創新而行。在以科技創新驅動產業創新之路上,威海高區跑出了“加速度”,干出了高標桿。
科技創新,重在轉化落地。圍繞科技成果“怎么轉”“轉得好”等問題,威海高區不斷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綠色通道”,建立了以需求為導向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效能,助力企業創新成果跨越“達爾文死海”,讓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藥物和醫療器械臨床試驗審批程序優化政策”入選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揭榜掛帥”政策試點,醫療器械產品研發效能快速提升,成為和中關村、蘇南自創區同領域入選的全國3個試點之一,也是山東省入圍的僅有的3個試點之一。做強克萊特菲爾風機、賽寶工業信息技術研究院2個中試基地,為科研成果提供概念驗證、二次開發、工藝驗證和中試熟化等服務,打通實驗室和生產線之間的隔閡……
不僅如此,聚焦產學研協同創新,威海高區積極引導、支持高校院所圍繞企業技術創新需求開展科技攻關,對需求方和供給方“兩頭抓”。一方面深入摸排企業需求,另一方面及時收集高校、院所科研成果,建立科技成果、技術需求、人才需求、資金需求等供需清單,促進企業與高校有組織、常態化對接。
深植產學研“沃土”,一顆顆創新的種子在威海高區落地生金:95%的規模以上企業已與高校院所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65%以上的專利授權源自校地合作。2024年,威海高區工業技改投資增長17.8%,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2%,規上工業營業收入利潤率達14%,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超90%,有研發活動的規上工業企業占比達51.9%。
①威海高區城市全景
②威高集團透析器生產線
③山東達峰智能冷卻工業熱管理裝備產業化項目實現當年開工當年投產
④威海光威復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碳纖維車間
⑤威海高區醫療器械與生物醫藥產業園
⑥威海高區電子信息與智能制造產業園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