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東商報
2025-03-12 09:46:03
原標題:山東協和學院構建“1453”教師發展支持服務體系
來源:山東商報
原標題:山東協和學院構建“1453”教師發展支持服務體系
來源:山東商報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師作為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其素質和能力直接關系到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水平。近年來,山東協和學院始終強化教育家精神引領,突出數字化賦能,重構教師發展支持服務體系,以教師專業發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動學校實現高質量發展。連續5年位居“民辦及獨立學院”教師教學發展指數榜山東省第1名,被教育部評選為“全國首批高校教師考核評價改革示范校”。
◎山東商報·速豹新聞網記者 李瑞琪
連續兩年蟬聯全國民辦高校排行榜主榜榜首
日前,上海軟科中國大學排名公布,山東協和學院連續兩年蟬聯全國民辦高校主榜榜首。這份來自業內權威評審機構的認可,既是對其辦學成果的生動注腳,也再次引發了相關從業者和學生、家長們的關注。這所扎根齊魯的高等學府何以脫穎而出取得這樣的佳績?
“除了學生的自驅力、學校濃厚的學習氛圍之外,和我們學術底蘊與創新能力并重的教師團隊也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山東協和學院教師發展中心主任馬小雪告訴記者,早在多年前,學校就已成立了學術性的專業化服務機構——教師發展中心。
作為學校強力的發展引擎,教師發展中心始終致力于精準對接教師職業發展需求,關注教師師德師風建設、教師培養培訓、教師教學競賽、教學團隊建設、教學咨詢、教學質量評價、教師實踐研修等領域。成立以來,已組織各類培訓活動370余場,參加活動教師23228人次,覆蓋了95%以上的專任教師以及教學管理人員。
結合教師發展需求調研,為區域內高校開展師資培訓提供優質教學資源和特色專業辦學經驗。截至目前,學校連續承辦6屆“環渤海高等教育論壇”,承辦中國國際“互聯網+”大賽山東省優秀項目訓練營、全國民辦高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討會;舉辦生物醫藥與疾病診療會議暨護理與健康國際學術會議等,青島黃海學院、西安培華學院等20余所高校前來交流教師發展工作。
重構教發基本職能 創建“1453”體系突破教師發展痛點
“學院舉辦活動的初衷是滿足教師多樣化的發展需求。比如有的教師傾向于競賽、有的則偏重教研方面。他們都需要通過交流擦出新的火花,激發創新潛能。”馬小雪介紹,近年來,通過對教師發展需求的調研,學院以教師教書育人能力提升為核心,逐步構建了“1453”教師發展支持服務體系。
通過新聘教師—骨干教師—卓越教師—教育家型教師“四階遞進”教書育人能力標準框架、能力圖譜,重構教發基本職能,實施對應階段發展計劃,以制度發揮政策引導力,以培育強化發展推動力,以團隊激活組織聚合力,以競賽提升教學勝任力,以研究厚植學術支撐力,創新“五力同驅”的組織運行機制;完善評價監測——反饋改進——榮譽激勵“三鏈貫通”教師發展評價激勵模式。
“傳統教師培養模式難免會存在‘零散化’‘同質化’的痛點,而我們的體系通過對教師發展需求的調研、數據分析,重塑了教師數字化教書育人能力模型,實現教師發展質量突破。”山東協和學院教師發展中心科員吳潔表示。
“四階遞進”助力青年教師蛻變為國家級競賽獲獎者
近年來,學院對標教師發展階段能力標準框架,實施了“四階遞進”分層分眾發展計劃。面向全體教師實施數字素養提升行動、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行動、教師素養筑基行動。
“基于不同發展階段教師數字化教書育人能力標準、能力圖譜,實施新聘教師課堂教學達標計劃、骨干教師教學能力培養計劃等,通過學院試講、專業評估認定等,引領全校教師呈現立德修身、敬業立學、教書育人新風貌。”吳潔介紹。
在校教齡四年的青年教師王德民就是在學校“四階遞進”分層分眾發展計劃的作用下,從“曾因為擔心教不好學生無法入眠”的新手教師變成了能夠獨當一面的國家級競賽獲獎者。
“學校的培訓計劃就像是為教師們量身定制的成長套餐。從生源分析到教案設計,從青導跟課到競賽特訓,每個環節都有專家護航。”在王德民向記者展示的教師發展平臺上的個人成長檔案中,每個培訓學時、教學診斷記錄都見證著她的成長。
而在山東協和學院,像王德民這樣的案例并不罕見。記者了解到,學院聚焦教師數字化教書育人能力,形成了學校—院(部)—基層教學組織—教師協同配合,校校—校地—校所—校企協同共建,學科學科—專業專業協同創新的協同聯動機制。
基于“運行性制度—賦能性制度—激勵性制度—約束性制度”四維框架,學院構建了內容科學、程序規范、銜接有序、運行有效的教師發展制度體系——運行性制度規范課堂教學評價、訪學研修等基礎環節;賦能性制度通過“成長檔案制”“青年導師制”助力教師梯隊建設; 激勵性制度以教學競賽、名師評選等點燃教師內生動力;約束性制度通過師德負面清單、教學事故處置筑牢底線。
結果導向貫通鏈條 學院教師已獲70余項國家級獎項
“在構建起制度保障體系的基礎上,學院還同步推進數字化平臺建設與培訓實踐雙輪驅動。”據吳潔介紹,學院依托智慧教育平臺、數字資源庫菜單式培訓等,進行學分量化管理。將培訓納入聘期考核,量化統計教師參訓與自主研修成果。組織全體教師參與教育部智慧教育平臺研修,選派100余名教師參加省級示范培訓,組織教師數字化素養與技能提升、課程思政、創新創業、專業認證等專項培訓;定期開設教學工作坊、教學研討、微格教學,年內教師參訓3000余人次。
聚焦戰略性重點、緊缺型產業領域,遴選建設20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團隊中“雙師型”教師占比超過50%。設置教師教學比賽創優領導小組。建設競賽平臺,將《高校教師教學競賽清單》54項賽事劃分為國家級—省級—校級—院級ABCDE類13階,有組織地推進各類競賽。
聚焦教師知識創新能力提升,強化教研、科研雙輪并驅,整合技術與學科,推進教改項目、科研項目全流程治理。學院組建教學咨詢專家團隊,為全體教師提供教學咨詢服務,為課程思政、創新創業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等提出指導意見。
此外,學院以結果為導向貫通鏈條,構建“評價監測——反饋改進——榮譽激勵”三鏈貫通的發展閉環,突出強化教書育人實效在聘期考核、職務職稱評聘的比重。
“比如我們的一德四能教師聘期考核指標體系,就是根據考評成績將教師分為三檔,各檔級在原薪酬基礎上每月分別增加4000 元、2000 元和1000元,實現優教優酬,激發教師活力。”吳潔介紹。
近八年來,學院依靠“1453”教師發展支持服務體系對教師們提供的全方位支持和幫助、教學改革與創新動力的培育作用逐步顯現。截至目前,教師教學競賽獲國家級獎項70余項;連續3屆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5項,獲省級教學成果獎25項,其中,特等獎3項、一等獎6項、二等獎9項、三等獎7項。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