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17-12-15 08:10:12
學好用好大數據
魯 義
大數據是人類自身創造的資源,已成為創新驅動經濟社會發展的要素。從一定意義上說,誰掌握了大數據、用好了大數據,誰就能在未來發展中贏得主動、搶占先機。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推動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加快建設數字中國。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一定要樹立戰略思維,以敏銳的眼光和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學好用好大數據,決不能在新的時代發展潮流中落伍、掉隊。
大數據的價值,在于發掘、在于應用。當前,大數據碎片化現象比較突出,一方面,很多公共數據仍然沉睡在單位機器里、庫房里,由部門單位私享,“養在深閨人未識”;另一方面,各類數據中心、信息中心應運而生,但標準不一,“數據煙囪”林立。必須下大決心解決這些問題,讓大數據成為真正意義的大數據。各級各部門要積極推進數據開放共享,逐步構建統一的信息資源共享平臺,推動公共數據成為人人可得可用的公共資源,真正做到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要學會善于運用大數據推動科技創新模式變革,破解人才壁壘,提高創新效率。要探索推進制度創新,積極發展大數據服務和大數據交易,促進大數據資源的流通增值。
學好用好大數據,融合的文章要快做、做足。傳統產業是我省實體經濟的家底,一旦與大數據嫁接,將催生無限可能、煥發勃勃生機。比如海爾集團的“U+”開放平臺、紅領集團的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等,都是以大數據為基礎的新型智造模式。大數據是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動力,能夠帶動技術研發體系創新、管理方式變革、商業模式創新和產業價值鏈體系重構,推動跨領域、跨行業的數據融合和協同創新,使傳統產業“開新花、結新果”。
大數據不僅催生經濟變革,也將帶來社會治理的變革。大數據分析,能提前發現社會治理的堵點、痛點,從而為精準化、精細化服務奠定基礎。比如在環境監管方面,通過高效采集環保數據,能夠實現對污染源數據化、圖像化展現,為環保監管提供利器。在交通、警務、醫療、金融、旅游、扶貧、公共安全等領域,大數據同樣大有可為。各級干部要樹立大數據意識,改變傳統慣性的思維方式,學會運用大數據提升政務服務和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公平、高效、優質、精準的公共服務。
大數據有大價值。我們要自覺融入大數據時代,按照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的部署要求,審時度勢、力爭主動,推動大數據技術產業創新發展,積極捕捉和培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中蘊含的新動能,為“走在前列”加油助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