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時報
2017-02-10 07:20:02
文化好聲音
徐志摩遇難地應成為人們紀念和緬 懷 詩人、開展詩文創作活動等的重要基地。
省政協委員李新峰建言:
長清北大山應命名為“志摩山”
在省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期間,省政協委員、山東省自主創新研究中心主任李新峰提出提案,建議將長清北大山命名為“志摩山”。
在李新峰看來,濟南不僅是泉水之城,還是詩意之城,古有詞人辛棄疾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約,近有詩人徐志摩最后的云游和隕落。他說,著名詩人徐志摩曾與濟南結下不解之緣:早年間,徐志摩曾陪同泰戈爾到訪濟南,也曾與作家王統照泛舟大明湖;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乘坐“濟南號”飛機隕落于濟南西南郊的北大山。這座北大山,就位于長清崮云湖街道開山村西鄰、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東鄰。
2006年,北京《詩刊》雜志社和長清區政府舉行徐志摩紀念活動,并為“徐志摩紀念公園”紀念碑石揭幕。據李新峰介紹,自2006年以來,“徐志摩紀念公園”里除了位于山腰的孤零零的碑石,并沒有“公園”的景象,徐志摩遇難地依然沉寂寥落,各項“紙上規劃”亟待實質性落地。
“今年便是徐志摩誕辰120周年暨遇難86周年,全國性的諸多紀念活動將陸續舉辦。”李新峰說,建設“徐志摩紀念公園”是一項重要的文化建設工程,既有利于提升濟南市的歷史文化品位,也有利于促進區域旅游開發。他建議,濟南應將長清北大山命名為“志摩山”,并且,應在徐志摩遇難地樹立“志摩山”地標,并堅持“高標準、高品位”的設計原則,確立“志摩山”地標設計方案,如設置巨型山石或塔式建筑物等,并請文化名家題寫鐫刻“志摩山”三字,進一步提升濟南的城市形象和文化內涵。
李新峰還建議,應在“志摩山”為徐志摩立像,并使之逐漸成為將來徐志摩紀念公園的核心景觀,“徐志摩遇難地應成為人們紀念和緬懷詩人、開展詩文創作活動等的重要基地。”
交通好聲音
為了更好地連接新東站片區的路網,提高該區域的交通疏散功能,應著力規劃周邊交通的路網連接項目。
省政協委員程克紅建言:
應盡快打通鳳凰路等南北線路
在今年的省兩會上,省政協委員程克紅向大會提交的兩份提案都與濟南新東站的規劃建設有關。“在濟南市區交通擁堵的諸多原因中,南北交通堵塞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其根源在于市區內有一條貫穿濟南東西交通的大動脈——膠濟鐵路。由于歷史原因,橫跨或穿過鐵路線的南北大型交通線路,只有奧體中路、二環東路、歷山路、濟濼路。這樣一是路口少,二是東西間隔距離較長,導致南北車流和人流造成堵塞。”
他打了個比方,比如家住高新萬達廣場附近的居民,要想到工業北路以北去辦事,向西只能走奧體中路,向東只能走工業南路繞行濟南鋼鐵總廠,必須繞一個U形大彎才能完成出行。而從二環東路到奧體中路之間,根本沒有南北朝向的大型道路可以直達。“所以我建議為了更好地連接新東站片區的路網,提高該區域的交通疏散功能,應著力規劃周邊交通的路網連接項目,盡快打通以鳳凰路為代表的南北交通干線,減輕奧體中路交通壓力。也可參考經六路高架的形式,在膠濟線其他位置增加新的南北交通干線,開設更多的南北貫穿道路。”
除了關注新東站片區的路網建設,程克紅還談到,新東站所在的王舍人街道辦事處片區,是濟南十大泉群“白泉泉群”所在地。他建議,依托泉水,在白泉濕地公園規劃一個泉水特色小鎮,讓泉水融入現代城市。
醫療好聲音
相關部門應高度重視醫療廢物的處 置 問題,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多方投資建設更多醫療垃圾處理企業。
省政協委員李杰建言:
多方投資建設醫療垃圾處理企業
在國家危險廢物名錄里,醫療垃圾被列為“1號危險廢物”。濟南各大醫院遍布,醫療垃圾產生量也很大。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濟南的“正牌”醫療垃圾處理企業只有一家。在2015年時,市內唯一醫療垃圾處理企業曾因與當地村民存在糾紛而被“堵門”,導致清運車輛無法進出,這也造成了全市大量醫療機構垃圾處理“停擺”的局面。
醫療垃圾處理能力不足的問題,成為不少政協委員所關注的焦點話題。在省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上,省政協委員、省千佛山醫院肝膽外二科主任李杰便表示,醫療廢物每天的產生量非常大,但濟南僅有一家有資質的醫療垃圾處理企業,且其處理能力有限,有時對于醫療垃圾無法達到及時處理和轉運。
據李杰介紹,按照相關規定,醫用廢物必須在48小時內進行專業化轉運并處理。但是,濟南僅有的這家“正牌”醫療垃圾處理企業無力處理這么多醫療廢物。
在李杰看來,醫療垃圾處理企業不應“一家獨大”。他建議,相關部門應高度重視醫療廢物的處置問題,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多方投資建設更多醫療垃圾處理企業,并且,建議將醫用廢物處理列為市政配套工程。
住房好聲音
力推棚戶區改造,應解決好“錢從 哪 里來”“地從哪里出”“房子怎么建”和“建后怎么管”這四 個 問題。
省住建廳廳長王玉志建言:
庫存較多的城市棚改多推貨幣化安置
作為一項重大民生工程,在山東,棚戶區改造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山東提出,“十三五”期間要改造棚戶區180萬套,在2020年前提前完成現有城鎮棚戶區、城市危房和城中村改造。這場攻堅戰怎樣才能打贏?在省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期間,省政協常委、省住建廳廳長王玉志在向大會提交的書面發言中提出,力推棚戶區改造,應解決好“錢從哪里來”“地從哪里出”“房子怎么建”和“建后怎么管”這四個問題。
如今,山東的棚戶區改造進程不斷加快,大量土地從哪里出?對此,王玉志建議,應努力“挖潛”,充分盤活利用存量建設用地,“插花”建設,依法收回使用權的國有土地和具備“凈地”條件供應的儲備土地應優先安排用于棚戶區改造。同時,他還建議以商品住房庫存較多、消化周期較長的三四線城市和縣城為重點,繼續深入推進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工作,變安置住房用地的“政府供應”為“市場化供應”,在激勵政策等方面下功夫,增強貨幣化安置吸引力,提高貨幣化安置比重。
在棚改進程中,需要建設大量安置房。這些安置房怎么建,才能讓棚改居民住得舒服、順心?王玉志認為,應秉承人本理念,解決好“房子怎么建”的問題。其中,要注重設施配套,新建棚改安置小區應同步規劃建設道路、供水、供電、供氣、供暖、通訊等市政基礎設施和商業、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設施,做到配套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步規劃、同期建設、同時運行。
在棚改安置房建好后,大量棚改居民會搬入這些安置房小區居住,其中不乏眾多低收入棚改居民。對他們來說,繳納物業費等費用是一件讓人感到有些吃力的事兒,咋辦?為此,王玉志建議探索推行以“房”補“費”,按比例配套建設的公共服務和營業用房,產權歸全體業主所有,所得收益專項用于補助小區低收入群體的物業管理和其他費用,并且,推行以“業”保“住”,新建安置房小區商業、家政、安保、環衛等崗位,優先安排低收入棚改居民就業。
原標題:聚焦山東省兩會:兩會好聲音你為誰轉身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