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4日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近年來,對標先進,比學趕超,已經成為城市成長、向更高處攀登的“必修課”。
從深圳“體悟實訓”到上海“專業實訓”再到“國際化+”行動計劃......青島只為尋找一個答案:如何更好地發展?
“學深圳、趕上海”,青島密集考察學習
2019年5月,青島首批赴深圳體悟實訓干部抵達深圳。
2019年8月,青島第二批赴深圳體悟實訓干部專題培訓正式開班。
4月15日,青島第三批150名干部抵達深圳,開啟100天體悟實訓。
6月3日到6日,青島市黨政考察團赴甘肅省隴南市和貴州省安順市。
6月28日,學深圳之后,青島又選派51名干部赴上海實訓。
6月29日至7月8日,青島干部抵滬后首先集中培訓,課程相當緊湊。
7月7日,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率青島市黨政考察團在上海考察學習現代服務業發展情況。
7月8日,青島-上海現代服務業發展交流與合作對接會在上海舉行。
7月9日,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率團赴無錫考察中建八局無錫建設項目。
7月11日,青島“對標全球44城”定下139項任務。
從去年5月開始截至到今年7月底,青島“高密度”考察、對標,背后是這座城市向前奔跑的緊迫姿態。
(青島“對標”深圳列出“學趕”清單)
在深圳體悟實訓:搞活“關鍵少數”,青島干部赴深圳體悟實訓
如果只用一句話來概括青島的2019,“學深圳、趕深圳”再合適不過。
青島與深圳,一個位于黃海之濱,一個身處南海之畔。2019年2月,在青島市委十二屆五次全會上,“學深圳、趕深圳”的目標正式提出。
“凡是深圳能做到的,青島都要做到。”青島提出“學深圳、趕深圳”之后,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區市各部門與深圳全面對標,學習深圳的營商環境、制度創新、政務服務等,明確“凡是深圳能做到的,青島都要做到。”
緊接著,2019年4月,青島“對標”深圳列出“學趕”清單。
例如:市南區對標深圳市福田區,圍繞打造承載全市城市核心功能的青島市中央活動區,加快建設區域總部經濟中心、國際貿易金融中心、國際航運服務中心、國際交流中心和國際時尚中心“五個中心”,為青島市加快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貢獻力量。
市北區對標深圳市羅湖區,列出雙招雙引、營商環境、平臺建設、老城復興、城市更新、民生保障、黨建引領、干部隊伍建設八大“對標清單”,全面“學趕”羅湖區。
清單列出,如何對標?青島采取了最直接也最有魄力的方式,搞活“關鍵少數”,讓選派干部到深圳進行一次身臨其境的體悟學習實訓。
在青島提出“學深圳、趕深圳”時就已明確:“學深圳、趕深圳”,首先要“學深圳人、趕深圳人”,特別是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
2019年5月23日,青島首批赴深圳體悟實訓干部抵達深圳,開始為期 100天的體悟實訓。分別進入60余家深圳企業、投資機構和中介組織體悟實訓。
2019年8月31日,青島首批赴深圳體悟實訓干部啟程回青之際,第二批體悟實訓干部專題培訓正式開班,“學深圳、趕深圳”,兩批青島干部在鵬城實現無縫對接。
2020年4月,青島第三批150名干部抵達深圳,開啟100天體悟實訓。實訓單位包括深圳創新投資集團、平安證券、華潤集團、騰訊集團、前海母基金等79家單位,時間為100天。
來深圳帶著問題:通過對標,青島把學習深圳市場化、法治化、專業化、開放型的思維和能力作為目標,這也成為體悟實訓干部的主要任務。在深圳,體悟實訓干部深刻感受到了青島的差距,更加堅定了“學趕深圳”的決心。
到上海專業實訓:青島“開放之風”從長江吹向黃河
“開放之風”剛剛在南海之畔掀起波瀾,時隔倆月,又吹向了黃浦江岸。
2020年6月,深圳之后,青島再派51名干部赴上海實訓,這次所到的企業有復興集團、上海外服(集團)有限公司、上海證券交易所等18家具有行業引領性的單位。
在深圳“體悟實訓”,在上海“專業實訓”。這次去上海,青島目的性與針對性更強,取經“上海現代服務業”。
實際上,青島的服務業發展并不差,甚至可以說是十分“亮眼”。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青島服務業保持較快增長,增加值首次突破“七千億”,占GDP比重首次突破60%,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70.4%。
而上海2019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7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80%,形成了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現代產業體系。
青島希望向上海“取經”,發揮上海現代服務業輻射作用,把青島作為推動國內大循環的重要“中轉站”,通過支持青島,更有力地輻射黃河流域、輻射北方地區。
為什么要學習、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青島發展現代服務業,通過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實現服務業的現代化,很大程度上就是推動城市經濟轉型升級。關于服務業的發展定位和作用,青島官方給予了三個詞的評價:“新引擎”、“定盤星”、“穩定器”。
“航運:世界之所依。”推動服務業融合發展,重點是立足青島優勢,青島提出,圍繞航運做貿易,建設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中心。
上海,除了擁有發達的現代服務業,還有一張閃耀名片:世界航運中心。7月中旬發布的《2020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顯示,上海首度躋身國際航運中心前三甲,青島位列第15位。
此次青島取經“上海現代服務業”,無疑是助推自身打造國際航運中心的重大機遇。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青島提出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不是減弱制造業的發展力度,恰恰相反,而是要加快推進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融合,實現制造業的蝶變升級。
在推動現代服務業賦能先進制造業發展方面,青島也提出,將重點打好“高端制造業+人工智能”攻勢,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
對標全球44城:“五個國際化”繪出藍圖
馳而不息,方能久久為功。今年7月,“學深圳趕上海”之后,青島又發布實施《青島市推進“國際化+”行動計劃(2020/2021年)》,《行動計劃》圍繞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按照“企業、市場、產業、園區、城市”5個國際化工作目標,“對標全球”44城定下139項任務。
“對標全球”44城,并不是單純的拿來主義,青島根據自身獨特優勢,面向全球城市精準對標,科學地選擇有自己特色的國際化道路。
例如:在企業國際化方面,青島提出對標新加坡淡馬錫模式,面向全球引進國內外資本推進國企混改,提升企業國際化;對標德國“隱形冠軍”經驗,舉辦青島德國隱形冠軍投資合作論壇。
在建平臺集聚資源方面,青島將重點打造日本、韓國、德國、以色列、上合國家實體“國際客廳”,運用信息技術建設“數字國際客廳”。
在消費擴容提質方面,對標東京新宿、韓國首爾知名步行街,申建國家級步行街試點,發展“夜經濟”,依托地域文化打造城市夜色名片,發布《夜間城市消費指南》。
放大坐標,立足全球,青島在全球坐標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以“指標”構建青島國際城市建設的關鍵“穴位”,通過打通每一個脈絡上的點,助推更高水平開放、更高質量發展。
深圳經驗、上海經驗陸續化為“青島實踐”
在對標學習深圳、上海、全球44城的過程中,城市也發生了明顯的改變。
剛到深圳時,體悟實訓干部曾感嘆“把產業規劃交給企業”的“深圳做法”,如今,已經在青島落地,而且達到千億量級。
2019年10月,偉東集團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項目匯報專題會在市級機關會議中心召開,集團董事長王端瑞匯報“人工智能+互聯網教育千億級產業集群”項目實施方案。
隨著一批又一批體悟實訓干部前往深圳“取經”,青深兩地企業家之間的交流合作越來越頻繁。
2019年11月7日,青深企業家聯誼會成立大會在深圳舉行,100位深圳企業家和100位青島企業家加入聯誼會。作為首個橫跨雙城的商會組織,青深企業家聯誼會將成為兩地企業家共謀發展的平臺。這也意味著,青島正在形成“學深圳、趕深圳”的長效機制,將其真正變為市場主體的自發行動,而不僅僅是黨政機關層面的對標。
在嶗山區司法局工作的第三批實訓隊員呂航,在體悟實訓期間,帶著問題對深圳市如何實現法律服務機構和人才的聚集進行了調研。
2020年7月,青島市嶗山區出臺《加快法律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政策(試行)》(以下簡稱《政策》),是全省首個區(市縣)級出臺的法律服務業扶持政策,這一政策的落地,離不開青島第三批赴深圳體悟實訓隊在“學深圳、趕深圳”中的“知行合一”。
在《青島市推進“國際化+”行動計劃(2020/2021年)》中,青島提出,重點打造日本、韓國、德國、以色列、上合國家實體“國際客廳”。緊接著,在2020年7月29日,青島以色列“國際客廳”開門迎客 。青島建設以色列“國際客廳”,就是為有意進入中國市場的以色列企業、商會以及有意對接以色列市場的中國企業和地方政府,打造集展示、推介、路演、接洽、交易等功能為一體的平臺。
多重國家戰略疊加,青島以不斷開放集聚全球優質資源,以世界眼光、國際標準扎實開展工作,全面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讓這座城市建設國際大都市的路徑更清晰,步伐更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