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3日訊 (山東經濟廣播 記者 王家佳 通訊員 李英杰)2025年3月3日,是第二十六個全國愛耳日。今年愛耳日活動的主題是:“健康聆聽 無礙溝通”。3月3日,由山東省殘聯、省文聯、省委老干部局、省衛生健康委、省教育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文化和旅游廳和省廣電局聯合主辦的“山東省第二十六次全國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在濟南舉辦。省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鄒斌芳出席活動并講話。省委老干部局副局長、老年大學校長呂德義、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于惠東、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徐民等出席活動并致辭,省殘聯黨組成員、副理事長沈曉勇主持活動。
本次活動包括“花開有聲”殘疾兒童康復攝影展、“守護銀聆”老年聽力健康基地揭牌、省聽力語言康復中心與省第二人民醫院合作共建簽約、老年人耳病義診及助聽器驗配活動、全省殘聯康復管理干部培訓班等多項內容,旨在宣傳我省聽力殘疾預防與康復工作取得的新成效、新變化,加強聽力健康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聽力健康意識,推動進一步完善全人群全生命周期聽力殘疾預防和健康服務體系。
“花開有聲”殘疾兒童康復主題攝影展以光影藝術奏響生命強音,展覽通過鏡頭語言深情講述了近年來我省聽障兒童康復工程的動人篇章:定格的笑靨中躍動著重獲新“聲”的驚喜,專注的復健畫面鐫刻著折翼天使的堅韌翱翔。每幀畫面都展現了患兒家庭在風雨中執手相攜的剪影,康復師用專業為希望續航的側寫,社會各界以愛心澆灌夢想的群像。這些鮮活的影像不僅記錄了特殊群體向陽而生的軌跡,更生動詮釋了黨委政府“康復一人,幸福全家”的惠殘民生政策是如何化作潤物春雨,讓殘缺的花蕾在新時代暖陽下綻放出生命的華彩。
近年來,我省堅持將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不斷完善康復救助保障制度,健全康復關愛服務體系,織密織牢民生保障兜底網絡,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持續走在全國前列。出臺了全國首部殘疾預防和康復地方性法規《山東省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2018年以來,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連續7年納入省重點民生實事,累計救助兒童超過27萬人次,救助總量連續7年位居全國首位。實施聽障兒童人工耳蝸植入、肢殘矯治、唇腭裂修復等免費康復救助項目,聽障兒童搶救性工程被評為山東省改革開放40周年最具影響力事件,幫助越來越多的殘疾兒童改善功能障礙,融入社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