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晚報
2017-05-12 07:57:05
齊魯晚報記者 范佳
11日上午,省政協召開“加強工業文化遺產保護”界別協 商會。記者從會上獲悉,目前我省列入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名錄 的工業遺產共有217處,其中淄博、煙臺最多。當前相關法規不 健全、無統一保護評估標準等制約著工業遺產的保護再利用。
多分布于沿海開埠區
和膠濟鐵路沿線
在城市街頭,被保護留存下來的工業遺產,彰顯著沉淀在 歷史長河中的工業文明和工匠精神。
會上,省政協常委,文史資料委員會主任杜文彬介紹,目 前我省工業遺產主要分布在沿海最早開埠的青島、煙臺、濰坊 等市,以及膠濟路沿線淄博、濟南和津浦路(京滬線)沿線的 德州、泰安、棗莊等市,以采掘業、鐵路運輸業和釀造、紡織 、化工為主,小部分為制造業。
“這些工業遺產有的是廠房和設備、設施的接續利用,如山 東耐材集團魯耐窯業有限公司,建于100多年前的大型廠房依然 為生產所用。”杜文彬說,還有的建成主題博物館或開辟歷史 展覽區,如膠濟鐵路博物館。或是發展工業旅游和體驗休閑區 ,如坊子煤礦已開發為展現其百年歷史變遷的坊子炭礦遺址文 化園,煤炭博物館和井下體驗區已對外開放。“還有的被改造 成文化創意園區,如由濟南皮鞋廠廠房改建的西街工坊創意文 化產業園。”
省文物局副局長孫世勤介紹,根據去年調查統計的工業遺 產情況,我省列入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名錄的工業遺產共有217處 。
這些工業遺產,從地區分布上,最多的是淄博,煙臺,分 別有46、30個,20個以上的有棗莊、濟寧、青島,分別是24、 22、20個,10個以上的有濟南、德州、濰坊。以上8個地市工業 旅游點占全省的85.7%。泰安、威海、萊蕪沒有工業遺產。
從類型上,有博物館5個,辦公場所、廠房車間及建筑群 52個,酒窖4個,古窯址28個,橋梁古道20個。其中保存完整的 占38.2%,嚴重損害的占10.6%,部分損壞和殘缺的站37.8%。
從利用情況上,對外開放的有131個占60.4%,其中繼續原 來用途的43個,開展工業旅游項目的有26個。
我省工業遺產保護管理辦法
明年6月底前編制完成
“隨著我國現代工業升級和城市現代化的快速推進,眾多 有價值的工業文化遺產面臨著兩難抉擇。”杜文彬感慨。
孫世勤指出,當前工業遺產保護沒有統一的評估標準和科 學的評估體系。工業遺產的準確定義、界定年限也不明確,難 以開展文物認定。比如濟南市宣傳的工業遺存共有121處,實際 錄入文物單位的只有18處,中央層面僅有國家文物局的通知, 我省尚未頒布工業遺產保護的地方性法規。由于缺少法律保護 ,致使有的具有歷史價值的工業遺產面臨被拆遷的命運。一些 尚未進行界定、未受到重視的工業建筑和舊址,正極速消失。
對此,省政協常委,山東中強律師事務所主任王玉亮建議 ,應盡快用人大立法的方式來界定工業遺產保護,制定相關保 護條例。同時對當代文明所進行的拆遷,一律進行復審程序, 或者進入其他緩沖階段,用法律手段緩沖各方利益沖突。
“工業文化產權,往往與國有企業法人單位的法人產權有 關,除非國家將產權買回來,否則很難用行政命令去干預市場 經濟主體行為。”王玉亮表示,應該利用經濟杠桿和稅收調節 手段,推動企業保護工業遺產。“企業自有的工業產權以工業 文化概念進行挖掘的所有收益是不是可以免稅?”
省政協常委,山東博物館副館長楊波則建議工業遺產的開 發不能僅限于博物館,產業園,不一定必須用來賺錢,進行旅 游開發。 “有些高大的廠房廢棄了,不利用很可惜,但又達不 到文物保護標準。可以改造成社區惠民場所,如兒童活動中心 、圖書館、網球館等。”
據了解,為了加強對我省工業遺產的保護,今年省文物局 啟動了《山東省工業遺產保護管理辦法》、《山東省工業遺產 保護利用技術導則》、《膠濟鐵路沿線工業遺產及近現代建筑 保護規劃》編制工作,經政府采購招投標,由山東建筑大學建 筑設計研究院2018年6月底前編制完成。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