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25-03-10 10:13:03
原標題:德州:項目提速 攻堅突破
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德州:項目提速 攻堅突破
來源:大眾日報
□ 本報記者 張海峰 賀瑩瑩
本報通訊員 王建建
信心凝聚力量,實干成就未來。當前,德州大地上,干部群眾不負好春光,堅定信心振奮精神,圍繞抓項目、擴投資、促消費,推動項目提速、攻堅突破,奮力奪取首季“開門紅”,為高質量完成全年任務目標打牢基礎。
重大項目不斷刷新“進度條”
3月5日,位于德州天衢新區的先導科技半導體激光雷達及傳感器件產業化項目現場,塔吊林立、機器轟鳴。這個項目作為第二代半導體領域的“鏈主力作”,作為山東省重大實施類項目之一,自去年8月31日正式開工以來,搶抓工期加快建設,不斷刷新“進度條”。據悉,這個項目具備從襯底、外延、芯片到模組、整機的垂直一體化生產能力,在滿足高端精密激光雷達及傳感器國產化替代的同時,可填補國內激光雷達行業全鏈條生產的空白。目前,一標段廠房主體已全部封頂,二標段正在進行主體施工,預計9月底設備進廠房進行調試。
今年,德州市列入省重大和省重點的項目有105個。為進一步推動全市重點項目建設,有效支撐和擴大固定資產投資,德州市發展改革委組織開展重點項目推進“百日攻堅”行動,深入落實重點項目常態化謀劃儲備機制,圍繞培育新質生產力、強鏈延鏈補鏈、提升基礎設施、改善社會民生,力爭新謀劃過億元項目600個,省、市、縣重點項目完成投資600億元以上。圍繞中央預算內資金、超長期特別國債和專項債支持領域,6月底前確定對上爭取項目300個以上,推動更多項目納入政策性資金支持范圍。
“分解省、市、縣重點實施類項目投資進度計劃,按關鍵時間節點督導推進。對未開工的重點實施類項目,加快審批流程、落實要素保障,力爭5月底實施類項目全部開工,加快準備類項目研究論證和手續辦理進度,落實建設條件,推動盡快落地建設。”德州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市重點項目建設保障中心主任張培輝說。
抓技改是工業經濟“頭號任務”
抓技改就是抓轉型、抓新質生產力。抓工業經濟是“頭號工程”,抓技改是工業經濟“頭號任務”。
2024年,德州藍天紡織有限公司對棉紗產品的并條和氣流紡生產設備及工藝進行更新改造。技改之后,棉紗產品生產效率提高了20%,噸紗可節電10%,每年可增加棉紗產量5000噸,增加銷售收入8000萬元、利稅1000萬元,產品品質更加穩定。
2024年,德州市謀劃儲備設備更新項目709個,146個項目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前兩批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項目清單,數量居全省第二位;167個省導向目錄項目和150個市重點技改項目開工率達到100%,均超額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爭取第二批超長期特別國債、省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獎補、省級“技改專項貸”貼息等各類資金近2億元。
德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孫洪魁表示,今年將進一步實施技改提級行動,加快技改項目建設。建立規上工業企業及擬升規企業儲備項目清單、實施項目清單和竣工投產項目清單,落實目標責任緊盯“問題”轄區,精準定位項目用地、用能、用水、污染物排放、融資等各類要素需求,強化項目“謀劃儲備—開工建設—竣工投產”全生命周期服務,進一步加大技改政策宣貫力度,常態化開展入企技術改造診斷活動,開展技改供需對接會,指導企業做好500萬元左右技改項目的立項工作。加大對上爭取力度,力爭更多項目納入省級設備補貼、技改貸款貼息等政策支持范圍,確保上半年省、市重點技改項目投資“雙過半”。
低空經濟項目“首簽”僅用18天
3月1日,德州市在平原縣舉行暗劍智航無人機研發及生產基地項目簽約儀式。這是今年德州市低空經濟項目“首簽”。項目從洽談到落地僅用18天,總投資15.6億元,構建“研發+生產”雙輪驅動創新發展模式,項目涵蓋無人機整機開發、飛控研制、AI智能等領域。
德州市投資促進局局長蔡潤表示,面對招商新政,該局多措并舉,全力突破大項目。瞄準重點產業和新興產業精準招商。聚焦主導產業延鏈強鏈。圍繞先進制造業強市、區域消費中心城市、食品名市、特色體育名城等,圍繞全市產業和服務業發展需求,招龍頭、招標桿,招上下游。聚焦新領域新賽道建鏈展鏈。圍繞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積極布局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元宇宙、人工智能等產業,培育更多的新質生產力。聚焦“鏈主”企業以商招商。挖掘市域內鏈主企業資源,支持“鏈主”企業建立招商平臺,開展以商招商,更好承接項目、爭取政策、做大做強。
今年1月份,德州市簽約省外過億元項目數和項目開工數均居全省第3位,121個春季高質量發展重大項目開工,年度計劃投資317億元。德州市將聚焦重大戰略抓招商,用好國家政策,圍繞“兩重”、“兩新”等領域,結合德州產業優勢,瞄準重點領域,積極對接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的優質投資主體,大力招引一批國家重大生產力布局的大項目、好項目。指導各級各部門梳理開放“雙碳”、“智改數轉”、消費等多維市場應用場景,以大市場吸引大項目。建立招商主體與資本機構對接機制,舉辦招商項目專場金融對接活動。統籌好土地、能源指標、環境容量、金融資本等要素供給,建立全市招商人脈資源庫,在全市范圍內共享。
集成化服務讓“一堆事”變“一件事”
項目的深入推進離不開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各級惠企政策的“添柴加薪”。
在禹城市,濟南二機床集團(德州)產業園有限公司建設工地上一片如火如荼的景象。“對項目來說,時間就是金錢。審批流程走得快,可以減輕工期緊張壓力,盡快投產達效。”公司總經理張軍建介紹,目前在建的禹城數字化工廠是德州市重點招商引資項目,擬投資規模約12.65億元,建設車間及輔助站房等約4.3萬平方米。項目完成后,年產焊接件將達到6萬噸,可大大彌補公司在生產能力上的不足。“我們將該項目建筑工程施工許可、城鎮污水排入排水管網、建筑垃圾處理方案備案、建筑垃圾處置核準等6項審批集成辦理,通過流程再造、科技賦能,將‘一堆事’合并成‘一件事’,申報材料由37份壓減至19份,真正實現了一張表單、一套材料、一套流程集成辦理。”德州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審批二科科長徐長昆介紹。
近年來,德州市行政審批服務局探索“高效開工一件事”、“工業廠房‘建成即使用’”和“市政工程審批服務”等服務模式,著力打造更具吸引力、競爭力的營商環境。特別是圍繞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推進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優服務,全面提升企業投資生產經營便利度,工程項目審批更加高效。截至目前,德州市已完成50余項建設工程項目“高效開工一件事”事項的審批。
“我們將持續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不斷創新審批服務機制,繼續以集成化服務模式為企業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優質、高效的項目審批服務,推動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德州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局長李紀三表示。
因地制宜探索“地熱+”應用
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支撐,也是擴投資穩增長的新的增長極。地熱項目涵蓋應用場景多,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一舉多得。去年以來,德州市出讓了52個地熱礦業權,地熱開發利用提速提效,建成后將新增供暖面積1500萬平方米。
2025年,德州市將推進陵城、禹城、樂陵、寧津4個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替代項目,重點推進武城整縣制地熱替代、平原縣西部城區清潔熱源替代等8個項目以及市區2個淺層地溫能供暖(制冷)項目。
慶云縣第二熱源項目正在全力推進實施。該項目總投資5.4億元,總設計供熱能力370萬平方米,建成后地熱供暖面積將占慶云縣縣城全部供暖面積的80%。項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將減少煤炭消耗8.7萬噸、二氧化碳減排15.4萬噸。該項目負責人肖楓介紹,通過市里推出的“五案合一”地熱資源開發利用“一件事”改革,只用一個半月就完成了項目審批,而過去起碼要用半年時間。
德州市自然資源局局長楊洪利介紹,今年德州市將發揮地熱資源優勢和裝備產業優勢,全力招引上游技術裝備研發制造、下游人工智能運維、大數據分析的研發制造企業、國內地熱勘查頭部企業進入德州市場,培育打造地熱清潔能源產業集聚示范園區。強化監管,提升地熱資源規范化管理水平。因地制宜探索“地熱+”應用,提升地熱能開發利用水平。對市政供熱管網覆蓋不到的農村社區,優先考慮地熱供暖,保障群眾取暖需求。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