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島新聞網
2025-04-03 09:13:04
原標題:孤獨癥合并多動癥,“星星的孩子”可能遭遇“雙重障礙”?專家提醒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原標題:孤獨癥合并多動癥,“星星的孩子”可能遭遇“雙重障礙”?專家提醒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訊 在很多人的認知里,孤獨癥和多動癥,一個表現為安靜,一個表現為吵鬧,是水火不相容的兩種疾病。然而,近年來,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在臨床診斷中發現,部分患兒同時面臨孤獨癥譜系障礙(ASD)與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的雙重困境。4月2日是第十八個世界孤獨癥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落實關愛行動,推動孤獨癥群體全面發展”。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兒少康復科關注遭遇“雙重障礙”的“星星的孩子”。
3歲的豆豆(化名)是高功能孤獨癥譜系障礙合并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孩子。他語言能力較好,聰明可愛,但社交互動和行為控制存在問題。在幼兒園,他對老師指令不理不睬,面對喜歡的朋友會用大喊大叫來表達。經過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專家診斷,豆豆患有孤獨癥譜系障礙(ASD)合并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
醫生介紹,此類患者不僅存在社交互動困難、重復刻板行為等孤獨癥核心特征,還伴隨多動癥典型的注意力分散、過度活躍與沖動控制障礙。值得關注的是,兩種障礙的交織會催生特殊表現,例如重復轉圈與坐立不安并存、社交意圖因沖動行為中斷、對單一事物沉迷卻無法專注延伸活動等。此外,情緒劇烈波動、感官敏感異常及執行功能缺陷更為突出。
“‘雙重障礙’的復雜性,要求干預方案需突破單一模式,實現精準化整合支持。”醫生介紹,兒少康復科目前采用感統治療、認知知覺功能訓練、沙盤治療、游戲治療為雙重障礙的孩子提供康復支持,期待以此助力神經多樣性兒童青少年的成長。
針對豆豆的情況,治療團隊開展感統治療、認知訓練以及游戲治療。感統訓練通過蹦床跳躍、爬行訓練等,增強他的身體協調性與自我控制;認知訓練側重提升社交認知和情緒管理,教他理解他人表情、情緒,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治療師通過共同游戲引導患兒關注同一對象(如拼圖、積木),增強分享行為。設計要求輪流等待的結構化游戲,鍛煉持續注意力。而規則明確的游戲(如“紅燈綠燈”)提供即時行為反饋,進一步幫助豆豆抑制沖動反應。
“綜合性的干預訓練和治療方法,是為孤獨癥和多動癥兒童打開新生活大門的一把‘鑰匙’。”醫生說,盡管康復之路艱辛不易,但只要有持續的專業支持和關愛,這些孩子也有機會綻放光彩,擁抱屬于自己的未來。(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黃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