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日報
2025-03-11 08:37:03
原標題:多款青島產AI眼鏡“盯”上新場景
來源:青島日報
原標題:多款青島產AI眼鏡“盯”上新場景
來源:青島日報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衣濤 實習生 孫曉睿
AI賦能下,智能眼鏡正成為消費電子的新風口。
3月5日一早,尚未到上班時間,青島雷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新事業部產品經理陳炳權便來到工作室,對公司即將上市的AURA智能眼鏡(AI探索版)開展專項測試與調校。記者留意到,陳炳權面前桌子上擺放著的AI眼鏡,雖然在形態上接近日常佩戴的眼鏡,但在設計細節方面卻是科技范十足——眼鏡兩側配有兩個鏡頭,手指觸控或語音發指令,即可完成拍照、識別等功能。“這款產品搭載了AI算法,可實時完成環境感知、多場景應用等復雜任務,計劃二季度正式上市。”陳炳權說。
雷神科技圍繞AI眼鏡業務的布局,只是國內外“玩家”加速駛入AI眼鏡賽道的一個縮影。目前,國內多個城市均已展開布局。其中,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3月3日發布的《深圳市加快推進人工智能終端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6年)》便提到要在智能眼鏡、AR/VR設備等細分賽道推出一系列人工智能標桿產品;杭州市更培育出靈伴科技(Rokid)等行業頭部企業。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還將AR/AI眼鏡納入數碼產品補貼范圍,“真金白銀”支持AI眼鏡產業發展。國泰君安預計,2025年全球AI智能眼鏡銷量將達350萬臺,同比增長230%,諸多國產AI眼鏡品牌也有望在2025年實現量產。
青企加速布局AI眼鏡
在青島,能實現互動對話、實時翻譯,甚至附帶提詞器等功能的一批AI眼鏡產品即將迎來密集發布。除雷神科技外,2月25日,海信視像宣布,將在AR/AI眼鏡領域與AR企業XREAL達成深度戰略合作,雙方聯合研發的首款AR/AI眼鏡將于下半年發布。
2023年7月落戶青島市虛擬現實產業園的大朋VR,也即將發布一款由青島總部研發的AI眼鏡產品。“我們這款DPVR AI Glasses預計將在二季度發布,該產品通過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平臺調用DeepSeek-R1/V3系列模型,依托DeepSeek大模型的端側實時處理能力,實現圖像、語音等多模態數據的毫秒級響應。”大朋VR創始人陳朝陽告訴記者,該產品還搭載了高精度語音交互系統,用戶僅需自然語言指令即可完成復雜操作。比如,可以“查找上周拍攝的食物照片并翻譯包裝文字”,真正實現“動口不動手”的穿戴式智能體驗。
AI眼鏡持續出圈背后,離不開供應鏈的快速適配與整合。記者從青島高科園管委獲悉,目前,嶗山區已布局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及科研機構約20家,包括歌爾微電子、歌爾光學、海泰新光等芯片、傳感器、光學模組企業,樂相科技(大朋VR)、雷神科技等整機制造企業,以及云天暢想等軟件及算力服務企業。
以歌爾為例,其日前披露的業績預告顯示,公司2024年度業績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25.57億至27.7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5%至155%。對于業績變動原因,歌爾股份將其概括為:消費電子行業終端需求在AI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推動下有所復蘇,公司精密零組件業務、智能聲學整機業務以及智能硬件業務板塊中的VR/MR、智能穿戴等細分產品線業務進展較為順利,綜合毛利率提升。近年來,歌爾在聲學、MEMS傳感器和光學等領域已形成較強的經驗積累和技術儲備,其聲學、微電子、光學等精密零組件均可應用于與AI相關的語音交互、傳感、光學顯示等功能中,這其中便包括AI眼鏡。今年1月,在美國舉辦的全球消費電子行業盛會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歌爾便推出了兩款聚焦輕量化的AI+顯示智能眼鏡參考設計Mulan2和Wood2。
專注于近眼顯示與交互領域研發與應用的深圳市天趣星空科技有限公司,同樣在加快整合青島的產業鏈資源。2024年6月,該公司在嶗山區設立青島分公司以來,已與包括雷神科技在內的多家公司實現深度合作。“針對雷神科技的目標用戶,我們聯合推出了具有高畫質、好聲音、高私密、高兼容等特點的第一代AR Glasses-Tpro。今年1月上市以來,獲得市場的青睞。”天趣星空CEO王潔表示,公司將持續強化本地化服務,依托青島的精密加工優勢降低成本的同時,還計劃在今年底推出的AI智能眼鏡新品中,采用定制化的光學模組設計。
“接下來,我們將錨定產業鏈上下游,加大對產業鏈各環節企業的招引力度,打造完整、高效的產業生態體系,為AI/AR眼鏡產業的規模化、集群化發展奠定堅實基礎。”青島高科園管委虛擬現實產業促進部部長孫明介紹。
“AI+AR”是大趨勢
照片拍攝、播放音頻、語音交互……得益于獨特的產品屬性,AI眼鏡被視為擁有不亞于手機的潛力。采訪過程中,記者留意到,目前市場上已經上市或即將上市的AI眼鏡,在功能上已呈現高度的智能化與集成化。未來的AI眼鏡,還將有哪些趨勢呢?
業內人士認為,與AR眼鏡結合是AI眼鏡的大趨勢。近日,杭州靈伴科技(Rokid)創始人祝銘明僅憑一副AI眼鏡完成演講的“神奇操作”,便得益于AI技術與AR技術的疊加賦能。
“AI眼鏡和AR眼鏡在功能、應用場景和技術原理上各具特色。比如,AI眼鏡的核心在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可實現信息查詢、健康監測、導航定位等功能;AR眼鏡則側重于將虛擬信息疊加到真實世界中,可以在用戶的視野中呈現文字、圖片、視頻等虛擬內容。”雷神科技顯示&創新事業部營銷經理張洪賓認為,AR眼鏡附加的顯示功能,可以為AI眼鏡帶來更便捷的信息交互,進一步拓寬AI眼鏡的應用場景。當前,雷神科技AI+AR眼鏡的研發已進入深度優化階段,有望年內上市。
產品重量是影響AI眼鏡產品用戶體驗的又一重要因素,“輕量化”很關鍵。“我們即將上市的AURA智能眼鏡(AI探索版)重量小于等于45克,確保用戶可以長時間舒適佩戴。”張洪賓說。記者探訪發現,不同于VR設備動輒幾百克的重量,把AI眼鏡做得像普通眼鏡般輕便、時尚,是各大品牌共同的追求。目前,市場上不少AI眼鏡的重量均維持在50克左右。
AI眼鏡熱度持續提升,距離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究竟還有多遠的路要走?不少受訪者表示,目前,AI眼鏡的核心瓶頸主要包括消費者認知、技術、人機交互三方面。其中,消費者認知層面,AI眼鏡的市場教育需突破“科技玩具”印象,強化實用價值,實現用戶體驗和產品價值的匹配;技術層面上,微型顯示屏、傳感器等高精度零組件存在成本高、良率低、亮度不足等問題,功耗續航的瓶頸亟須打破;人機交互層面,AI語音/手勢/眼動控制等的穩定性與自然性同樣需要進一步提升。“距離AI眼鏡的大規模普及仍需3-5年,預計2027年全球市場基于不同應用場景,有望達到千萬量級。”王潔表示,伴隨技術的持續迭代與創新,AI眼鏡有望在醫療、教育、工業等更廣闊的場景中發揮其更大的價值。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