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7-01-13 14:17:01
齊魯網1月13日訊 馮小剛有一部電影,叫《我不是潘金蓮》,電影講述了一個被丈夫污蔑為“潘金蓮”的女人十多年奔走申訴,堅持不懈為自己討公道的故事。而在現實生活中也有這么一個人,她叫李桂英,是河南的一位普通農村婦女。為了抓住殺死丈夫的兇手,她賭上了自己的17年。
李桂英17年“追兇” 視頻截圖
寒冬里的烏魯木齊,氣溫低至零下十多度。早上7點,天還沒有亮,從鄭州到烏魯木齊的火車到站了,李桂英和大兒子周周還有3歲的小孫子下了火車。對李桂英而言,這個城市熟悉又陌生,因為在這里,有太多關于往事的記憶。
“這一次來的原因就是來看以前幫助過我的人,我現在過得比以前好了,我來感謝他們,從良心上對得起人家。”幾天前,李桂英聽說好心人家的孩子生病了,特意從河南趕過來去醫院看望。
十幾年前,李桂英獨自一人來到烏魯木齊,身上的錢全部被偷了。幸虧遇上這位好心的大姐,給了她200塊錢,才讓她買了返程的火車票。這件事兒讓李桂英銘記在心。
回憶著往事,李桂英眼里的淚水止不住地往下流。她的經歷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真實故事,故事的開頭是一起讓她失去丈夫的兇殺案。
丈夫被殺 五名兇手“人間蒸發”
1998年農歷正月初三,李桂英的丈夫齊元德被同村五人傷害致死,隨后五人在一夜間銷聲匿跡。
在李桂英的老家河南省鄭州項城市南頓鎮的齊坡村,記者看到,小村莊的冬天落葉滿地,顯得格外冷清,提起18年前的那樁血案,村民依然顯得緊張不愿多說。李桂英的家是一棟二層的小樓,事發后,他們一家搬到了鎮上,房子已經空了十幾年。
李桂英介紹:“這就是俺家,就這兒,我一回來心里就不是味兒,我也不愿回來。”
齊坡村大部分人都姓齊,據說是一個老祖宗的后代。但因為當年的一場鄰里矛盾,齊坡村六個家庭的命運改變了。
兇殺案現場 視頻截圖
李桂英在事發地向記者介紹當時的情況:“當時我走親戚回來就走這兒,路過這兒,走到這個地方,齊學山不知道從哪里來的,就開始砸你,罵你一句,我也不吭聲,還往前走,我走到這兒,他開始掏出東西了,一個匕首,就開始捅我了。
李桂英和齊學山發生爭吵后,齊學山喊來了包括他的哥哥齊金山在內的五個人過來打架。
李桂英介紹:“一個肚子里3刀,腸子都出來了,就這兒,就擱這兒停著。不能提這事兒,提這事兒我還是受不了,我撿了一條命。”
李桂英的丈夫齊元德也聞訊趕來,手里拿著一把鐮刀準備還擊。“他走到那個地方,人家開始摟住,從背后扎他肩膀,把肩膀都扎掉了,連著一點。就死在這地方了,就死這兒了。人就在這家門口死了,當場就死了。”
李桂英的丈夫在距離家門口不到50米的地方被殺害了,每次路過這條路都讓她痛不欲生。她邁著沉甸甸的步子,從堆滿玉米稈、滿是落葉的小路上走過,進入一個小巷子,推開一扇深紅色的鐵門,就能看見寬闊的院子,這里曾是李桂英的家。
出事前李桂英家境不錯 視頻截圖
出事前,李桂英的家庭條件不錯,是村子最早蓋樓房,買拖拉機的。夫婦兩人拉過土方,開過磚窯,最后買了機床放在家里做鉚釘加工。夫婦二人辛辛苦苦攢了10萬塊錢蓋了這棟小樓,但丈夫齊元德還沒住過一天就出了事兒。
“這個撐子,俺丈夫他比較高,也比較胖,這個撐子是他往后一停靠,一倚把這個撐子弄斷了,這個事兒我忘不了。”
18年過去了,每當踏足這地方,往事便在眼前一幕幕閃現,老房子里的每一件物品都能勾起李桂英對往事的回憶,這回憶甜蜜又痛苦。
“睡不著覺了,一回憶回憶就受不了,他一進門口就先喊我的小孩,先喊我,桂英桂英,你擱哪兒來?他是這樣的人,他嘴可甜了。孩子們哪一個鬧人了,他說你別生氣,我抱著。這個人的心比較善良,掙多掙少錢沒花過,都交給我。”
丈夫被殺一年后,李桂英帶著一家老小也離開了這個精心編織的家。“兇手當時逍遙法外,他萬一回來了,把我的孩子害了呢?我為了保護我的孩子,保護我這一家人。”
“倔強”農婦追兇17年
李桂英是村婦女主任,丈夫齊元德是民辦教師。兩人育有三兒兩女,還開了一家機床廠做釘子。這本是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可因丈夫的離世,徹底改變了李桂英的生活軌跡。她下決心一定要把殺害丈夫的兇手繩之以法。
被刺三刀的李桂英在醫院住了一個月,期間家人一直隱瞞著丈夫的死訊,直到李桂英回到家中,才發現丈夫早已去世,五名兇手也于案發當日逃之夭夭。
“公安說你有線索嗎?你有線索我們就抓。”為了找到兇手的線索,幫助公安機關破案,李桂英選擇了自己追兇,這一追就是17年。
為了更清晰地還原追兇的過程,李桂英給我們展示了一張中國地圖。在這張地圖上一共畫了12個圈,每一個圈都代表她曾經走過的路,北到新疆,南到海南。
地圖上標注著李桂英17年的“追兇”路 視頻截圖
李桂英指著地圖,向記者介紹:“第一個是在新疆抓住的,這是齊學山;第二個是在陜西抓住的,這是齊保山;第三個是齊金山,在新疆烏魯木齊鞍鋼家屬院抓住的;第四個新聞曝光后,北京的警方抓住的;第五個也是新聞曝光后,在新疆沙灣抓住的。
尋兇的路一點也不順利,除了可能會預見的“撲空”之外,有時也會發生意外。
“03年我來的時候這里是一個小學,那時候這房子可低了,有個操場,我錢包被小偷割破了之后,我就住在操場里,就在這兒住了一夜,沒有錢,錢被人家偷了,就住這兒了。”沒有錢,李桂英就撿廢品賣錢,實在是餓了,她就去別人家討飯吃,沒地方睡,學校操場、人行天橋下就湊合湊合。一百多塊錢在新疆呆了二十多天,可人還是沒找到。
用知識“武裝”自己 農婦變“神探”
當時李桂英既要照顧家中老人,還要撫育五個孩子,家里還有11畝地,每年追兇就得有上萬元的路費開銷。李桂英只能邊做釘子邊養家,抽空再出去找人。有人曾經勸過她,這么多年了,一點線索都沒有,還是放棄吧,但這個倔強的女人,卻始終沒有停下腳步。
由于不懂法律,李桂英吃過不少虧,也碰過不少壁,于是她就改變了自己的策略,開始自學法律,從一個農婦變成了一個“神探”。
“這一本是刑法,這一本是民法,好幾本民法,這一本是偵查學。”在李桂英臥室的書桌上,擺放的全是關于法律的書。這些書李桂英都看過,有些還不止看過一遍,看書時做的筆記就有兩大本兒。
李桂英自學法律 視頻截圖
“我看到那一頁,重要的我就開始疊個角兒,壓著點,我別忘了。你看我疊的角可多了。”從這些書中,李桂英自學刑偵技術、偽裝跟蹤、發展“眼線”等。雖然是大海撈針,但李桂英從不放棄任何一個線索。
“毛主席說過一句話,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我發動群眾,給他們買點東西,坐著跟他們說說話,聊聊天,你們出去打工的時候給我們操操心。”當時齊坡村很多村民都在外打工,李桂英就挨家挨戶拜訪,請在外打工的鄉親們發現線索就往家傳消息。
據李桂英介紹,1988年案發當年,她通過眼線傳回的消息,先后發現了在北京房山打工的兇手齊學山和在山西的齊保山。兩個人的落網也讓剩下的3人藏得更深了,李桂英繼續喬裝打扮尋找兇手。
李桂英向記者演示如何喬裝打扮 視頻截圖
李桂英一邊演示,一邊向記者介紹:“我戴上這個眼睛,圍上圍脖,圍脖包住頭。就這樣,這樣就行了,誰看出來了?他又看不出我是誰。”
事情終于出現了轉折。2015年10月,當地媒體報道了她的“追兇”故事,隨后全國各地媒體都跟進報道。項城市政法委、河南省公安廳教育委員會和宣傳部的領導召開會議,通報了案件的處理進度,并向李桂英承諾,他們將全力追捕最后一名“兇手”齊擴軍。17天后,齊擴軍在新疆落網。
視頻截圖
李桂英表示:“我找兇手17年,媒體曝光后17天就找到了,為什么?老天看著呢!”
兇手伏法 用法律助人
當最后的三個人被判刑之后,李桂英并沒有覺得輕松。
記者:當你知道這一消息的時候,你心情怎么樣?
李桂英:我心情不好過,我認為啥呢,說殺人誰償命,俺這一個案件,有走了的,有傷了的,案件很清晰,給我們一個案件兩個罪名,一個是故意傷害,一個是故意殺人。
齊金山在法庭上并沒有認罪的意思,這讓李桂英覺得很委屈。“一不認罪,二不賠償,還在法庭上要殺了我,出來我就殺了你,這樣的人改成死緩,我認為這不對的很,這個事兒我追到底,我堅決讓齊金山給我丈夫抵命。”
2016年10月,李桂英和律師分別對五名“兇手”的三份判決書提請抗訴,并在抗訴書上提出三百多萬元的賠償。
李桂英雖不認同判決,但她相信法律的公正。她的5個兒女有四個考上了大學,學法律、考軍校、當警察。李桂英告訴她的兒女們,牢記媽媽走過的路,一定要成為維護法律的衛士。
記者:用17年的青春去追兇,您覺得值得嗎?
李桂英:我覺得不值,沒辦法,逼得啊。我覺得不值,不值也沒辦法,那是我丈夫啊。要是其他人我就不找。
李桂英:齊元德 我對得起你了
17年的追兇傳奇讓李桂英成了民間懂法、用法的典型人物,來自四面八方的求助者時常擠滿她家客廳。
上門求助的人絡繹不絕 視頻截圖
李桂英用這些年積累起來的法律知識來幫助每一個上門求助的人,從如何尋找證據,到該走怎樣的法律程序,李桂英都會進行詳細解答。
由于上門求助的人太多了,李桂英沒辦法一一接待,于是她以自己的名字成立了一家法律維權網站。在網站的主頁上,掛著李桂英的照片和她的新聞,頁面中間有留言、電話等幾個工具欄。
李桂英介紹:“我還開通了微博,好多人聯系不上我就在微博上留言,這是我的關注的3千多,我的粉絲1千多,我發布的文章2千多。”
以前很苦,但如今苦盡甘來。當記者問李桂英以后的打算時,她說,她要去曾經追兇的地方看看,感謝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
在齊坡村的村西頭,有一片綠油油的麥子地,李桂英丈夫齊元德的墳就落在這里。追兇的17年里,每當李桂英堅持不住的時候,她就會到丈夫的墳前哭一場,哭過之后,繼續前行。
劉桂英在丈夫的墳前哭得像個孩子 視頻截圖
“齊元德,這幾個人全部給你逮著了,小孩給你養到大學了,我對得起你了。”李桂英蹲在丈夫墳前,對著早已陰陽兩隔的丈夫說著掏心窩子的話。這個外表看上去潑辣頑強的女人,在自己的丈夫面前哭得卻像個孩子。
編后:17年的追兇路,青絲變白發。李桂英告訴記者,不要把她當成一個傳奇人物來看,她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民,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兒。她對前來找她幫助的人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要相信法律,不走彎路,這何嘗不是她自己17年苦盡甘來的最切身的感受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