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導報
2025-01-24 18:31:01
原標題:濟南搶占低空經濟制高點 青島發力“10+1”重點產業
來源:經濟導報
原標題:濟南搶占低空經濟制高點 青島發力“10+1”重點產業
來源:經濟導報
濟南將推動濟鋼衛星總裝制造產線、深藍液體火箭發動機試車和制造基地等項目建成投產,搶占低空經濟制高點,重點引進工業無人機鏈主企業和商業化應用企業,加快構建智慧綠色低空基礎設施網
◆導報記者 孫羅南 濟南報道
作為工業大省,山東在過去一年交出了亮麗的成績單,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連續5個月領跑全國。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步入2025年,山東各市的兩會、經濟工作會議上,也對今年工業發展作出了最新部署,亮出工業增長目標,并在鞏固優勢產業、培育新興產業、布局未來產業上給出了清晰路徑。
多市明確工業增速目標
1月15日召開的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顯示,過去一年,山東工業運行總體呈現領跑態勢,1-11月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達到8.3%,高于全國2.5個百分點,已連續5個月領跑全國;16市中有11個市增速高于全省,濱州、東營、青島、臨沂4個市均超過9%。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2025年濱州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2024年預計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6%,預計規上工業利潤增速保持全省首位,規上工業營收突破萬億元大關。
對于2025年,濱州談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時提出,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
在山東各市最新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不少城市都明確了2025年的工業發展目標和路徑。
濟南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時明確,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5%左右。濟南提出了“緊盯前沿、龍頭牽引、創新培育、打造生態、沿鏈謀劃、集群發展”的思路,強調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主攻方向,統籌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為強省會建設注入澎湃動能。
經濟導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近年來,濟南持續做強做優做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著力打造數字經濟發展新優勢,數字經濟和先進制造業發展水平位于全省前列,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精品鋼與先進材料四大主導支柱產業規模已達到1.6萬億元。
此外,濰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5%左右。濰坊強調,立足該市產業基礎和特色優勢,鞏固一產、提升二產、突破三產,積極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根據濟寧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回顧2024年工作,濟寧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左右。針對2025年主要任務,濟寧提出,聚焦“打造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目標定位,圍繞三年左右時間實現“全市工業經濟邁向萬億級,工業經濟總量、規上工業企業數量、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生產性服務業規模、外貿進出口總額‘五個倍增’”。
2025年臨沂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之一是,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力爭10%以上。當前,臨沂發展最大挑戰在科技,最大機遇也在科技。堅定不移用科技創新推進產業創新。
鞏固優勢產業
升級傳統產業
在工業發展上,各市的優勢產業是拉動增長的重要力量。山東多市也在強調鞏固優勢產業。
青島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聚焦“10+1”重點產業方向,優先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先導產業,突破發展生命健康、綠色能源、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低空經濟、智能制造裝備等新興產業,提質發展智能家電、高端化工與新材料、現代輕工等優勢產業,超前發展一批未來產業,加強項目招引建設,抓好要素保障支撐,完善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打造北方先進制造業基地。
在濰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則提出聚焦“9+3+N”產業鏈群建設。例如,在動力裝備產業領域,抓好盛德工程機械配件、大業股份鋼簾線、礦機華能智能輸送等項目,推動發動機、數控機床等主導產品嵌入市內外更多產業鏈,加大濰柴、浩信等行業龍頭企業間的對接合作,加快向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邁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領域,抓好智能電子消費、集成電路等細分領域產品研發,推動歌爾智能穿戴標桿工廠、共達電聲商用車智駕、信創電腦生產基地等項目建設。
東營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突出抓好石化產業轉型升級,“一鏈一策”優化提升傳統產業、增量提質新興產業。
濱州的傳統產業升級也在提速。濱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傳統產業升級,高端鋁業營收跨上5000億元臺階,精細化工營收達到2500億元,智能紡織營收突破2000億元。
德州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提升優勢產業能級,深入開展標志性產業鏈突破工程,鞏固提升集成電路關鍵材料、高端裝備、體育器材等優勢產業,培育省級產業集群。
與此同時,日照則在推動港產城高質量融合發展上加勁發力。日照市委經濟工作會議表示,搶抓省政府出臺支持日照市港產城高質量融合發展意見的重大機遇,全力服務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設,聚焦臨港制造業和服務業深耕細作,持續推進“強港、興產、活城”。
布局未來產業
加速新賽道崛起
除了鞏固優勢產業,各地也紛紛搶抓新興產業發展風口,布局未來產業,打造區域經濟新增長極。
濟南在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加快空天信息產業聚勢起勢,推動濟鋼衛星總裝制造產線、深藍液體火箭發動機試車和制造基地等項目建成投產,推進可回收液體火箭發動機研發、星地一體融合組網、空天數據資源服務應用等產業鏈布局。搶占低空經濟制高點,重點引進工業無人機鏈主企業和商業化應用企業,加快構建智慧綠色低空基礎設施網。
煙臺也瞄準了大力培育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其中,頗受關注的是煙臺在航空航天產業上的布局。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煙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崛起航空航天產業,推進東方航天港研究院實體化運行,打造液體火箭發動機試車基地、固體火箭動力總裝基地,加快東方慧眼智能遙感星座建設,推進開放地球引擎系統平臺應用,爭取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試點任務,構建從火箭發射到衛星數據應用全鏈生態。
淄博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也聚力培育新質生產力,強化科技創新引領。淄博提出,超前布局未來產業,深化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建設,打造機器人、無人機產業創新集聚區,積極搶占低空經濟、鈣鈦礦電池等產業新賽道,氫能、儲能產業規模突破300億元。
而在超前布局未來產業方面,泰安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未來產業孵化與加速計劃,前瞻布局合成生物、人工智能、商業航天、低空經濟、未來健康等產業,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未來產業集群。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